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廷敬和他的“二钱说”

 拓荒牛550 2020-10-16

晚上回家,偶有时间,随手看一眼电视,翻到一纪录片,正讲清代陈廷敬的故事。其中讲到,陈大人曾任管理铸钱的官职,写过一篇三百多字的小文,名为二钱说。由题目即可知,这是从两枚铜钱说起的。

要说这陈廷敬,那可是清朝时期辅佐康熙帝治国理政的一把好手,是一位清正廉明、吏服民怀的好官。清代曾经留下一本很牛的大书,叫《康熙字典》,陈廷敬就是这部大书的总裁官。

还是继续说他的小文《二钱说》。这篇文字不长,抄录如下:

余今年四月,以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督理京省钱法。既至宝泉局,则偕其同官给事中、监察御史、监督即官而谓之曰:此天下钱之所由出也。吾自矢不受一钱,愿与诸公司之。指白日以为誓。(黄铜、白日、红顶、举誓,这陈大人还真是够率直的,一个管钱的官,上任伊始就作出承诺,保证一钱不受)

后数月,监督从废铜中得古钱数枚,余选其中一文曰“半两”,盖秦钱也。(那时候铜还不是很多,开采效率也很低下,所以铸钱总是要从全国各地去收铜,所以一些破铜烂铜就一股子收来回炉,这其中就有打了眼的人把一些值钱的古铜混了进来。前几天还看某报道说山西曾有一厂,某领导率一专门小组,从回炉废铜里面发现宝贝,抢救了数千件古董,其中甚至有一级国宝,估计和陈廷敬发现的这半两秦钱有一比,不过,人家这个小组都如实上交了国家,没有交给陈廷敬)

监督曰:人言古钱佩之身吉,请公佩之。余许诺。(这搞监督的小跟班倒是挺会讨陈大人喜欢,知道文人都喜欢这些有文化味儿的东西,来个投其所好,其实也就是一枚铜钱的事。此为二钱说之一钱)

又数月,余迁左都御史。一日,御史台有公事,不得至局,局人以铸请余视,缗解钱散落,乱布于席,视毕,局人去,席上隐其一钱。(此为二钱说之二钱)

又月余,晨起理宝泉事,心有触曰:吾誓不受一钱,前后取其二钱,其何以自明?(这时候想起了白日之下的那个不取一钱之誓,陈大人还是很有自我反省能力的)立命呼宝泉吏,喻之意而还之,吏叹息持以去。(至此二钱先后来至陈廷敬之手,二钱又终是退还,陈大人不取一钱之誓算是没有破败)

是日,康熙二十三年,岁在甲子,十有一月二十七日也。书其事以自警,名曰《二钱说》云。(要说古代这些文人,值得我们敬佩的一点,就是记日记敢于记那些自己的糗事儿,后来的曾大人还有一回记下过见某美女的临时心动,自感甚为不妥。这些文人们受传统教育,形成的自我约束力还是相当强烈的)

这篇小文只有三百字左右,虽是二钱小事,却是让陈廷敬自我感觉很是不好意思,说好了一钱不取,结果一不注意就取至二钱,幸亏自己省悟早,不然就坏在这一钱之誓上了。

古时铜钱,其形外圆中方,中间一方孔,既节约用料,又便于用线穿连。所以,古时也称钱为孔方兄。每千枚钱穿在一起称为一缗,俗称一串,一串相当于一元,一枚为千分之一元。如果按现在的标准看,一枚钱也不过就是几毛或几分钱,最高估计也达不到一元。

陈廷敬作为管理铸钱币的大臣,拿了区区两枚钱,前一枚是取之,后一枚则是无意得之,加起来也就是块儿八毛的事,这两小钱,在那个时候既构不成贪污,也不属于受贿,就连个收受礼金也够不上,主要是这两枚钱实在是太少。

但陈廷敬想到当初的誓言,坚持要把这两枚钱退给宝泉局,并且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述。这要是放现在,应该还会一手一枚拍照发朋友圈,是不是感个茄子,就不得而知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块儿八毛的能算什么大事,这是不是在做秀?这是不是在矫情?我们无法与陈廷敬去复盘这件事,但是,陈廷敬既然主动记录下这件事,当然是想从正面表达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事,再小也要坚持,坏事,再小也要拒绝。

假使当时,前面发了不取一钱之誓,后面行了取之二钱之事,那无异于是自己爆破了自己的底线原则,再往后,二钱,八钱,百钱,万钱,也就会习以为常、来者不拒了。即使是陈廷敬有点做秀、有点标榜的意思在里面,这种标榜和做秀,也是一种积极的标榜、积极的秀,这样的标榜和秀多一点,怎么说也不能算是坏事吧。

如果想深入了解陈廷敬的故事请点击下面图书链接

投稿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刊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