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东游记 09:跨越半个地球的中秋情缘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0-10-16

中秋佳节是中国人传统阖家团聚的节日,当我抵达意大利的时候就已经入秋,今年的中秋节肯定是要在意大利度过了,问题是——在哪里过?怎么过?

意大利的华人分布范围很广,在骑行的路上逐站拜访,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每天白天骑行饱览意大利的异国风情,而晚上又像穿越回到中国一样,身边都是同胞,吃着中餐,说着中文。

在我抵达罗马的第一刻,意大利福建总商会的副会长陈永琪和秘书长杨迪熙携诸位乡亲们早已准备好为我接风洗尘,在万里之外的意大利还能说着家乡的闽南话,感觉格外的亲切。话说我能够出现在意大利,还得感谢商会提供的邀请函才能顺利的获得两个月的申根签证呢。

意大利福建总商会

尽管乡亲们很热情的挽留我在罗马过中秋,可是我在时间安排上却无法随心所欲,因为签证是个时时刻刻困扰着我的问题!

我在出国前提前办理好了三个月内预计会到达的国家的签证:申根、土耳其、埃及,还有一个沙特的签证因为是朝觐高峰期而被拒签。整个骑行计划必须严格依照着签证的有效期来走,否则签证过期了就又得重新签,而埃及的签证到11月2日就过期了,如果不抓紧时间赶在这之前进入的话,按照当时的政策又得把护照寄到国内办理签证,这将会非常麻烦!

旅行在外人看来总是轻松愉快的,但是背后的种种问题总是让人感到无奈,尽管很想留在罗马过中秋节,但是令人头疼的签证问题催着我不得不继续赶路。

第一次在国外过中秋节将会在哪儿过?和谁过?怎么过?只能是在骑行途中随遇而安,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

我迎着亚平宁的朝阳,依依不舍的骑出永恒之城罗马。有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通往罗马的大路有无数条,而我则是骑行在其中最著名的史上第一条罗马大道——阿皮亚古道(Via Appia Antica)。

古罗马以罗马城为中心,经过几个世纪的对外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而古罗马的道路系统正是随着征服战争的深入和疆域的扩大而逐步建设完成的。据统计,古罗马人总共建设了8万公里长的硬质道路,这些道路成为地中海地区规模宏伟的古代交通运输网。

阿皮亚古道被称为古罗马七大奇观之一,是罗马人修建的第一条罗马大道,也是最著名的军事道路。它兴建于公元前312年,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全长约660公里。


阿皮亚古道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2300多年前的罗马大道也未免有点太过寒酸,大概只有4米左右的宽度,上面如果要走汽车,甚至连两车交会都要小心避让才行。

罗马人是如何建成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罗马人论智慧不如希腊人,论财富不如迦太基人,论勇猛不如高卢人,它们是通过罗马大道完成一步步的征服。

罗马人在攻打一个城池之前,通常是先做两件事——修道路、建桥梁,可以说罗马人通过工程师用镐头建成了罗马帝国。罗马大道最初是军队使用的道路,它加快了军队的行军速度,使他们可以在最快时间抵达前线和动乱的地方,加速了帝国版图的扩张。在完成了征服之后,罗马大道又作为商贸用途,极大地促进了帝国的繁荣和强盛,为罗马文明的传播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阿皮亚古道

这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大道跟罗马神话也脱不开关系。

话说,罗马神话中的商业之神墨丘利(Mercury)在罗马的地位极其崇高,因为罗马人相信正是墨丘利给罗马带来了繁荣与昌盛。据传当年罗马城刚刚建立的时候,人们就供奉墨丘利为城池的守护神,这令墨丘利非常高兴。人们祈求商业之神能够令城市的商业繁荣起来,带动当地的经济走向发达。

