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临近六月,中考季,高考季。 陆续收到家长和朋友的咨询,说遭遇孩子青春期问题,如遭遇人生滑铁卢,生活一地鸡毛,内心波澜迭起。孩子起伏不定,作业不想做,学习看情绪。自己管不了孩子,后悔以前太娇惯溺爱孩子,每天堵心生气,苦不勘言。 我非常理解正处于孩子青春期烦恼的母亲。作为一名老师,也是刚刚从青春期战场奔赴回来的母亲,对这些留言很多是感同身受。孩子的青春期,每个家长头上都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危机重重;每个孩子都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家长小心翼翼的维持关系,吵架和斗智斗勇成为青春期解决家庭问题的常态。论争吵,倒是家长永远赢不过孩子。换言之,你能把孩子怎么样呢?打、骂还是罚?无论哪种都只会两败俱伤。 朋友举过身边一个家长的例子,家长和孩子斗智斗勇到了每天看电表数字,计算出孩子不在家这段时间的灯、冰箱的耗电量,然后推算孩子是否在家玩电脑和看电视。这样的战争,是不是和谍战片一样,充满乐趣又遍布无奈? 但斗智斗勇的结果也是很无奈的,孩子依然不会积极主动学习,甚至不会和家长谈自己的想法,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亲子关系变得狼狈不堪,偶尔会有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故发生。 自己现在回头再看那段历程,说起来尽管已经云淡风轻,当年却不见得那么轻松和容易。那些流过的泪和着过的急,想起来还恍如昨日。虽然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日子当初却过得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我现在会郑重地告诉来咨询的朋友,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急躁。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其实完全不必剑拔弩张。因为杀敌一千,必然自损八百。何况孩子也不是敌人,是每个家长的心头肉。 所以,许多时候,沉默或者婉转相对,少说话,多陪伴,是平稳度过特殊时期的权益之计。 02 清晨醒来,看到儿子发来的短信:妈,一模成绩出来了,总分……,全市排名……,我分析成绩还有许多不该丢的分,还有30分的提升余地,争取……,到高考冲刺……。 见字如面。孩子考多少分已经不重要,欣慰的是孩子对自己有客观清晰的认知,并且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确定的方向,一直以奔跑的姿势,向前冲。 我给儿子回复:儿子,爸爸妈妈相信你。真棒!加油!这一个多月很关键,做好总结反思,有效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大题上摸索规律,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儿子,稳扎稳打,你一定行!另外要有意识地抓书写了,很关键呢。加油,儿子! 短信发出后,我在记事本上写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字。 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赛场上孤军奋战。 妈妈就站在你的身后,给你勇气,给你力量,助你披荆斩棘。 03 初三陪伴孩子一年的生活,跌宕转折,足以写一部惊险小说。儿子乖巧,小学我基本不用费心,孩子在师大院里跑着跑着,就毕业了。儿子说,小学时光绝对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上了初中,压力就像小山一样到来。任谁都明白初中生活的重要性,进入一所好的高中,就像提前迈进了优秀高校的门槛。 儿子的入学区摸底成绩是年级14名,班级11名。那次成绩,也成为他升入初中后最好的成绩。初始两年,孩子状态良好,在班里位居中游。没见几分努力,每天打着篮球,踢着足球,身体像拔节一样长个儿,突然长成178的大小伙子。 青春期的逆反在初二下学期像洪水猛兽一样袭来,打得我措手不及。儿子开始迷恋小说,从蛮荒记,到龙族,一读不可收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深陷其中,成绩就像打滑梯一样,从50名滑到100多名。那时已是初三的寒假考了。 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纠结落泪,那种无奈和痛苦,足以摧垮一个人。