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骑海丝起点泉州,助力泉州海丝申遗,把泉州介绍给世界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0-10-16

2016年12月24日中午,聚龙小镇自行车协会、福炼漫游自行车俱乐部、泉港自行车协会自发骑行到泉州和莆田交界的界山镇迎接刘海翔的到来,现场还放鞭炮烟花,搞得十分热闹。在骑行了大半个地球,回到家的第一刻,就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聚龙小镇自行车协会的队长吕晓晋,不仅帮忙刘海翔安排了分享会的场地,还安排了当天的住宿,就连酒店的LED屏都特地打上了欢迎字幕。

聚龙小镇作为刘海翔在泉州跟车友们互动的第一站,能够在家乡跟车友们交流心得,也希望更多的泉州车友能够走出泉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2月25日,在泉州著名地标洛阳桥边,泉州台商区自行车协会和聚龙小镇自行车协会,为环球骑行丝路归来的刘海翔举办欢迎仪式。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在泉州,“站着象东西塔,卧倒象洛阳桥”的俗话,代代相传。

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窥探它当年的模样。

众车友与刘海翔一同骑行来到位于泉州市区的闽台缘博物馆。2015年8月30日,刘海翔于闽台缘博物馆举行骑行启动仪式。时隔481天,与于2016年12月25日,刘海翔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骑行了26000多km,跨越了大半个地球,又重新回到原点。

泉州侨界青年联合会会长黄华春,泉州自行车协会会长林世哲为刘海翔致欢迎词,欢迎刘海翔回家。

刘海翔万里走单骑全国巡回分享会第19场在2017.1.1于德化顺美陶瓷举行啦~德化骑迹自行车队率数十名车友来到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参加分享活动。

跟车友们的交流,更多的是关于自行车长途旅行的经验,比如:装备的准备、骑行的技巧、通关和交通的方式等。希望能给大家尽可能的提供有用的信息,让越来越多的泉州车友骑出中国,走向世界!

2月15日,刘海翔走访了台投区自协,在台商投资区自行车运动协会会所与陈扬灿会长和吴金聪秘书长座谈交流骑行心得。

当天下午,刘海翔骑行到了崇武,崇武自行车运动协会张建辉会长热情的接待了他,并让车友阿群他我骑行崇武古城。

“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这里古名“小兜”,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惠安置县时,设崇武乡守节里,续置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动在朝鲜和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崇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方设有敌台5座,四面设城门。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瞭望台,四面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中会以崇武作为分界线,崇武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左边为南海区域,右边为东海区域,是中国气候重要的分界线!

2月16日,刘海翔开始了晋江骑游,早上来到了著名的海丝遗迹草庵寺。草庵寺——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也是世界现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草庵始于宋绍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成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

庵内依山石刻一圆形浅龛,直径1.68米,圆龛内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在莲花坛上,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长0.32米,宽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摩尼佛像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身着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午,刘海翔骑行抵达安海,当地XDS尊享车队队长庄清华热情的接待了他,并组织车友一同骑行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

下午,刘海翔骑行来到当年郑成功操练水师的东石寨。

据史书记载,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为抗击清兵,郑鸿逵(郑成功叔父)拆安海城,筑白沙东石寨,与清军短兵相接,血染白沙湾,尸横白沙滩,终于勇破清师。而后,郑成功扬威海外,扫除敌寇,收复台湾。300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东石寨已成为海峡两岸人们思古感怀、共谱心声的名胜古迹。

据《西山杂志》载,东石寨原是春秋时闽中畲家寨,隋·开皇元年(581年)重建。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重修,面积30多亩,寨垣高2丈,宽丈余,东北及西北方向各有圆拱寨门,寨城上有雉堞城楼。历代驻有千总、百总及都司。

东石寨依山临海,平面呈长方形,现存石砌寨墙长30多米;有两个寨门,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东“得胜门”,西“镇海门”,现仅存石门额。寨内有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四周石栏杆。水操台往里走,有一奇岩突兀,古人依岩势构建了夫子庙。上20余级石阶,岩石右侧筑有双层八角亭“朝曦亭”,参天古树覆盖。 登上高岩,另有一块危石耸立,上刻“棣径”,中刻“丹心”二字,字体刚劲,正气浩然,相传为郑成功所题。

傍晚,刘海翔回到青阳,到晋江自行车协会会长张志阳家里一起谈车话仙。

晚上,丰泽留联死创车队的许怡焮携队友们和晋江自协的车友们一起交流。

2月17日,刘海翔骑到郑成功的故乡南安。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刘海翔前往南安自协秘书长郑志祥店里与车友座谈。06年刘海翔刚回泉州那阵,虽然没多少人骑车,但是骑行气氛却很好,玩起来也单纯。当时跟南安老郑一起骑行南安四大山头:向阳、翔云、眉山、天柱山,一周一个山头。把泉州的山头全部骑完了,就开始骑长途,骑西藏,骑环球……

