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朋友圈的社会公德与六大恶俗表现

 雅雨书屋 2020-10-15

 时至今日,微信几乎成了中国大陆乃至全球多数华人生活的不可或缺成分,用“全民微信”估计也不算太过分。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全球华人每天都在看微信,玩微信。其中既有一对一的私人闲聊,也有所有好友能看到的大朋友圈和一定组合方式形成的朋友群(该群内成员可以是好友,也可以不是)。就我接触微信几年情况看,微信也是一个公众场合,也有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问题。有些人是没有引起重视和注意,有些人应该就是公德和素质问题了。但我非常惊讶的是,微信的东家只关心微信朋友圈的政治敏感问题,对受众如此广大的朋友圈社会公德问题却缺少引导、提示、批评乃至限制。另一方面,也没见到微信大咖们对此有何高见。鉴于此,鄙人不揣浅陋,列举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几种常见恶俗表现,稍加评议,希望引起大家关注,保持微信这个公众平台的基本道德水准,还微信平台的礼貌文明面貌。

  1. 微信群内缺乏必要的礼貌和尊重。和大朋友圈不同,有些微信群成员相互之间不认识。有些人见到与自己看法见解不同,或者气指颐使,居高临下,教训群友;或者讽刺挖苦,揶揄嘲笑;或者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往往闹得不欢而散,大伤和气。

  2. 大面积刷屏。有些人不顾他人感受,动辄刷出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照片或其他帖子,占用屏幕面积和他人手机内存资源。建议能精选一下,在同一朋友圈或群内,每日发帖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

  3. 对于他人对自己帖子的评论或点赞,缺少起码礼貌性的回应和交流。他人的评论和点赞,是对你帖子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有所回应。当然,有的大咖粉丝多,不可能一一回应。但即便如此,我见过比较礼貌的帖主也能在大朋友圈用加评论方式,在微信群用@所有人的方式向关心鼓励自己帖子的朋友致谢。也许未必千篇一律。但要点是,对于他人的鼓励肯定应该有一点回应和交流。这样才会有新朋友,老朋友才会长久。

  4. 朋友圈转引他人帖子没有任何答谢表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基本的礼仪素养。个人认为转引他人帖子不做任何表示是一种失礼行为。我所见到比较有礼貌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转引后加上注明:转引自某某人的帖子;二是先在被转引者的帖子下面点赞,表示我先看到该帖并喜欢它,然后再做转引。这样转引后对于被转引者来说,能够感觉到起码的尊重和礼貌。

  5. 私人对聊占用公共空间。有些人在微信群不顾群内众多成员感受,长时间在公共群内一对一私聊,占用大家空间和时间。须知不是所有人都对你们的隐私感兴趣,最好回到两人小世界,这样大家都方便。

  6. 在有规定限制的微信群内滥发广告、投票、二维码等商业利益信息。有些微信群群主有过明确规定,禁发这些信息,有些人明知故犯,损公肥私,甚至引起不愉快事件。

以上是想到的六项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不良表现,说得未必对,也未必全。欢迎各位批评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