和孩子老班沟通,感谢老班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建议;和孩子的语文老师沟通,撞上孩子青春期的我,虽然焦头烂额,却还是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的语文成绩小学时非常棒,上初中后他也最钦佩语文老师。老师设计了一个方案,和我商量。和老师达成一致意见后,我耐心等待结果。 老师把儿子叫到办公室,说你爱看小说吧。儿子点了点头。老师说是不是上课也想偷着看或者还在想小说中的情节?儿子惊诧:老师,你怎么知道?老师说,告诉你,你干的这些事我上学时都干过。你想瞒天过海,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老师告诉他,她那会儿痴迷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有时还会把桌子抠个小洞,把书藏在桌斗里,自习课上偷看。儿子佩服地五体投地,眼里冒出金光来。后来,老师说,是她的老师给她谈心了,告诉她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儿。她在毕业考的那一年,严格遵守了自己的承诺,没有再看,把看书的时间留到了中考后。中考成绩很优异,后来大学也选择了中文系,毕业后一直教着自己喜爱的语文,看书的时间俯拾皆是。 特别感激孩子的老师们。孩子逐渐约束自己,在初三的下学期,慢慢从自己的兴趣里拔出脚来,以超越的姿态前进。有时会在要求的时间内看会儿,但到时间就回到学习中。虽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最后一个学期熬夜到12点,作息非常规律,每天十点准点睡觉,中午按时午睡。月考时,基本以每次20名左右的速度超越,最后一次模拟考,成绩跨越到年级40。 中考成绩出来,儿子成为年级一匹小黑马,成绩进入年级20多名,依然保持上升的姿势。入学和毕业时的成绩,成为儿子在初中阶段最好的记录。 儿子对我说,妈妈,你儿子还可以吧?! 当然,当然可以啦。 04 复现儿子中考前的逆袭,内心依然充满激动。 前文提过,儿子初一时年级最好的名次,就是十几名吧,初三上学期的期末下降到了一百名左右。 作为母亲的我,焦躁感爆棚。甚至有几次,和儿子谈着谈着话,眼泪都出来了,委屈极了。自己做了半辈子老师,管理不好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最糟糕的老师了吧。怎么面对自己的学生啊。好无奈和沮丧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了。 当时,也和孩子吵过。吵的结果就是你生气,他也生气,甚至他比你更生气。作业干脆不做了,回自己房间睡觉去了。家里充满了火药味儿,那种氛围,令人窒息。 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当然也得到了朋友和长辈的建议,要让自己先静下来,不要每天带着挑剔的眼光去面对成长中的孩子。 自己有了需要和孩子沟通的想法,就先用笔记本记下来,自己的一些情绪,也通过书写来弱化。着急的时候情绪过于激动,说出来的话自然就不会好听,母子冲突就成为常态。采用记录的方式以后,我要喷发的火焰山,在文字的疏解中逐渐平复下来。 这个发明让我感到很兴奋。 在家人的提醒下,给孩子也尝试这个方式,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在百日誓师后,我送给儿子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让儿子每天记录自己的收获。 比如儿子有这样的记录: 体育中考30分,满分,状态较为踏实。听课更认真了。理综小分丢得有点多,下次注意。 历史仍需多做题,培养答题思路。数学大题有进步。英语词汇量差,要多背单词。物理电学有进步。 数学题过程完整,但计算还需加强。语文分析阅读较为细致,有进步。化学有进步。文综对史实的分析还不够细致,要深入并结合课本。 …… 我每天在儿子的记事本上简单地做些批注,主要是以鼓励的方式。这样踏踏实实地坚持了一百天。通过坚持写几句话,儿子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自信心增强。中考出榜,儿子一路逆袭,笑在了中考的赛场后。 三年过去。即将面对高考的时候,我相信,儿子,虽然不在我的眼前,他已经学会,每天梳理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备战状态,勇敢地走在迎接新挑战的征途中。 孩子只要每天都在进步,我们还惧怕什么呢。 而且,孩子知道,妈妈一直站在他的身后。 附录:儿子临近中考前的记录和点评:
05 小伙子,以崭新的面貌开始塑造自己的高中生活。 高一时。儿子打来电话,给爸爸说几句,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接。是告诉我家长会取消了,儿子有些小遗憾呢。周测儿子成绩不错,年级第二。儿子反应灵敏,周测涉及的知识面窄,考试时间短。他答题速度快,所以每次周测的成绩都挺好。月考涉及范围广,时间长,那些平时特别肯下功夫的同学时间也都够用,他就落后了。 每次都会有一些遗憾。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我一直鼓励孩子,来日方长,发现问题就好,下次避免就ok了。得知家长会推迟到下月,我趁机说,你稳当些,争取下次再让妈妈嘚瑟一回哈。 每次回来,都满嘴满心地讲班里学霸和学神的故事。那神色里,是敬佩和向往,也有羡慕和期待。期望上光荣榜,适应期过后,便有了质的飞跃,几千学子,跻身前列,应该有多么不易。我每每给孩子减压,保持前几百就ok,高三冲刺时再拼。 儿子挎着我的臂膀,坚定地说:老妈,优秀是需要再次证明的。这孩子,很坚定。 儿子高中老班对儿子的评价是:孩子正直,善良,聪明,有爱心,我很喜欢他。我很欣慰,这就足够了。面对挑战,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回避,对人对事,都能积极以对。孩子的顺利成长,就是我能感受到的最大幸福。 每次放月假回家,锅里的牛肉炖得恰到好处,饺子热气腾腾地出锅。儿子贪婪地吃,说:真好吃,是家的味道。 短暂的休整之后,把洗过澡换了衣的儿子干干净净地送回去,虽然不舍,人家进门之后给一个手势,就一闪身决绝地不再回头。那个手势妈妈懂,叫做加油。 儿子,加油!我就站在孩子身后,做力量补给的源头。 三年拼搏,打磨高考之剑。硝烟弥漫,是一场没有枪声的战争。每个孩子的资质禀赋各异,孩子只要尽力,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就是奏响的凯歌。 儿子,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有一些战争是需要一个人战斗的,谁也没办法帮忙,所以,要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坚强,用最骄傲的姿势走过这段旅程。 儿子懂得,没有什么可以惧怕。 因为,他知道,妈妈始终站在他的身后。 06 朋友清晨打来电话,说和孩子吵起来了。孩子吵得整个楼道都能听到。她气得落泪,孩子爸爸气急,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情绪激动,局面不可收拾,只能搬我这个救兵了。 烈火烹油的青春,各自的委屈和难过。孩子觉得自己对得不容置疑,剑拔弩张地相对,忽略彼此的感受。战火频起,缺少的却不是爱,而是宽容、耐心和等待。 我告诉她,不妨试试我的方法,用书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互动,缓解情绪,温和处理。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温暖尊重地对待孩子,理解孩子,孩子自然也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慢慢长大,是一条何其漫长的路途。马马虎虎和粗枝大叶,都需要徐徐修正和完善。成长没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一步一步发生的,需要时间和摸索。只是人们往往忽略过程,更关注最后那一步的收益。 想想自己当年征战高考的日子,觉得苦海无边,渐近崩溃的日子,每天在日记本上给自己写下一句话,鼓励自己,给自己做心理按摩、自我暗示,浮躁、不安的情绪在文字里渐渐变得稳定。该来的总会来,让已经做好准备的自己去以笔为戎,戮战疆场,终得金榜题名。 那里有泪,有痛,有疼。日常里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依然被自己考场迟到、试卷丢题、钢笔无墨的沉重梦魇纠缠,经年重复,摆脱不去。那时,自己走得好艰难。 现在,我要和我的孩子,并肩同行,跋山涉水,铺路架桥。孩子强大时,我要祝福孩子;孩子弱小时,我要倾心助力。 陪伴是孩子最大的底气和力量,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路跋山涉水,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在今天的记事本上,写下这样几句话:
希望我的孩子和您的孩子,一切祥和,如沐春风。 一个爱读书的人 怎么能不关注直隶尚书房呢 五月疏朗经典回顾 青春,只有进行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