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网上读到一条信息,说外地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男孩子,因为挂科,选择了放弃生命。朋友说,这让她重新开始思考人的教育问题,除了抗挫折教育外,还有性格塑造等问题,主要有如何看待失败,对待失败等,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个生命的逝去,实在令人叹惋。而这背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大环境的教育,或许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恰巧老师发来一段文字,是一位校长的感悟:雪,准点到达;学生,提前放假。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接着校长描述自己小时候穿着胶鞋,顶着风雪,在一条齐膝深的路上行进,一不小心就摔进雪窝,爬起来抖抖雪再走。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冰花男孩,冷,觉得应该,苦,觉得本来。这就是求学读书。他说,现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论人才以分数,论素质以琴棋,唯独少了凛冽,少了苦寒,少了挫折,少了内心的阳光与强大。 他说,一场雪,学校又放假。遥想当年上学,同小伙伴暴雨中结伴,风雪里同行。父辈们从无担忧,社会也不惧责任。孩子们一路经历,一路长大。回过头来,满满都是回忆和激情。 他说,现在的孩子,从六岁到十八岁,除了校园就是家园。他们成年后回忆青春花季回忆什么?难道只有网络游戏? 这两个话题都有些沉重,联想到我刚看过六六老师编剧的一个广告短片,还有刚刚收藏的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正有触动。作为一名老师,又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有些感触: 01 六六老师编剧的短片,真实的人物原型是林大夫,一位行业领军人物,年过八十,依然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带着博士生。 她的女儿描述母亲:“她从来不像别的母亲那样无微不至,她恰恰神经大条,我小时候因为她去做手术,疏于照顾,差一点坠下楼!我骑自行车摔下来,膝盖血流如注,哭着跑回家找她,她抬头看一眼,答:膝盖上没有动脉血管,死不了,最多缝八针。等我炒完菜给你缝啊!”女儿怀着无限敬意和爱继续:“她虽然不是贴身照顾,但她的爱无处不在。她72那年,为鼓励我重返工作岗位,陪我读了一个心理学硕士。我全脱产学习,她还出诊开刀带教,百忙之中抽时间与我做同学,毕业的时候,她成绩比我好。”说这句话时,女儿满脸都是仰慕。一个孩子,在年近50时,在心理上还把母亲看作一种依靠。林大做到了。 六六老师说,隐忍不再是未来女性的角色定位,引领才是。我们是母亲,妻子,是职业女性,是合作伙伴,但我们首先是大写的自己。一个丰富而独立的我,才有能力和能量给予所爱永恒的幸福。我们一说到母爱,便是换尿布做菜这样的温暖,却忽略了当代的母亲,是松木一样地坚强挺立,爱不妥协。 像松木一样挺立的母亲, 业务能力精湛的母亲,丰富而独立的母亲,是孩子成长可以效仿的最佳模板。 02 同样,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也展示了一个把宝宝推向风浪中的鹬妈妈的爱。鹬宝宝从初生时的胆怯,风浪中的脆弱,到自由奔跑时的勇敢,独立生存时的快乐,鹬妈妈的放手是最好的助推。 动画中几次展示鹬宝宝张着小嘴等待妈妈喂食,可爱又乖巧,鹬妈妈并没有理她,而是无情地把她推进风浪,让她自己去觅食。鹬宝宝去沙滩上觅食的画面,就像我们的孩儿初学走路,跌跌撞撞,会摔跟头,像幼儿习得本领,不断碰壁,吃尽苦头。鹬妈妈知晓被海浪涌击打的艰难,但作为母亲,她更坚信,经历过风雨的人生,才有力量。 第一次被淹没在风浪中,鹬宝宝瑟瑟发抖的可怜,让我们心疼。可鹬妈妈没有放弃,因为她相信只有克服内心的恐惧,孩子才能得到历练,才会洞察沙滩上的奥秘,才会体验风浪的力量,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每一个母亲,陪伴孩儿成长,都有疼爱和不舍,鹬妈妈用行动诠释了“最好的疼爱,就是放手”。放手让孩子经受风雨,注目孩子从依赖、脆弱到独立、坚强、承担,最终强大。 鹬宝宝在学会觅食后,终于看到生活的广阔天空。