下午,刘海翔骑到安溪,得到了安溪自协会长谢杰龙的热情接待,晚上跟当地车友们交流骑行丝路的经历。

2月18日,早上10点,永春骑乐自行车协会组织了十多位车友来到诗山,陪刘海翔一同骑行到永春。

下午,心连心爱心群、骑乐爱心群、永春网爱心小分队的爱心人士们自发组织在永春香都广场为潘明亮一家筹集善款,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度过难关。活动现场中,刘海翔先生亲临现场为此次公益募捐活动助力,也为骑友们和大家签名交流合影留念。

募捐现场有许多动人的场面,大家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一元、五元、十元、一百、两百等每一张投进捐款箱的善款都是这个家的希望。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朋友们。

晚上,刘海翔在永春县骑乐自行车协会会所与车友们一起交流骑行心得。


2月19日早上,刘海翔从吾峰镇翻山越岭到德化,一路峰回路转,风光无限,就是坡度陡了点。

刘海翔骑行到中国瓷都德化,来到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得到总经理郑鹏飞的热情接待。

下午,刘海翔来到了位于中国瓷都德化县城的屈斗宫古窑址,可惜古窑址正在整修,未能完整的参观。

屈斗宫古窑址发现的瓷器姿势和烧制方式拥有显着的宋元朝代瓷器的特色,它对考虑宋元期间的中国民窑系统、瓷业生产规模、窑炉布局、烧制工艺、瓷器外销等全有主要价值,同时为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和宋元期间中外商业供给了主要的汗青材料。出土的高足杯、直道纹洗、折腰弦纹洗、墩子式碗、粉盒和军持等为元代成品。尤其纵贯纹洗基部描绘长袍、缨冠、无胡须像为蒙古人特色,都曾分别创造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斯里兰卡。有的粉盒盖上印有“长命新船”四字,可见产物是经由过程海运外销的。窑斗宫古瓷窑址的创造,为考虑“海上丝瓷之路”供给了宝贵的什物材料。

2月21日,刘海翔骑行到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畔的海丝艺术公园。一进公园正门,马上会被富有气势的公园名标识所震撼。这组公园名标识,由石雕分中英文分别呈现,长数十米,高两米左右。特别是中文字体“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在视觉上仿佛迎风飘展的丝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于历史上展开“梯航万国”长卷的题中之意非常契合。

公园主雕“帆影”,与公园名标识在同一中轴线上。事实上,它是公园内最高的建筑物,并以优美、灵动、梦幻的姿态存在,你不太可能错过它。

这座纯白色的雕塑由中央美院设计,寓意“海丝梦”。主体为钢结构,造型由一高一低两片帆组成,自底座向上高35米,最宽部分33米。与普通船帆的完润圆滑不同,“帆影”的帆叶以凹凸的造型,营造出实体造型和“虚空间”的结合。所以,一眼看过去的视觉效果,好像是看风帆在水中的倒影,非常具有美感和想象的空间。

随后,刘海翔来到位于百奇的泉州丝路文化艺术展览馆,得到了派顿集团总经理陈伟坤和馆长晏玲的热情接待。

泉州丝路文化艺术展览馆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内,2013年开建,共五层,有展览厅、馆藏室、休息区和办公区等,其中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该展览馆是以弘扬文化艺术、培育青年艺术家为己任,以服务海峡两岸,辐射全国、开拓国际市场为定位,立足于“社会参与、文化共享”的运营模式,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宗旨,以开放的态度,将多元的文化精神以文化艺术的方式呈现给社会与公众,以多种文化艺术表达形式带动社会公众走近文化艺术、亲近文化艺术。

下午,刘海翔骑行来到石狮市自行车健身协会,队长郑典与车友在协会会所与其座谈交流。

傍晚,众车友一同骑行石狮市区宝盖山上的姑嫂塔。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明代何乔远的《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

姑嫂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据史料记载,正是从那时候起,晋江、石狮一带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宾。《泉州府志》中载,从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这650年中,泉州发生大旱11次,造成了“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惨情景。在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困迫下,乡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岛谋生。因住番定居国外,故乡人称华侨为“番客”,指的是从“番邦”返“唐山”的客人。

石狮的城雕,以雄狮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意,显示新城市的崛起,故名为“东方醒狮”,重达240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