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来一张图片,问:认识吗?我回答:当然认识啊,四叶草。5000枚三叶草中,才有一枚是四叶的。我偶然遇到过一枚。 朋友惊愕,回我:话说,能遇到四叶草的人,都是超级幸运的。我浅笑,是吗? 今天,恰逢是五月在书房的原创第100篇,朋友的话正好拿来用作文字标题。 我不知道,在四十几年的人生里,幸运是否真的光顾过我。 我只知道,自己一直在用力生活。 1. 周末,照例把时间给了花草。精心给每一盆花草清理枯叶,摘净落花,把干花收藏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音乐声音悠悠,我和花草一起安静地倾听。 吊兰是我的最爱,博古架,书架,空调,不断延伸下来的新叶,生机勃勃。 美女几次邀约我去家里帮她看看花,她听闻很多即将谢幕的花草,到我手里都会恢复生机。在圈子里,貌似因为是一个出色的花工,我小有一些名气。 金钱桔,搬家时,两个姐姐送来暖屋,养了整整十年。近日又鼓出五枚新叶,每天以令人惊喜的速度拔节。叶片个个乌黑油亮,可爱极了。舒展蓬勃的它,长成了姊妹情意久长的模样。 吸毒草,从单位美女的花盆里挖来,小小的,一寸左右。经历了冬天,长了几倍。叶片椭圆,肉肉的,手感极好。 03年毕业,送我对红的那个男孩,已经很多年没有音讯。可这盆花,年年开放,花期长,美丽温婉。看花朵时,他的影子会在眼前一闪一闪。 我,曾经路过他们的人生,或者说,他们曾经经过我的人生,就足够了。 办公室、居室的窗台上,一年四季都是我养好的花草。每一株,叶片在我定期的擦洗下,都是干干净净的。在阳光下,轻盈地像在跳舞。 花草和我在一起的日常,沁润了喜悦感。家里的物品,也和花草一样,每一件都得到很好的照顾,都有喜悦感。 2. 花开之时,花开之处,人间四月。 每一个春天,我都会欢喜着去看一场又一场盛大的花事。汇华的海棠,科大的樱花,师大的牡丹……花儿前赴后继地开,仿佛是写给春天的情书,一封比一封更热烈。 我站在树下,读它们的深情。 王维诗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风柔雨细,岁岁春色如染。 今年,稍不留意,竟错过了海棠的满树繁华。去看的时候,紫藤刚好婉约旖旎着。一串一串,就是一个一个小令,低吟浅唱,在人间四月。 再走向园子里,去看牡丹,花开富贵,满池都是丰腴之气。回味自己曾经写下的牡丹字句,心里宁静疏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着奔向未来。周遭的声音总是在说快点,再快点,我还是想,挤时间停下来,一定停下来,在眼前的真实里,感受一下幸福。 惠特曼的大路之歌,有一段乐滋滋的话---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我接受,一切都对我是可爱的。从这时候起,我使自己自由而不受限制,我走到我所愿去的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自己。 我自己便是幸福,好喜欢的句子。 相比青涩的青春年华,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在中年的流光里,内心更多生出喜乐和趣味,驻足”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慢悟“画屏闲展吴山翠”。
都说铜钱草是读书人的最爱,我养它却是新手。相反,书案上多年陪伴我的,却是一盆文竹。文竹曾开出如雪一样的小白花,别样风致。 4月11日钧哥发文,”文竹开出小雪花”。记叙一个五年级孩子的作文被老师判了不及格。孩子写,刚入冬,他家的文竹就开花了。梦一样的叶子,点缀着一朵朵精致小花。那花儿,太像雪花了!白色,并且,不多也不少,刚好就是六个瓣呢!把鼻子凑过去闻一闻,嘿,居然是水蒸气的味道!孩子结尾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落在了我家。 读完,我都想给小小的孩子打个满分。多么动人的描写,多么童稚的心意啊。欢呼着扑过去观赏那一场“迷你”白雪,兴致勃勃点数小花朵上更小的花瓣,感慨文竹花朵的花瓣数恰等于雪花花瓣数……能够做出这一切的,只有孩子啊。不对,能够这样做的,好像还有一个我,因为看到“小雪花”时,我也开心得像个孩子。 孩子的老师,没有见过文竹开花,就决绝地否定孩子,批评孩子杜撰和胡编乱造。我真的为她的倨傲,感到气愤和惋惜。 美在世间,有富丽多彩的栖止方式。我们为师,在知识、经验、眼界、力量之某种程度上,会约略高于孩子,但是孩子的世界里,却有我们被世俗同化的、丢弃的、最初的纯粹和感动。 我的弟子在作文里,回顾学习的收获,English classes Miss Gao gives us are simple beautiful. Simple beautiful, 多么美妙的词汇,弟子用来记叙他跟我学习的过程,我看到了清澈和成长。愿六月,我们的告别和相遇一样,止于美好。 那些在课堂上下,一起经历的日子:我们学习新的字词句法,我们共读美文研究策略,你们悄悄把胖大海放到我的抽屉里,出乎意料为我点燃生日蜡烛……那些开心的笑啊,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岁月里。 我相信,我们是幸福的。
曾国藩说,唯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爱书的人从来不会太寂寞,打开一本书就如同从一个世界走进另一个世界。时光看似悄无声息,她最终从你的身上拿走年轻和美丽,又会在你举手投足之间沉淀出不同。 毕业多年的孩子,回到母校来看望我,说老师一点都没有变。岁月不可能厚待谁,怎么可能不变呢,孩子们说老师优雅的气质永远不会变。 也许阅读真的是一种滋养,是优雅的根源。阅读修身,自输养分,方得自在。读书也像爱人,求量无效,只言情深。或许读遍别人的书,只为读懂自己的心。 二十多年了,或者说三十多年了,一直喜欢读书和写字。或者说只是把读书写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出口。文字给我的回报也很纯粹,人到中年了,依然喜欢,或者说更喜欢,就觉得更幸运。 阅读和写作,让我沉静。日日在职场奔忙,像一个高速旋转的小陀螺。点滴闲暇,捧读书卷,陶醉美文,清空大脑,找到自己。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写字。但如果在喧嚣里,阅读写作还可以保持一颗清净心,也算难得了。 火车出行时会带上一本书,窗外风景流转,窗内纸间素简;周末,也会一册书,一杯茶,到自然中去读书。环城水系,自己缝制的一个小垫子,眼前一池碧水,野鸭贴着水面,扑棱扑棱地飞出十几米甚至更远,喜鹊悠闲地在身旁,试探性地踱步,我捧读书卷,安静地阅读。自觉就像画中美人,这样的阅读,真是令人沉醉。 直隶尚书房每周都有读书会,因为忙碌,一直没能参加。错过了很多精彩的机会,有些遗憾,但是,读书不拘泥于形式,自在阅读,自得其乐。 读书,或读书后,就想写字。好像,写字是和自己的对话。足足实实写到第一百篇,觉得还是很有意思,没有丝毫厌倦,有更多的朋友喜欢来平台读字,说喜欢我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还能有一些启发的话,就更美妙了。 感谢亲爱的们,一直陪我到现在,那么用心地写下了你们的感悟,对我有鼓励和督促,我感恩且珍惜。我继续写,你们一直读,好吗? 读到有趣的篇章或段落,就摘抄或写读书笔记,写了十几本。很享受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的样子,中文、英文,或者双语转换,愉悦感像春天里的菜苗一样蓬勃生长。 杨绛在百岁感言里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在享受美好过程的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淡定从容,感觉自己的确无比幸运。万水千山的经历后,从心流淌的文字,和生命的走向一样,渐至至简至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