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影有感:我们离爱有多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10-15

一部基于现实主义题材,且又远远高于现实,还带着丰富浪漫主义的印度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中国首映已有两年,而我就在两年之后的今天才观看了该影片,虽然观看时间有点偏后,但不影响我对影片的好感程度。能让我目不转睛观看140分钟的影片好像也并不多,期间被影片中的各种场景感动还时不时地有了笑声和泪花朦胧更是不多。全片看完,内心起伏不定,很想马上写上一篇观后感,以此来记录我此时内心追求美好的无数想法。

影片描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猴神帕万承诺帮一个巴基斯坦哑女沙希达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开头呈现了克什米尔草原、雪景、峡谷的美丽图景和草原上一户巴基斯坦家庭成员在观看印巴板球比赛的兴奋场景。影片主人公之一的女孩沙希达也在这个时候降临世上……

6岁还不会说话的沙希达令父母非常着急,在经历了坠崖挂树上后获救的过程以后,沙希达母亲毅然带着女儿到印度德里朝圣以求治好女儿的病。在一个火车停靠站,沙希达因被火车旁边一只可爱的山羊吸引而私自下车,结果造成了母女失散。

影片中那美丽的乡村、甜美的笑容、被遗失的孤独眼泪和母亲撕心裂肺的寻找……孩子未来的命运开始让人牵挂,我也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剧本的角色。沙希达在无奈中到达了印度德里,从饿肚子到结识了男主人公帕万,再看中帕万跟定帕万,故事就此正式展开。故事很简单,但整个片子却比较巧妙地反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国家矛盾、印度人民的宗教种群矛盾和阶层等级矛盾,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印度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和社会丑恶的正面较量,表达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男权、官威的鄙视。尤其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十分紧张的背景下,最为基层的老百姓抛开国家恩怨,将“大爱”放在了国家民族主义和信仰之前。主人公帕万也从狭隘的印度教徒变成了博爱的“猴神”,一个即使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还坚守不说谎的平凡男神,让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纯洁“人性”之火由此被点燃,泪点也因此而开启。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好多网络文章对印度及印度人的“轻描淡写”,甚至于有时还带着一种傲慢的手法写印度社会的不足。文章看多了,对印度的认识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但每次看印度电影如《嗝嗝老师》《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还有很早(1980年)就引入中国的《大篷车》,却都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为什么会如此令人难忘,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共性的东西。我琢磨了老半天,后来发现印度电影有一个我们因缺少而需要的东西:最纯洁的人性与大爱

影片始终围绕一个价值在展开,就是拉希卡说的你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你的善良与纯洁”。帕万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坚定地要送孩子回巴基斯坦,但在天使女友拉希卡的鼓励下,帕万才逐渐地展示出了哈奴曼神“义勇”的一面,责任、善良、大爱不断得以在帕万身上升华……回想我们的电影为什么看不懂或者说不怎么好看,我总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过度地表达了功利、奢华、剧斗等现实需要的一面,却缺少了以“大爱”“纯洁”等理想、价值需要的人性基本面。比如看正月网络直接免费上档的《*妈》,看起来好像很好笑,但里面表达的却是对母亲的嚎叫,是对老婆的怀疑,是可以违规爬火车,是车厢里的大声讲话,可以利用金钱调换车厢“豪包”,是与外国失恋女孩的调情。这样的影片过度强调了现实主义,虽与国情也基本吻合,主基调“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也没有原罪,但总觉得少了点对观众理想价值的引领。为此我很是感慨: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东西,究竟“离爱有多远”?

我们“离爱有多远”?这不仅仅需要在文学作品创作中进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更值得深刻反思。在四十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养育多年的儿女可以为了自己“游斗”父母,可以为了某些利益不择手段无中生有“举报”别人,可以把黑白颠倒了说,一些人可以想进哪户人家就进那家抄家打斗。现在看来简直无法想象那时的可怕,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最基本的人性在哪里?看了今天的这部印度电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印度人比我们要穷,但是他们拥有最基本的信仰和善良。我们相对富有,但我们少了大爱,缺了信仰与对生命的敬畏。所以一到十分困难的时期,人性丑恶的基本面便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比如发生在最近的疫情管控中,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利己权欲之心和暴民心态就自然流露。管理者简单粗暴有之,老百姓牛逼哄哄的有之。不管哪一种对哪一种,看了都让人十分揪心,有人说“耀武扬威”又回来了,有人说一夜之间人性变得冷漠了!有人说这是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积累所致!但为什么两千年好的文化精髓没有学存,坏的东西却都学了下来?我以为源头在于忽视了大爱的价值引领,我们过度地宣扬了利益和利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离爱”的目标有着超乎寻常的遥远,有时甚至于看起来是“近在咫尺”,却后来发现只是“海市蜃楼”。

我们“离爱有多远”?那是因为我们多了“聪明”少了纯洁和“愚笨”!影片中帕万是一个看起来很愚笨的人,小时候考试居然可以十连考不合格,但他对哈奴曼神的信仰一直不变,对自己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不变,在自身生命受到严重危险还是坚定地要送女孩回家的承诺不变。这种勇气来自于民间山水的滋养,来自于民间最为淳朴的家风和乡风的熏陶。再沙希达在走失之后的茫茫人海中找到并跟定了一个依靠者——帕万这个发光的大叔。虽然很多人说孩子是辨不清是非的,但影片中的孩子沙希达恰恰最能识别善良和纯洁!

文到最后,很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如影片中记者所说的问语:“你是愿意你的孩子在仇恨、自私、狭隘的空间中长大,还是愿意他们在我们给予的爱中健康长大?”我们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是:“你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你的善良与纯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