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德高僧,都是比你我更懂人间烟火的人

 唯心解忧 2020-10-15


开篇

《辞世歌》

顶礼跪拜百年虚云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话说,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上师难遇,善知识难求。武则天阅《华严经》有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充分地表达了轮回迷途的众生有幸见闻佛法时的欢喜。所以对于古圣先贤们的精髓,我们要有虔诚庄严肃穆之心,若没有恭敬心,就不要学。

正文

苏浅美女:我觉得很多高僧修为很高,活得也很通透,可是现实中他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不孝顺的儿子, 这个怎么理解呢?

回复:以毛主席为例,其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其意是他已把对劳苦大众的爱,看得和家人差不多了。

爱是有普世的大爱,不感情用事,也可以说,整个家人都要为他服务,甚至牺牲生命,如杨开慧,毛主席说:开慧之死,我毛润之百身莫赎。还有父母去世时,他都在忙着办刊报,为民请命的路上。

毛主席真的不关心家人吗?不是的,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珍藏其衣服袜子毛巾等20多年,多次搬家,都不曾被警卫员发现。可以想想,20多年来,一位老父亲对儿子该有着怎样的思念?

只是类似毛主席这样的人物,或大德高僧,只有舍弃亲情,才能走向更高的成就。为何要这样呢?

我们来看亲情是个什么东西。亲情是一把双刃剑,对人好可以是避风港,可处理不好也是非常害人的,有人一生都在疗愈童年,甚至自杀。

如9月17日14岁孩子跳楼,还有乳癌多数跟伴侣有关事件频繁发生等等,更不用说每天的口业,都是来自亲情的伤害。

年轻时的毛,一直从事民与官斗的活动,其父亲说自古小老百姓斗不过官,怕他出事儿,想让毛当个老师就可以了。

毛当时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百姓,确实被亲情所羁绊过,想听从父亲之命,乖乖的当个老师,可一旦百姓受苦,他又干劲十足,把父亲的话抛诸脑后了。

俗人的情是个非常有黏连的东西。贪嗔痴疑爱恨情仇,从古至今不知酿造了多少人间悲剧。

如你对孩子很溺爱,孩子就会觉得有依赖,对进入社会有很大的恐惧感,而你总觉得怕他受苦,那孩子可能就会啃老。

你越这样黏连,孩子越走不出去,别说有成就了,最后都成了家里的累赘。毛主席17岁时的改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有着不想被亲情羁绊的意境。

我们来看刘备这个人,他的优点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但其缺点就是容易被亲情所羁绊,好感情用事和分不清主次矛盾。

你看关羽死后,张飞说怎么还不为二哥报仇,刘备就乱套了。作为一国之君,你不能被私仇迷了眼,要以社稷为重。

跟关羽张飞比,赵云是个刚柔并济,谦虚谨慎,非常有大局观的良将。在关羽张飞被杀后,他劝刘备不要伐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游,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同样,历来大德高僧如果被亲情羁绊是修不成正果,普度众生的。

01

虚云的“薄情寡义

百年虚云,离别两房妻子和父亲,19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我们俗人眼光会觉得,他怎么这么薄情寡义,真是太狠了。

可就是这种黏连的小情小爱,对于大德高僧来说,是一种魔障。虚云不是无爱,可一旦信仰占主导,他就要舍弃小情小爱了,因为妻子的每一次哭泣,父亲的每一次寻找,都会动摇他。

别说大德高僧,我们现在人不狠吗?草草的结婚,草草的离婚,还牵连孩子,以后还会影响孩子的家庭关系虽有因缘聚散之故,但跟自己不注重反思修身,太过于自私也有很大关系。

大家可以看看《了凡》影视,当了凡懂得反思修身去掉一些自私后,跟妻子关系达到了何种美满的境界。

有些妻子本身就是大德高僧的护持。佛陀与耶输陀罗有七世莲花因缘,在多生多世之后,耶输陀罗仍然能够遵行当年向佛陀的前生所许下的诺言,而护持佛陀出家修道,及后又能为了承诺而让爱子罗睺罗随佛出家。

就此,给我们俗人的启发就是当你面对如今离婚成风,仁义礼智信缺失,你可否想起你在婚礼上所宣读的那一段结婚誓词:

