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魂·军魂·国魂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10-15

  早就知道有一部剧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电视连续剧,主观猜想,也就是一部抗战剧而已,因为出于对抗战神剧本能的反感,直到这部电视剧摄制完成十一年之后的今天,我才偶然在电脑上得以观看。然而,在观看时,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愈来愈感到我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不得不认真地看下去;看过之后,还久久地放之不下。于是,就有了我这篇感慨良深、一吐为快的文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共有四十三集,战斗场面很多,但故事并不复杂。我将其大致分为四个较大的段落:一是因为与强大日军不对称的对垒,国军一些军人屡战屡败而失去了“军魂”的段落;二是因特殊原因在异国他乡偶遇“团长”,在面对死亡不得不战斗的过程中以求生还归国而寻找“军魂”的段落;三是“团长”被羁押审判,生还士兵为“军魂”作证而显示出“人魂”的段落;四是“团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我的团长”之后,“我的团”重新找回“军魂”浴血奋战从而升华为“国魂”的段落。

  第一大段落,讲述的是在组建远征军去缅甸作战前夕,国军的川军团覆灭之后,一群籍贯不同的残兵败将成了散兵游勇,聚集在某个收容站,无奈度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场景。他们赌博,打架,闲聊,散漫,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无光,信念意志荡然无存,已经没有了军人应有的风采、风貌、风纪,一个个都成了丧失了“军魂”的行尸走肉。

  坦率地说,开头的这一大段落,是要硬着头皮才能观看下去的,整个剧情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但是,结合后面的三大段落,就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铺垫。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中国面对强敌艰苦卓绝的一场持久战,随着国军的节节败退,大半个中国的相继沦丧,悲观失望、怕战厌战的负面情绪笼罩着国土,困惑着国人。作为普通士兵,下级军官,无法力挽狂澜,无法拯救大厦之将倾,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也就只能放弃军人的使命和做人的尊严,得过且过,听天由命了。

  去缅甸远征,只穿了一条裤衩,得到的许诺是,所有后勤保障、武器装备都会在那里得到盟军的补充。然而,这群已经失去了“军魂”的士兵,因为所乘美军的运输机被日军击伤迫降,而在异国他乡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没有衣食,没有武器,却随时会被日军消灭。恰在这时,一个名叫龙文章的中尉军需官,冒充中校团长,突如天降地出现了,率领他们杀出重围,走向野人山,沿途收拢千余散兵游勇,承诺带他们一同杀回祖国。

  “团长”带领他们冲破了日军的围追堵截,而到了中缅边境怒江边上的南天门时,却被驻守在对岸的“川军团”团长虞啸卿强令不得退回,必须与追击而来的日军决以死战。激战过后,一千号士兵死在了南天门,“团长”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率领仅有的十余人强渡怒江,终于冒着九死一生回到了彼岸。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团长”被逮捕,生还的士兵被羁押,刚出狼窝又进虎口,生死难卜。

  冒充中校团长的中尉军需官龙文章,受到了军法审判。在审判龙文章之时,他没有为自己辩解,没有高谈阔论,慷慨陈词,而是从东北沦陷、华北沦陷、首都沦陷、武汉沦陷、东南沦陷等一系列惨败,说到了自己之所以要冒充团长、率兵一搏的原因。随同龙文章得以生还的士兵,在审判作证时,每个人的证词由于受到审判者的打压,都很简短,但都体现了做人的良知,军人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对于重塑他们“人魂”的龙文章这个“军魂”的崇敬。

  因为龙文章在南天门与日军激烈一战而功归虞啸卿,使之晋升为师长,他从龙文章身上看到了少有的“军魂”,从而放他一马,任命他为名副其实的少校团长,冠名为名存实亡的“川军团”。这才有了后半部电视剧的真正的“我的团长”和“我的团”。在收复南天门的战役中,团长龙文章率领二百名具有四年以上实战经验的老兵,在没有援兵、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再次陷入绝境,但他们战斗了到最后,又只剩下了十余号人,由“人魂”“军魂”而升华为“国魂”。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的溃兵,甚至是老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在同一个战场:北平人孟烦了、西安人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小醉等,战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在现实的困境中,尤其是在团长龙文章身上,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看到了取得胜利的一线希望,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整部电视剧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遭受重创,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时代大背景,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的叫作禅达的地方,国军与日军相互对峙的战场为着眼点,描写了中国军人由丢失“人魂”、丧失“军魂”,到重塑“人魂”、找回“军魂”,继而展现出“国魂”的全部嬗变过程。剧情至始至终没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教,没有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言辞,只有被命运牵着鼻子走的无奈,受战争环境逼迫的无助,作为军人不得不具有的服从,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近乎绝望的拼搏。

  战争本身就意味着流血和死亡,敌我双方的每一个士兵、每一个战斗集体,都有可能是暂时活着的“炮灰”。唯一能够告慰的是,为正义而战,为家国而战,就死得其所。但是,树立这种理念很容易,为之去践行、去献身却很难。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苟活是一切生灵之本性。“我的团”在“我的团长”率领下,与强敌相抗争,与死神相抗争,在义无反顾冲向死亡的道路上赢得了新生,赢得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永生。这就是八十年前,那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也是这部电视剧所揭示的历史真相和艺术主题。

  这部电视剧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国家,都是要有“灵魂”的。一个人的“灵魂”是什么?是血性,是顽强的拼搏精神;一支军队的“灵魂”是什么?是士气,是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什么?是民众凝聚力,是整体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又是由具体的“人魂”“军魂”构成的。“人魂”丧失,“军魂”何存?“国魂”也就没有了依附。

  抗日战争是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就是因为国人具有不甘沉沦、顽强抗争的“人魂”,军队具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军魂”,因而,中华民族才有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人高山仰止的“国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