分享

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乾隆看完大怒,当即说了7个子,字字珠玑!

 糖豆小样 2020-10-15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武功秘籍,书中对其来历著墨不多,仅提及作者为前朝太监,为何太监武功如此高强、却身居大内,不得而知,小说中亦无人练成完整宝典的内容。此功(残本所录)是以“快”为主,令对手看不出破绽,没有还击的机会。抑或是快到就算被对手看出招式中的破绽,对方也来不及反击,破绽一闪即逝。在金庸写过的书里面,说过葵花宝典这本书,而要练这本书的话,就一定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完整的人,也就是太监。因为这本书的存在,让大家的记忆中都保留着太监写葵花宝典的情景,但是他写的并不是这一本书。真实历史上,明朝太监当然没写过《葵花宝典》,而是写过一本另外的奇书。
明朝当时也非常尊重道家学问,特别是皇帝也是大力地发扬这些学问。因此,刘若愚就喜欢上了它。这门学问中有一个修炼的方法,说是要把自己的命根给切了,这样才能够保持真气不散发出去。这位副总兵的公子显然是上当了,割了没一年,就阴差阳错被选入皇宫,成为司礼太监陈矩手下一名小太监。魏忠贤上台后,开始对刘公子很重视,毕竟读过书的太监太少了,何况还写的一手好字。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擅权专政,魏之心腹太监李永贞任司礼监秉笔,因为刘若愚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便派其在内直房经管文书。与此同时,魏、李又多阴谋诡计,故对刘若愚颇多猜忌。

刘目击魏李所为而又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苦心二字以自警。崇祯二年,魏忠贤阉党事败,若愚被群臣纠弹谪充孝陵净军。后来,查实高攀龙等七人被诬致死一案,乃系李永贞索取苏杭制造李实空白印纸架词虚构,李永贞被斩决,刘若愚被处斩监候。若愚因受诬告而蒙冤狱中,有苦难申,而真正的魏党司礼太监王体乾、涂文辅等则黄金买命而逍遥法外。在幽囚的悲愤不平中,刘若愚乃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呕心沥血,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进行说理申冤以自明,终于由崇祯二年至崇祯十四年陆续写成这部颇具特色的明代杂——《酌中志》。之后,刘若愚果然被开释,从此重见天日。
后来明朝覆灭,清朝建立,这本书也流传到了清朝。到了乾隆的时期,乾隆有一天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一开始读起来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讲出了前朝宫里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是到了后来,他越来越觉得这本书的内部也包含着很多关于宫里面的秘密,大多是对朝廷的批判。于是触怒了乾隆,当即在朝堂上说了7个字,乾隆下令:统统把这些烧毁!因此,这本书就给摧毁、给禁止了。不过这本书虽然在皇宫里面禁了,但是由于它之前的名气比较大,所以在民间也保留了很多。因此,这本由太监所撰写的书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到了现在,它的价值就变得非常大了。
《酌中志》是一部比较翔实可信的著作。书中详细地记述了由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他以自己在宫内多年所耳闻目睹的有关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全都分别予以记载下来。在正史中是不可能详细地看到如此详细的记载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虽然以记述万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当时政治生活而著称,但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系统阐述。
由于作者从十岁入宫,在宫禁中生活了几十年,得以能够长期看到宫廷内幕;另外,刘若愚写这部书的目的为的是替自己申冤,所以能够按照自己心意自由取材,而全没有“ 御用文人”奉命之作的种种条条框框;加之作者本人又是个太监,着眼点自然会与一般文士不同;因此,《酌中志》一书就自然而然地给后人留下了一般著作中看不到的有关晚明时期皇帝、后妃、 宫女、太监宫中生活和统治阶级之间各种矛盾斗争的历史资料,颇多参考价值。譬如,在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完全是研究明代的内府刻书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