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城“假药门”:王玉青通过媒体一次次“洗白”,为何越洗白医生们越反感?

 吴帅医事评论 2020-10-16
聊城“假药门”女当事人王玉青女士公开露面,接受一档名“法律与生活”栏目的独家采访,主题是回应网络质疑。


 医生自媒体们不约而同对这一次采访给予了嘲讽。当然,与其说这些嘲讽和批评是给这档节目的,不如说是给予王玉青本人更为准确。
 
我也一直在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角度,来释疑这种现象?
 
就像王玉青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通过媒体来“洗白”自己的公众形象。尽管,她是屡战屡败。
 

根据我的观察,她已经多次通过媒体发声伸冤。4月4日,王玉青接受大白新闻采访时说—— 大家都在骂我,还有没有人想知道真相?

最新的这一次采访和上一次采访对比,观点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那就是——我掌握了“真相”,你们为什么不接受我看到的“真相”?比如,自己父亲的病其实并不重,是陈宗祥医生开“卡博替尼”害死的,陈医生推荐“假药”收了钱。
 
她执迷于自己掌握的这些“真相”,不管政府给了什么鉴定,不管举国的医者提出什么样的专业判断,不管洪水般的道德谴责,她仍然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正确中不可自拔,这才是她愿意不断找媒体伸冤和洗白的内在动力。
 
遇到这样的病人家属,是每个医生的不幸,或者说是噩运。那就是只要结果一旦不好,对方就能抓住你的一些疏忽,小题大做往死里整,非要你名声尽毁,付出惨痛代价为止。

他们的目的不是和你讲道理,而是进行道德和正义的审判,把自己放在了法官的位置,直接宣判了你的罪名,证据不外是因为你倒霉遇到了我,仅此而已。
 
不必讳言,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王玉清、陈宗祥、“正义感爆棚”的媒体,所以才会导演这样一波又一波批判医疗专家的舆论事件。
 
有两个视角非常隐蔽,时常不为人知。
 
1. 一个医疗方案,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决策而成的,医生不是暴君。当结果不好的时候,这个责任应该是医方和患方共同面对,反思已身还有什么是令人遗憾的、做得不到位的?如果医生把这个责任推卸给患者,或者患者把这个责任推卸给医生,那就视为无良。
 
2. 医疗专家是专家,不是因为他们的完美,而是相比较不懂医的群众而言,他们要知道得更多和太多,这是值得社会尊敬的内在逻辑。聊城假药门事件之所以丑态毕露,令医生们觉得非常反感,那就是这种对专家的尊重基本为0。要一个医疗专家和一个不懂医学的人同台辩论和申诉,那只能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这种对话,能说得清楚吗?
 
很头痛,王玉青好像掌握了主流媒体的话筒,有机会不断地说,抖出自己认为的那个真相。
 
而陈宗祥医生,却欲哭无泪,没有同等的平台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只靠几个医生自媒体们替之打抱不平。甚至,连为之发声的医疗大V如烧伤阿宝和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因此被起诉。
 
就这样,王玉青沉浸在自己的知道和真相中,一次次地去伸张“正义”。医疗界一次次被这种言论的挑衅所激怒。
 
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只要有王玉青声音和观点的新闻后面,总会有一边倒的医生表达厌恶和激愤之情的留言。
 
你要指望王玉清们从自己认知的套子里面走出来,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谢谢支持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