在今天来到这里的众位见证人面前,我愿意娶/嫁你作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时直到永远,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将永远爱着你、珍惜你,对你忠诚,直到永远。若能真悟到了,你绝不会轻率地提出离婚的决定,而且对于对方亦会愈来愈珍惜。

我们来看李大钊曾作过的几句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意思是别离,虽让李大钊很是忧愁,但比起他心中救国救民,这些就不值得一提了,这就是把别离情绪给肃杀了。肃杀了他为自己情绪烦恼而自私的念头,增加了他身上的阳气,让心胸特别开阔。革命烈士心中一旦对信仰有了肃穆庄严,就敢于牺牲,勇往直前。

虚云长老也是如此。上求佛道,需要出世,舍弃家人,然后入世,下化众生。这就叫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

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别说小情小爱了,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这个肉身就是累赘,是影响“凤凰涅槃"的壳,什么时间脱离肉身了,阳神就自足,可以独立宇宙了。

另外,按照前世来说,大德高僧是带着使命来的。众生轮回因业力,就是你上辈子没修好,下辈子轮回接着修,而菩萨轮回是来度众生的。百年虚云在当时就是一位活菩萨。

生活中,我们每一种病都有相应的情绪在里面。病因情起,情轻病轻,情深不寿。意思就是你若沉迷在小情小爱里,你就会伤心伤身,严重了,可能会精神异常,甚至自杀或杀人。

还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一个人年轻时若只顾情情爱爱,大多数时候,都会荒废学业,修身不到位,基础打不好,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困难。

不仅如此,三界轮回,淫为首。天道祸淫,其报最速。现在人犯邪淫太严重了,肾精大量流失,精力就会不济,做事当然就有心无力了,有的都成废人了。

佛在对比丘的250多条和对比丘尼的360条戒律中,把邪淫列为五大戒之一,佛早就知道邪淫的果报有多大。

我们常常说要改变命运,可若背后不好的习性不戒不改,你想改命或想活得自由自在点是不可能的。了凡听了云谷禅师的一席话后,就立马说出了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性:

我仗着聪慧好学,就锋芒毕露,以才智压人。心中心念甚高,老想着出人头地,好大喜功,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的痛快,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是否接受。后来在生活方面,由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很远,我整天怨天尤人......改过之法就是了凡留给世人的四训之一。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你若能够改变一点点习性,你的人生就是大进步。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改变不了,反而随着世俗生活增加了很多的恶习。

很多人会说,戒这戒那,多亏,我要多喝点好酒,多抽点好烟。其实你可以想想,你吃得穿得,得到的比大德高僧都多了那么多了,可你的烦恼却没有减少,还比他们多了好多倍,活得不潇洒不自在不说,还多了很多果报。

俗人说当和尚吃亏,其实你在俗世间活得也没好到哪里去。人没过好,有多种因素,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定由我们自身的因果,自身的习性所造。这就是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八戒八戒,修行戒定慧,都是先戒,先戒后定而生慧。所以佛对比丘制定的戒律,就是改变俗家习性的。高僧之所以会大德大善,因为他们戒掉了很多,降服了自心。你想当个真正的和尚,几百条戒律,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对我们俗人来说,为人一世总有念想。所以修行,并不是不让你喝酒,抽烟,泡妞等等去掉欲望,而是你要清楚看到这些欲望背后的惯性、习性与业力的驱使,而且能去节制、掌控它,从错误轨道拉回来,就是一种成功的修行。

虚云长老年轻时,父亲在他苦修的山洞附近路上喊他,他听到后,说:不孝子给您磕头了,我若跟您回去,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妻子找到他,他都没有回过头。因为他比我们俗人更懂得这些小情小爱的黏连,是怎样羁绊住他修行正果的。

俗人也同样如此,虽不舍弃家人,但也要走出去。你不断奶,老是被亲情黏连,怎么成长?这就是虚云长老比你我更懂人间烟火之一。

02

百年虚云的不求而求

之前看过一段话,大概说,佛让人无欲无求,却自己虚荣金碧辉煌,说要众生平等,却让世人跪拜。

还有,有人一听佛就是吃斋念佛,打坐诵经,其实这些都是对佛的极大误解或偏见。金碧辉煌是俗人搞给俗人看的,有份量,俗人喜欢;至于跪与跪不一样,封建的跪拜是统治阶级显示权力,而跪佛是敬畏,是臣服,是佛给人的加持。

