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中午,朋友突然发来信息,先是表扬我写那么清新的小文章,然后话锋一转,说出差居然在某县城景区看到第三卫,说你去过的地方多,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我很好奇地问第三卫是什么意思呀? 得知第三卫是家庭成员共用的,比如妈妈带着儿子,女儿带着老父亲,不同性别,可以共同使用。 朋友说了后,我立刻就第三卫问题去问了一下度娘: 原来第三卫是为了解决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行动无法自理时,专门设置的个性化如厕区域。第三卫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如厕需求,有助于完善公共服务措施,体现了很好的人文情怀。 朋友笑话我说,终于发现旅游达人也有盲区。 朋友说:关于厕所,蛮荒之时人们随地便溺,后来有个坑,再后来,有了墙,分隔男女,后来要干净,水冲,现在有了第三卫。一部厕所发展简史,就是人类文明进步史。 我说这样的进步史,我可写不好。 但看到第三卫的解读,突然觉得特别温暖,很多感想一触即发。 02 行动启动以来,全国旅游系统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超过目标任务的19.3%。 “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 厕所文化建设提上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我想热烈地点32个赞。 读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迅速脑补了在记忆里盘旋多年的那个老旧场面。高中时住集体宿舍,大通铺,上下床,我住在上铺。高三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睡在上铺的我,突然肚子疼痛难忍,那时宿舍也没有暖气,只生了一个炉子,还经常是处于半灭半醒半休眠状态。 我胡乱披上衣服,向外跑。因为是半夜,也不好意思叫醒身旁熟睡的同学,只能一个人,战战兢兢地出门。冰冷刺骨的室外,校园角落里黑乎乎的厕所,像极了恐怖片。夜黑风高,独自一人,那种孤单恐惧的画面,至今仍然会在做过的高考系列梦中,灰暗出场。 那个晚上,因为肚子疼痛,连续几次跑厕所,衣服都不敢再脱,刚带着室外的寒气钻进被窝,疼痛又来袭,只能再而三地慌乱奔向阴冷黑暗的所在。 上了大学,宿舍的环境改善了好多,厕所在室内。宿舍的斜对面就是一个楼层的公共厕所。因为人多,早上上厕所,要排队,使用厕所外面的洗手池也要排队。但是相对于县城高中的生活环境,已经改善了太多。 现在的学校,很多厕所都已经建在了室内,学生宿舍里也多数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如厕的条件改善了很多,已经今非昔比。 03 大学毕业,我顺利进入旅游外事系统工作,负责星级酒店的餐饮、客房、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及旅行社导游的英语口语培训工作,连续五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行走。行走的一大要素当然就是厕所啦。 当时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帝都和花城。帝都星级酒店的卫生间自然是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南方城市酒店的卫生间条件更是让我眼界顿开。在深圳的一家准六星级酒店,我第一次看到了据说是用黄金装饰的卫生间,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小女生来说,那时的感受,的确不单是震撼两个字。 可是和星级酒店对比,那时旅游景区的卫生设备设施,则明显落后了太多。当时最深刻的感触是,有些景区的厕所建设,真的太薄弱了。 北方的旅游产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数地方,要么厕所简陋狭小,个别地方环境乱差,不忍如厕。 一次带南方来的朋友,去某景区旅行,最难堪的境况就是带朋友上厕所啦。卫生状况堪忧,实在无法恭维。万亩花田的盛景,自然美不胜收,但是在景区找厕所,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是地里简陋的围搭,不忍下脚进去的污浊,就是实在找不到厕所,万般无奈只能在隐蔽处就地解决。 南方景区的厕所环境则相对好很多。 2001年我常驻花城,和朋友到白云山远足。白云景区,风光秀美,山色旖旎自不必说,一行人玩得心旷神怡,兴高采烈。可是当时深深打动我的,却是白云山间,相隔不远,一座一座像小小花园一样的厕所。干净整洁清爽,竟让人恍然生出亲切的感觉,座座厕所小房子和白云山秀美的风光,相映成趣。时隔多年,仍然常常温暖地念及。 吃喝拉撒,是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链条。各地的餐饮文化,可以说是活色生香,无论国家还是个体,在吃文化方面,都显露出生机盎然的创造力。 而厕所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显然单薄不少。但在一些地方的行走,却让我看到了厕所建设的独出心裁和无限创意,给了我美好的视觉感受和唯美心境。 去年在丽江小住,避开人流拥挤的主要街道,我和朋友行走在丽江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小镇,四野清宁的早晨,沿途花色秀美,小街清幽,仿若行走在人间仙境,身心惬意柔软。 沿路看到卫生间的标识,直奔过去。安然坐落在小巷一角的卫生间,花格雕窗,精雕细琢的精美,洗手台上摆着鲜艳的盆栽,熏香淡淡袅袅升腾。这哪里像公共卫生间啊,我忍不住拿出手机左拍右拍。这样清雅的所在,倒像是谁家精美的小屋。 年初在高雄行走,也拍下了一组厕所的图片。墙上有意蕴深远的画作,洗手台上,蝴蝶兰盛放,清香的气息满满,卫生器具洁净清亮。自己洗手如厕的动作也是温婉轻柔的,好像不那么做,就无法配得上那么儒雅清淡的氛围。 在台北,很多厕所的标牌是“化妆室”,很喜欢这个称谓。上过洗手间之后,谁都不由得会对着镜子,整理一下衣衫,或者梳理一下被风抚摸乱了的头发;女生更是酷爱对着镜子,扭来扭去,补补粉妆,涂涂口红。 是人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人。或者,两者相得益彰。 04 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厕所,真的和每个人的生活生息相关。更新改造公共厕所设施,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厕所环境体现的是对人们的尊重,同样,人们的尊重也会更好地改善厕所环境。和谐共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很大程度提升。 不同国家的厕所文化也各不相同。 日本人非常爱干净,有一进屋就换拖鞋的习惯。一进客房就要换拖鞋,而进客房的厕所,还要再换另一双拖鞋,拖鞋上写着“御手洗用”,意即厕所间专用。 日本的马桶设计,相当富有人文气息:马桶圈,是加热的。坐在上面,很温暖。然后在马桶圈上,有一排按扭,它可以冲水。水柱的压力大小、水温高低都可以调节。 这样的马桶圈,不仅仅出现在旅馆,还有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大小餐馆、各大营业场所、或者说日本的每一个角落。 厕所还有准备充足的纸巾。在国内,公共厕所的很多纸巾筒,常常是空的,或者是供给不充足,或者是原本备下的纸巾,被某些人装到自己的包里私带走了。 在美国,厕所一般称为“休息室”(restroom)。干净、宽敞,免费提供洗手液和手纸。有的还免费提供铺在马桶圈上的纸圈。 ……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厕所,折射了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文化,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厕所协会)在各国从事厕所以及厕所文化的研究。其实,改善世界各国的厕所环境,真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一个国家厕所的文明程度,直接映射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对待事情的态度。 我们的厕所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改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有更加优雅的厕所文化。 那时,我们,再也不会,为带朋友上厕所而遭遇尴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