墨丘利看了看伏在脚下、虔诚祭拜自己的众人,开口道:“知道为什么我被称为是商业之神吗?因为我能飞,我可以最快地掌握和传播信息,知道什么紧缺、什么泛滥,能够及时得到信息从而主宰商业走向。你们虽然不能像我一样来去如风,但是你们有车、有马、有运输工具,只要再有了四通八达的路,罗马城就会繁荣起来”。

于是,人们根据墨丘利的谕旨,建造了许多从罗马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因此,罗马城的经济和文化曾盛极一时。后来的谚语“条条道路通罗马”便由此而来。

骑行阿皮亚古道

跟不远处平行的繁忙国道不同,阿皮亚古道上静悄悄的,道路两旁满是茂密的树木,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一路沿着颠簸的古道骑行,一路看着古罗马各个年代的残垣断壁,感觉就像时光穿越到了古罗马时代。

在这史上第一条罗马大道上,曾经有整齐列队的罗马兵团从这里出发前往帝国的远方开始新一轮的征服,也曾有来自东方的商队满载丝绸等奢侈品前往帝国的中心罗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道路从罗马为中心,放射性的辐射到帝国的边界,一座座罗马式的城镇沿着道路兴建起来,罗马文明也随之传播到亚欧非大路上。

许多人戏称现在的中国是“基建狂魔”,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才是“基建狂魔”的始祖。不同的种族、部落、城邦因为道路的连接,促进彼此的交流和贸易,带动了整个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罗马帝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它以武力征服主导的全球化,一方面它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战争和伤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它野蛮而残酷,但不可否认的也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来看新时代的“基建狂魔”——中国,中国的高度发达的高铁和公路网绝对是世界一流,光是2018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就达到惊人的29.8亿人次,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的任务。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不仅自己发展,也引领带动周边国家一同发展,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等,这便是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血腥的古罗马征服不同的是,中国的全球化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相信“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带领全球人民走得更高更远。

塞尔莫内塔

骑出了阿皮亚古道,我便一路驰骋在罗马南部的平原上,直到一个叫拉蒂娜(Latina)的城镇。拉蒂娜与周边的城镇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因热情的老哥郑海啸帮我联系好了当地的华人徐建津,让我在此住下。老徐在当地经营一家名叫“长城餐厅”的中餐厅,平时闲暇之余也爱旅行,经常跟老哥结伴出游。

老徐大老远的见到我就热情打招呼,看我一路辛苦,想帮我牵车,我连忙婉拒:“谢谢老徐,只是我这个车子实在太重了,怕你不小心扭到手,还是我自己来吧!”

跟一般骑行者不同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录丝绸之路,我的驮包里放满了摄影器材,铁疙瘩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很重!重量重到脚撑都压弯了,不得不靠着墙停车。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骑行颠簸把我的手腕都震疼了,要知道我可是练过十几年卧推的,可见这行李之重。重量和体积是对于骑行至关重要的要素,摄影为旅途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摄影器材成为我既沉重又甜蜜的负担。

长城餐厅

在把我安顿好之后,老徐连忙关心我道:“饿坏了吧?走,咱们去超市买好吃的回家做饭!”

“好呀!”我肚子早已饿得咕噜咕噜叫了,一边答应着,一边纳闷,心想:“奇怪了,照理来说不是会带我去他自家的中餐厅吃吗?”

因为这一路上几乎骑行的每一站都有华人朋友们接待,以至于虽然人在意大利,但是肚子里面装的却都是中餐……

每到一个国家,超市是必逛的地方之一。作为一名抠门的骑行者,我必须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出适合作为路餐又有性价比的食物,用最少的钱买到分量最大、营养最丰富的食品。在意大利,我的驮包里通常会备上一些干酪和金枪鱼罐头,还有廉价的一欧元一升的牛奶。

终于,在一阵采购之后,我第一次在中国人家里吃到了西餐,而且有我最爱的T骨牛排。饭后,身为吃货的我终于忍不住疑惑问老徐为什么没在店里吃?