同样,经历读书的苦、分离的苦、独立的苦、工作的苦、生活的苦的孩子,逐渐会会长成最坚韧和无敌的儿郎。 短片最后,鹬宝宝把觅食当做乐趣,鹬妈妈欣慰之情不言而喻,整个画面,和谐美好。 从短片里,我感受到鹬妈妈信任生命的力量。她的放手,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妈妈越放松,孩子越坚定越自然。在引领孩子趋向现实的途中,妈妈用信任,助力孩子用生命探索原初的美好,那是尊重生命动力的力量,那是天然的力量,可以消解恐惧,成就强大。 03 我一直努力做这样的妈妈。 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基本是放养式。孩子幼儿园小学,基本都是在大学的大院里跑着长大,他熟悉这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孩子学骑自行车,也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学会的。一次摔倒,几个小男孩还陪同他到校医院去处理了。 那天回家很晚,看到孩子抹着药的伤腿,有些内疚,但小小的儿子说,妈妈没事,我都没哭。或许是母亲的忙碌,让孩儿早早学会成长。 儿子高中住宿,大学去了北京。在整理儿子物品时,偶然看到孩子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记录:妈妈是很棒的妈妈。 从农村考到省城读大学,一切都靠自己。我大学一年级时,父亲在那个像现在一样寒冷的冬天里走了。那是母亲走后的第三年。父母不在了,我心里的山轰然倒塌。读大学的学费,是哥哥姐姐给的,还有对门那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硬塞进我手里二百元钱。 在一个家乡师姐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给孩子作家庭辅导老师。当时师姐送给我一辆旧自行车,那辆小小的自行车,陪我奔波在省城每个周末的街头巷尾。 那时我做家教的费用是一小时4元钱,一次两个小时。每周32元钱。再加上读师范的补助,生活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在学校宣传部送稿子的时候,宣传部的老师看到我臂上的黑纱,温和地问我家里的情况,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大学的暑假,老师提前和省委宣传部的同学联系好,暑期让我去帮忙,其实我明白,是爱惜我的老师刻意帮助我贴补生活。大学四年,我的暑假都是在白天去省宣帮忙,晚上穿越一座城,去和平路上的省外贸宿舍和省二院家属院做家教度过的。 四年大学生活,除去入学的花费,我没再向家里要过钱,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大学毕业时,自己还在银行里,存了三千块钱。 生活的变故,让我从一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孩,成长为一个做事干练的成年人,不能不说,感谢生活的磨砺。 大学毕业,就业,调动工作,都凭一己之力,从一无所有,到在这个城市,有了一份像样的生活。这些年,我始终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成长路上的磨难,那些困苦,让我更加宽宥,也更加坚定柔韧。 我在教育的原野里耕耘,始终坚守一颗初心,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我坚持写字,多年来用文字记录生活,也有诸多喜爱我的读者;我热爱生活,参加工作后又读完心理学的研究生,从事教育多年,为了对抗自己的职业倦怠,又出手学习生涯规划。 最好的教育的样子,就是做好自己。生活的磨难,让我更加懂得满足,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有能力并且很投入地去做身边无论细小还是一些大的决断,内心的喜悦和满足非常真实。这样深度沉浸式的生活状态,真的很好,在平淡和平凡中,可以时时刻刻收获创造生活之美。 特别喜欢六六老师那句话,一个丰富而独立的我,才有能力和能量给与所爱永恒的幸福。 我愿意以我努力的样子,成为孩子眼中最好的样子,至于其他,就等待岁月的考证吧。 投稿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刊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