不是佛让跪,是世人愿意跪拜的,就跟孩子跪父母,百姓跪好官一样,并不是说跪者是低等。再说佛的大慈悲气场,让你获益后,会不由自主的跪拜。

而对于求,佛从来没说过让你无欲无求。百年虚云出世修行开悟后,也是要入世求,以自己的大德大善去求和平,求百姓脱离苦海,也求钱求粮食度灾民啊。

如百年虚云随慈禧西行时,靠自己的智慧让肃亲王躲过一劫,肃亲王赠送给他几箱金银财宝,虚云用其全部换成了粮食,救助各大寺庙的灾民。

这就是不求而求一个和尚不求金钱,却有人不断送来。须达多更是用金子铺满园林为佛陀从太子手中购买精舍。而我们俗人呢,大多数人都在没日没夜的求着金钱,甚至到了人为财死的地步,却依然挣不了几个。为何呢?

这就是内在修行高低的不同。像虚云长老这样的高僧都是大善大德大慈悲大智慧之人。他们的善,对众生的慈悲,关键时刻,都可以割自己的肉,用自己的命去度,这不是你我俗人能想象的。他们的大智慧,是可以整合资源,让有权有钱的人来帮助他,去拯救世人。

如在南华寺时,他可以让军官们自愿把军费送到他手里去救灾民,可以跟军官们联系,让军人们把很多孤儿送到大后方去。还有袁世凯当政时,藏滇差点开战,是虚云冒着被暗杀,跋山涉水,去找东宝法王,让其游说其他活佛,签订了和平协议,避免了生灵涂炭。

虚云从1840年出生开始,到1959年圆寂,大家可以想想,这120年中,中国是个啥样,太多苦难了,是不是。可虚云却求到很多,救了不知多少人。

毛主席的功劳之所以大,是因为从1840年开始说起,中国100多年来,内外忧患,都是烂摊子,后来国民党军阀什么的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各自为政,只有毛主席才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战。

所以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能得到虚云这样的大德高僧来安心并救助,那是多么的幸运啊,他就是世间的活菩萨啊。

简言之, 不求而求了那么多,都是虚云的大善带来的。你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你我的修身修的不够,智慧不够,你我的善付出的还不够,都是追求表面看得见的金钱,殊不知,金钱背后看不见的规律,以修身为先。若你我境界高,天地世间万物都会来帮助。

有人就会说人善被人欺,其实这是误解。你说的善,非善也。善心善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转化为善言善行,才能区分高下做出判断。

请问你是带着一颗恭敬的心,打心眼里尊重你身边所有的人吗?你是用言语沁人心脾,用行动让人沐浴春风吗?

你还是斤斤计较,东家长李家短,少给你一两大米,你就怨行于色,牢骚满腹。是不是让你多加会班,多干点活多付出点劳动,你就把上司的亲人,祖宗十八代,在心里全部问候了一遍。

乐于奉献,乐于吃亏,甘为孺子牛,这才是善的第一要义,这才是大善上善。如果你把吃亏奉献当成是欺负的话,那你只是打着善的名义,算计自己的利益而已善不是你眼前的所谓公平,而是人生长远的平衡。

若做到以上,请放心,天道无亲,一定会眷顾你这样的善人。凡是欺负佛陀这样大善人的人,结果一定都是自取其辱。

而你认为自己善良,受辱了,从修行来说,你没把它看成修炼的道场;从天道来说,所谓受辱,皆是自己所挣而已。只因自己以前的高傲,只因自己以前的浮华,只因自己以前的狂执伤害了他人,来偿还的。

你曾经的戾气之南,必有对应的戾气之北来还报、来纠偏!天道就这么奇妙,也可以说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了凡曾说,不要看一时和表面,我相信天不欺人。谤我的人,自有因果,我不必责怪。我不但要继续做善事儿,还要告诉世人如何改变命运。他们知道的越早越好,才会更早超脱。