原来,在意大利的中餐厅分为两种,一种是给中国人吃的地道中餐厅,一种是给老外吃的改良西餐厅,里面有许多我们在中国从来没听说过的中华料理。老徐的中餐厅属于后者,他怕我吃不习惯,这也算是涨知识了!其实我还是蛮好奇,老外吃的中餐会是什么样子的?

塞尔莫内塔

我到拉蒂娜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老徐邀请我留下来过中秋,他说这附近山上有个古堡很不错,可以去看看。盛情难却之下,我决定早上跟老徐一起去古堡逛逛,下午要是没什么事就继续往拿波里骑行吧。

从托斯卡纳一路骑行过来都有许多古堡,但是因为自行车行李不好保管的原因,我都只是远远望着,却一直没能有机会走近游览,这也算了却了我的一项心愿。自行车旅行有一定的便利性和机动性,同时也有局限性,除非是要特定前往的地方,否则活动范围只能是限定在公路附近,毕竟挪动这个沉重的“家”可是件体力活啊!

我们驱车前往拉蒂娜附近的一座山上,这里有个名叫塞尔莫内塔(Sermoneta)的城镇。这个因阿皮亚古道而兴起的小镇沿着山势而建,我们一路沿着碎石铺砌的石阶缓缓往上爬。小镇里满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墙体上裸露出的斑驳岩石充满了岁月的沧桑,而阳台和墙壁上点缀的各种鲜花却又使它充满生机。狭窄而陡峭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只有偶尔路过的街坊邻居互相打着招呼,就像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

这不就跟我一路寻找的理想中的居住地吗?竟然就这么被我找到了!在接下来的丝绸之路上还会有与之相媲美的地方吗?

在宁静的塞尔莫内塔可以过完全不被人打搅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到山下的拉蒂娜也非常近,生活上很便利。如果觉得无聊,这里离罗马还不到一百公里,光是把罗马的博物馆和古迹逛完就足够打发完下半辈子的时间了。如今小镇上看不到太多年轻人,房子卖得并不贵,光是看广告上写的也才二三十万人民币而已。等我老了,就到这里晒着亚平宁的太阳,写写回忆录吧!嗯,就这么定了!我还会再回来的!

卡塔尼城堡

塞尔莫内塔的最高处是建于1297年的卡塔尼城堡,我们买了门票打算自己随意逛逛,但是一旁的讲解员却不依不饶非得跟我们免费介绍。意大利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历史相当自豪,他们觉得有义务让每一位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在讲解的时候脸上无时不刻洋溢着骄傲的神态。然而,因为他们太热爱自己的文化了,以至于绝大多数的意大利人是不会说也不愿意说英语的,我也只好从肢体语言中去猜测讲解的内容了……

塞尔莫内塔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就已经到中午了,看来下午是不好再赶路啦!再说了,第一次在国外过中秋,总也不好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过吧?既然不走了,我不禁好奇,意大利的华人们是怎么过中秋的?

全家福

下午,我跟老徐一起前往他表姐家,去参加家庭聚会。看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地方,“团圆”都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

在家族成员中有个不一样的老外面孔,这在意大利本身也属于正常,而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可以很流利地说着温州话!我好奇的问了老徐,原来这是他的表姐夫Marco,他是当年意大利人遗留在中国的小孩,从小跟中国人一起生活成长,所以能够流利的说温州话,拿筷子吃中餐就不足为奇了。在他长大以后,以意侨的身份回到意大利,跟他的祖国团圆了。虽然Marco回到了意大利,但是因为从小成长的环境,最后还是娶了文化上更加接近的华人作为妻子,融入到老徐他们的大家庭中。

中秋晚餐

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每逢佳节总是离不开吃。摆上一桌地道的美味中餐,一家人围着圆桌团团圆圆,便是过中秋的仪式感。在海外,中秋聚餐往往不止有家人,还有老乡,以及我这样来自中国的不速之客。来者便是客,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围绕着这个同心圆,将我们的友谊传遍四海。

月饼

旅行中的每一道风景,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种缘分,跨越半个地球的中秋节让我终身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