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究竟用了什么魔法,也让她爱上读书?

 拓荒牛550 2020-10-16



问题是,我们总是懂的道理太多,技术太少。”清晨读书时,偶尔思考到这句话。

前一段时间读菜根谭,写过几篇小品文,后来朋友留言夸奖我,说比很多鸡汤好喝得多。

鸡汤本是好物,不知道什么时候竟变成大家调侃的底物。或许因为现在,鸡汤和鸡的关系越来越浅、越来越淡、越来越远吧。

鸡汤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道理、干货、让人兴奋。但是这种兴奋是瞬时刺激出来的,不是从内心感悟生长出来的。所以,很难持久。

鸡汤,更容易让我们常立志,却不容易让我们立长志。

说实话,鸡汤里的道理,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只是告诉我们过河很美好,但是没有给我们提供过河的船、桥、路线图。


鸡汤看多了,人会变成万金油。什么道理都懂,你再给他讲什么道理,他都懂,慢慢地就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了。

青春期的孩子,问题频频,我曾经给他调配过一碗自制鸡汤。我提问他三个问题:

一、你想不想再向前进几名?这个还用问吗,明显就是老司机挖的坑。

二、你怎样才能向前进几名?回答不出意料,多做题,多分析,少贪玩。

三、你怎样坚持你刚刚回答的这些想法?孩子一拍脑门,上套了。倒是也配合我,列出一二三四五来。

这三个问题共同贯穿同一个道理,就是没有人不渴望成功。同时,也包含了三个技巧。第一个问题,把目标细分,分解成能够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实现的具体目标。第二个问题,把措施细化,就是一定要找到过河的船、桥、路线图。第三是把动力充足,甚至可以有一些目标完成后的物质激励,比如一双爆款的篮球鞋、一辆喜爱的赛车等。

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办法很有效,起码比单纯猛灌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化鸡汤更有效。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个宏伟的读书计划,比如,我一个月买一本书,一个月读一本书,三年五年甚至这一辈子下来,读不成个大师,至少也能读成个成家庭图书管理员吧。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冲动,不惜一次又一次把读书目标写在笔记本上,但是,后来,一次又一次半途废止。

为什么坚持不住呢?目标不明确吗,动力不够吗,船、桥、路线图不具体吗?不,道理我都明白,只是坚持不下去。

再后来,自己又研究出一套专治自己读书不到家的套路。

一是改变过去先买书后读书的套路,先重温手头的旧书。很多书,当时读的囫囵吞枣,或是为了追赶潮流而读,多半读得潦草。如今重新拿起,一杯花茶在手,静静读,竟很多读出完全不同的味道来,恍若初读。

上周,我重读英文经典Gone with the wind. 合上书的刹那,脑里复现的,是一个画面,再一个画面,再一个画面,那种繁复的美妙,无法用文字描述,只能慢品意会。脑海里有费雯▪丽、盖博的样子,还有黑人奶妈玛格丽特丝丝作响的衬裙。

年少时把《飘》读成一部战争期间的爱情罗曼史,爱极梅兰,觉得她善良、温柔、懂事,尤其是有一个真心对待的爱人,是女儿家心目中未来理想生活的样子;现在重温,却从斯嘉丽身上,更多的感悟生活的真实,她立体、丰满、生动,虽然也冲动、任性、虚荣,但更自由、坚韧、坚强……

她对喜欢的人爱得深情,她对塔拉的土地爱得深沉,“上天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让我和我的家人挨饿了。”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泪目。她在痛苦中一点一滴地成长,她满含泪水说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一定会好起来。我也相信,瑞德会归来,塔拉会重振,永远不绝望,就永远有希望。

二是坚持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都结合自己的体会写读书总结。不为任何,只是如实写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对一些字句的理解,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日积月累,读书就成了自己真正和生命、生活以及心灵的对话。

三是督促自己借书读。向图书馆借、向朋友借,借书会促使自己尽快完成阅读,归还的时间,就是闹钟。如此坚持阅读,慢慢形成习惯,成为一种约定的生活方式,成为每天必须进行的功课。


当然,这些拙笨的方法,或许只是我怕自己惰性泛滥,自我约束的小小谋略,但略感欣慰的是,因为自己爱读书,也带动了身边的一些朋友。

蜜的女儿,看到我的坚持,开始每天清晨定时和我分享她的读书成果,读了两篇文章,记录了多少单词,感悟是什么……孩子在我的带动下阅读,读英文原著的简写本,在约定的时间里向我打卡,每天乐颠颠地完成她的阅读计划。她那个总是劝诫孩子读书,却怎么也无效的娘亲,格外嫉妒我,说她简直对我刮目相看了。

她说:闺女那么快乐地开始读书,你难道是有什么魔法么?

我也不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