另外,若我告诉你,恶人和善人死后,身体是从上半身还是从下半身开始凉都会不一样,你会觉得歪门邪说。

若你善到一定程度,自有人来保护你,甚至舍他的命供养你。如有人暗杀百年虚云,仅见过一次面的李和尚,还有百姓阿牛,义和团吴礼等等,都舍了命来保护虚云长老。这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其实,真正的企业家虽不是圣人,但也是懂得延迟满足感,懂得分润,而后得的善人。企业家在人生这个“道场”上积累的修行及磨砺的心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这就是虚云长老比你我更懂人间烟火之二,不求而求。

03

百年虚云的烦恼

有位朋友说,百年虚云从1840年到1959年期间,经历了那么多俗世间的大苦大难,跟没事儿似的,而我一点小小的烦恼,就苦闷几个月。

这就是觉悟通透境界的不同。你想不明白,一定活不明白,鸡毛蒜皮的事儿,都会让你活得很痛苦,持续时间很长。

如济公,疯疯癫癫,但他的俗世生活情调比你我会过得多。你看他的绝句: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你有钱你不醒悟,你也惬意不了。

如有个人钱不少,但心脏已经搭桥了,还想着什么拆迁,什么高楼大厦等等,这种耗损阳气,令心躁动的行为,下一步病犯就是要命。这就是不醒悟,背后的习性让他往死里走啊。

我曾经说过,谁也不知活多久,但你要在活的这段时间内,少点痛苦烦恼,就是死也不是痛苦挣扎着死去。你看现在人有几个像虚云长老般不痛不痒的圆寂,大多都是痛苦着死去。

这就是要靠修行,接受善知识,让自己通达起来,想明白一些世间俗事儿。如我最近打坐进入一个新阶段,身体越来越软,心也越来越软,气机和顺,聚精而会神,眼睛,气色都在发生变化。吃饭一天两顿,或一顿,却不感到饿,这就是气足不思食,一点食物我就很知足了,心生自然喜乐。

想想看,若你花费大价钱,花费很多精力搞了大餐却没我一碗小米粥吃得开心,吃得安乐,你说你亏不亏?

再想想看,若人家70岁才通透或70岁了还没通透,而你30多岁就通透了,你这一生的烦恼会减少多少,至少70%,而剩下的30%的烦恼需要靠你真正的了脱。

这30%的解脱,风轻云淡,是凡夫俗子想破脑袋也无法体会到的。就跟只经历3季的小动物,你却跟他讲一年有4季,怎么讲明白;蚂蚁不知道人的存在,而人知道蚂蚁的存在,蚂蚁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人是个啥玩意儿。

同样,人在三维,佛在多维空间,我们想破脑袋怎么想也想不到佛的境界和佛所看到的东西,世人想不明白就起了名字叫玄学或反科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做亏心事儿,不怕鬼敲门。佛教的根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化世人去恶从善,普度众生。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众生供养高僧的一粒米,一碗饭,高僧都要十倍百倍偿还世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百年虚云一生都在为百姓而活,活得甚是坦荡。再加上大德高僧通过打坐,开悟,百脉畅通,身体通达,心自然也好。人身体不好,心情一定会受到影响,身和心是相辅相克的。

所以,你看百年虚云这些大德高僧,处理事情时,都在说慌什么慌,镇定自若。毛主席和周总理很早就看到邓小平做事儿能举重若轻。意思是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领袖统帅都是有举重若轻的特点。像百年虚云都晓得事物的运转规律,自然也没有暴躁等坏脾气,而是智慧圆融,辩才无碍,慈心如海,烦恼自然就是少之又少。

面对世俗生活,他比我们经历的苦难还多,还棘手,却能坦然处之。这就是虚云长老比你我更懂人间烟火之三。

看百年虚云,我是难受、心疼又感动,泪流不止。虚云长老活了120岁,坐阅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经历俗世间的大苦难实在太多太多,可却能一一化解,你说虚云长老是不是比你我更懂人间烟火的人?

如何过好俗世生活,虚云长老身上值得挖掘的实在太多太多。可人间正道是沧桑,善言善行,学习善知识,去反思修身向内求是我们减少烦恼,过好世间生活的不二法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