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水浒之七十一:《水浒传》“义”字解说之四

 雅雨书屋 2020-10-15

如果说梁山好汉的“义气”是以金钱为基础的,这话可能不大好听。可事实是好汉们的江湖义气的确与金钱不无关系。拿武松醉打蒋门神来说,施恩和蒋忠两人在善恶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为施恩对武松施了恩,给了钱,武松便成了施恩的打手。

这种情况在《水浒传》中不少见。如李逵对宋江可以说是死心蹋地,义气十足。不仅在相识不久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江州劫法场,而且在临终时也可以为宋江违心地死去,似乎显得十分崇高和纯洁。不过人们一想起李逵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宋江给了李逵那十两一啶的大银子,便不免对这“义气”的崇高和纯洁性有了几分怀疑。

“仗义疏财”是梁山好汉相互评价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人能够在江湖享有崇高威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仗义疏财”。其中最突出的是晁盖、宋江和柴进。书中写晁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柴进村中酒店主人说柴进是“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三个人的优点几乎大同小异,只要舍得把钱花在那些不大循规蹈矩的好汉的身上,便不难换来“义”的名声。

让人产生疑问的是,他们疏财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天下受苦百姓呢,还是为了换取“仗义”的名声?从《水浒传》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写他们赈济贫民百姓的故事大概只有金翠莲父女一个,剩下的便都是写他们用钱财来讨好那些一身本事的强壮好汉。虽然书中写到宋江也“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但这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具体的事例。而事例都是好汉如何得到好处。如武松如何得到柴进的衣物钱财,收到宋江的银两,享用施恩的酒肉钱财;林冲之所以要拥立晁盖为梁山泊寨主,就是因为他感觉晁盖这个人“做事宽洪,疏财仗义”,值得信任;反之,鲁智深不肯在桃花山落草,就是因为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悭吝”。

    当然,从绿林豪杰的实际处境来看,一种生死难测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考虑。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这种花钱买“义气”的做法多少有一点参加某种社会保险的意思。因为这些花钱的人不仅得到很高的评价和名声,而且也得到很多实际的利益。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兴师动众,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冒死去江州劫法场,并拥立宋江为山寨之主;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拼着性命,从千里之外请来公孙胜,战胜高廉,并冒险从井下救出奄奄一息的柴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仗义疏财”实在是一种很划算的买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