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水浒之四十四:“智赚玉麒麟”的情节从何而来?

 雅雨书屋 2020-10-15

在《卢俊义凭什么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一篇中,我们谈到《水浒传》的作者只吸收了《宣和遗事》中卢俊义的第二把交椅的地位,却放弃了《宣和遗事》中证明卢俊义第二把交椅地位的各种重要事迹,因而显得不伦不类。那么《宣和遗事》中所没有的“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情节又是从何而来呢?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谈到这一段故事时认为这是因施耐庵敷衍潦草杂凑而成的败笔。“这一段硬把一个坐在家里享清福的卢俊义拉上山去,已是很笨拙了……吴用设的诡计,使卢俊义自己在壁上写下反诗,更是浅陋可笑”。其实,吴用智赚卢俊义的故事,不是《水浒传》作者的首创,而是来自元代的杂剧和评话。

在《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梁山七虎闹铜台》、《梁山五虎大劫牢》和元代评话《宋江》中,卢俊义上梁山的故事是三打祝家庄故事的组成部分:晁盖在攻打祝家庄时,被祝家庄的武术教师史文恭射死。史文恭和卢俊义师出同门,都是岳飞的师傅周侗的徒弟。史文恭武艺高强,梁山上无人能比,唯有卢俊义了解他的弱点和要害。宋江为了攻打祝家庄,替晁盖报仇,非把卢俊义请上山不可。由于卢俊义立了攻打祝家庄的头功,而且他的武艺在梁山也是首屈一指,所以就理所当然地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

《水浒传》吸收了这段故事的基本轮廓,但做了两点更动,一是将史文恭所在的祝家庄改成了曾头市(其原因见《曾头市是影射金朝》一篇),二是切断了攻打曾头市和赚卢俊义之间的因果关系。书中写晁盖被史文恭射死后,本来宋江聚众商议,准备再次攻打祝家庄,为晁盖报仇。但被吴用以“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哥哥兴师,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为由而劝止。而赚卢俊义上山,不是出于有意识的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的目的,而是宋江无事闲谈中偶然引出的话题。第六十一回写道: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在城龙华寺僧人……因吃斋之次,闲话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吴用这才想起要请卢俊义入伙,说:“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就是说,请卢俊义上山的目的,不是为了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而是为了对付官兵的缉捕。这样,卢俊义上山和打曾头市就出现了脱节。所以卢俊义上山后在经历了打北京、赚关胜、擒索超、直到曾头市两次夺去梁山马匹,这才想起为晁盖报仇的事情,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而这时距离晁盖之死,已经将近一年了。正因为书中出现了上山与报仇故事之间的这种脱节,所以才会使读者感到卢俊义上山故事的突兀,故而引起诸多非议。

在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一节的细节描写上,元代评话《宋江》和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的描绘并不一样。评话的描写是:当年卢俊义和史文恭在一起学艺时,有一次练棍棒对打,史文恭被卢俊义将左腿胫骨(脚腕)打折。从此史文恭的跳跃腾挪功夫受到影响。他身材高大,不怕攻上而怕攻下;因脚腕受过伤,所以喜马战,怯步战。针对这些弱点,卢俊义让王矮虎徒步出阵,把史文恭引下马来,卢俊义在步战中用“滚趟刀”将史文恭的脚腕砍断。杂剧的这段故事比较简单:史文恭因寡不敌众,落荒而逃,燕青早已料到史文恭要逃跑,在其必经之路等候多时。史文恭到来,被燕青截住,卢俊义追来,从背后一刀将史文恭砍伤,活捉了史文恭。《水浒传》的作者在这一细节中没有采取评话的故事,而大体上根据杂剧的故事演饰:“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飙飙,虚空中一人,当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相比之下,还是评话中的这一段故事具有戏剧性,能够引人入胜。而《水浒传》放弃了这一精采片段,却采用杂剧中的这一平庸描写,这也是书中卢俊义的故事让人倒胃口的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