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输了的要在操场大喊,“我是某某,我是猪!”

 拓荒牛550 2020-10-16

我的大学系列之九

临近毕业的一两天,我们还在北院路灯下打扑克,一场大雨下来,我们的大学就在怀揣着扑克牌四处逃窜中结束了。

——题记

        

打发大学闲散时光的利器,也可以说是神器,莫过于扑克牌。扑克呢,门槛低、入手快,一副扑克牌可以让人们迅速无缝链接。刚刚入学,大家彼此不熟悉,打扑克破破冰,二三年级,专业课疲惫了,打扑克醒醒脑,快毕业了,伤感之极,打扑克留留恋。即便是那些学霸们也需要给大脑这个CPU装个风扇散热,甩上几把扑克,又何况那些原本就乐此不疲的人呢。

那个时候打扑克牌有好多种类型。有跑得快也叫争上游,一副牌升级,有510K、炸金花,还有兴盛于唐秦地区的打杵,也叫打黑A的,在男生宿舍最风靡的就是“拱猪”和双升(也就是拖拉机了)。

刚来大学报到,大家都不熟悉,扑克牌迅速的成为我们彼此之间熟络的催化剂。最开始大家玩的是一副牌的升级、跑得快等,一副牌54张放到手里,就这样把大家有机的联络在一起。

那个时候大家是齐心协力的,专心致志的,同时又是放松的,不带防备的。刚开始大家摸不清对方的套路,搞不准脾气秉性,还是小心翼翼的。

一旦混熟了,连谁家有几担粮食都摸得一清二楚的时候,大家就原形毕露,放肆了起来。由一身的长衫换成了短打扮,一激动的时候,甚至赤膊相见。占了上风的,洋洋得意,抓了一手烂牌的,灰心丧气,本是抓了一手好牌却由于对家不给力转而功败垂成的,偶尔也闹点儿鸡毛蒜皮的争吵。

要是赶对隔壁老三杨龙岗那样有深厚学究气质的研究扑克甚于专业的伙计,那就有得受了。老杨同志善于专业评点,总结每一局的得失,毫不吝啬地指出对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他搭档的伙计小心翼翼聆听杨老三的洪钟大吕,那一霎那,杨老三脑门上的三道沟壑似乎益发的幽深起来,让人分外敬畏。

当然,个别的时候打牌也有侥幸耍赖的。比如我们宿舍的老大张学强。在打升级的时候,自己坐庄,毙掉了敌方的红桃,过了几圈,自己又甩出了几张红桃来,大获全胜以后洋洋自得。

旁边看热闹的人指出以后,老大混不以为然,“你们看错了!”迅速的把牌混到一起。老大有个口头语,“老大是啥人,老大能看错吗?老大不会错!”这样的话直到老大在张家口实习收获了我们大嫂以后,才被迅速取代。

慢慢的摸索过后,技术含量低的逐渐的向高难度有挑战的扑克游戏过渡。于是“拱猪”就悄然上场。每一次抓牌的时候都心生畏惧,生怕抓到“猪”,也就是那张黑桃Q,一不小心烂到手里,抓不到猪牌吧,又生怕别人把合力围剿送给自己,自己这一局就真的变成了猪。

当猪不要紧,要紧的是当了猪以后。当了猪以后的惩罚方法,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文明,谁拱猪输了就在谁的脑门贴一张纸,上边写一个大大的“猪”字。相信大家玩过扑克牌的人都知道,贴纸条最多的时候,那猛地一摇头,整个的呀,就跟古代姑娘扎个好多小辫子一样,煞是好看。贴纸条总有腻了的时候,没含量,容易掉,于是就逐步上大招。既然是拱猪输了,一定要把那张猪牌拱出来,把扑克牌洗好放平,让输了的猪用鼻子把黑头Q拱出来方可罢休。

欢声笑语之后发现拱出来拱过去也很容易,难度就再提高。开始说好输了脱衣服,每一局谁输了谁脱一件衣服。这下可热闹了,冬天还好,穿的多,夏天可就遭了罪,每一个人穿三四个背心儿套两三条裤子,生怕玩上两三局,就赤裸裸相见了。

脱衣服不可怕,可怕的穿着一身厚厚的衣服,还运气贼拉拉的好,很少输,一身的白毛汗实在是太难受了。每次要喝大量的水,大家于是商量一下,那索性就来赌谁输了谁喝水吧!每个人门前放着一个暖水瓶的凉水,谁输了谁喝一小杯,到最后一晚上过去,大家的肚子溜圆溜圆的。见面打招呼的话不再是“吃了吗”而是“几个月啦”。

当这些刺激身体的惩罚都逐渐的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时候,一个更加有挑战性的出现了。每一局成了猪的同学都要拉开门跑到外面去大声地喊“我叫XXX,我是猪!”一时间只要听到楼道里呼喊此起彼伏,就知道一定又是哪个男生宿舍玩儿嗨了。

宿舍都是同学,大家都熟悉了,有时在楼道里大喊“我是猪”多少还好一点,可怕的是在操场也玩!输了在操场大喊“我是某某,我是猪!”,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比杀猪还刺耳,想想当时的人就够爷们儿的。

身体也受惩罚了,脸面也丢了,慢慢的大家就很少拱猪了。经过了一段时期沉寂以后大家兴趣迅速转移到了打拖拉机上。

有时打一下午,吃了饭还不过瘾,晚上继续打,直到熄灯仍不解恨,转战到楼道里。将两个凳子并在一起,庄严地放好扑克,内圈坐上四个人,外圈还站着4到6个人看热闹。斗智斗勇在楼道昏黄的灯下,一时之间“臭牌篓子!别不服!”的声音此消彼长。

临近毕业的一两天,我们还在北院路灯下打扑克,一场大雨下来,我们的大学就在怀揣着扑克牌四处逃窜中结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