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布尼茨|近代哲学

 黑龙江波涛 2020-10-16

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把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两大“迷宫”:一个是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他看到笛卡尔的学说通过斯宾诺莎走向无神论,他们仅仅把恶的起源归结为认识的缺陷,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做了不利于有神论的解释。另一方面,他们的实体学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划了一道鸿沟,不能解决事物与观念之间的连续性问题,同时机械论也不能解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连续性。

莱布尼茨认为近代哲学仅仅用广延或量的观点看待物质有许多缺陷,需要重新召回经院哲学的“实体的形式”即质的观念,于是逐渐形成了他的“单子论”,试图解决上述两大难题。

1 机械论的局限

17世纪的哲学家大多推崇机械论的自然观,然而这种解释存在许多缺陷。

首先,机械论的实体观必然会陷入“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当时笛卡尔一派认为物体乃广延实体,因而是无限可分的,肯定了连续性但否定了不可分的点;伽桑狄等原子论一派则认为物体是由不可分的原子组成的,肯定了不可分的点却否定了连续性。但在莱布尼茨看来,两者都是错误的:实体的概念必然蕴含着统一性,因而应该具有连续性,同时又是不可分的。所以,无论是广延还是原子都不是实体。

其次,机械论的实体观无法解释许多经验事实,也不能说明生物的运动变化。因为机械论者所理解的运动是僵死的、被动的,这与实体的概念不相符合,所以说广延不是实体,它还必须预先假定别的实体。

最后,机械论的实体观不仅难以说明物质世界的本质,更不能解释感觉现象和思想现象。因为物体既不能机械地产生理性,也不能机械地产生感觉。

莱布尼茨意识到,必须抛弃单纯从量或广延的角度说明自然事物的观点,应该从质的角度,从能动性的角度,寻求一种单纯的、无形体的永恒实体作为万物的基础。于是他区分了三种“点”:1.数学上的点,是不可分的,但它没有广延;2.物理上的点,具有现实性,它是无限可分的,但不具有统一性;3.形而上学的点,既现实存在又是真正不可分的实体,这种“形而上学的点”就是“单子”。

2 单子论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作为世界的本质的实体,一方面是必须是不可分的单纯性的,必须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其自身之内就具有能动性原则。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

2.1 单子的特性

单纯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没有部分,没有广延或形状,不可分割,是最小的单位。

复多性。单子是无限多的,不是笛卡尔所说的两个或三个,也不是斯宾诺莎所说的一个。

永恒性。单子的产生和消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这无异于说单子是永恒存在的。

独立性。单子之间不能相互影响,彼此孤立,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

质的区别。单子没有广延,因而单子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只存在质的差别。因为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其本性在于表象或知觉,所以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它们在质上的区别。

单子是自因。因为单子是单纯的,没有部分,所以它的变化发展不可能来自外部,只能来自内部。单子是出于自身目的而活动的实体。莱布尼茨把单子这种内在的原则和能动的本性称为“力”。每个单子都是一个“力的中心”,它表现为欲望、欲求,单子就是在欲求的推动下自己实现自己的本性的。

2.2 单子的等级

由于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单子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因而整个宇宙可以看做是一个单子的等级系列。单子之间可以划分为无限多的等级,主要的等级有:原始的隐德来希、感性灵魂、理性灵魂、天使、上帝:单子的单子、太上单子。

2.3 连续性原则

莱布尼茨根据单子的“知觉”和“欲求”以及相互之间的等级,提出了连续性原则。单子之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整体是连续的。莱布尼茨认为“自然决不作飞跃”,即所有的单子构成了一个从上帝这个最高的单子到最低级的原始的隐德来希的无限的连续的序列。

预定的和谐:德国莱布尼茨用语。在《单子论》中提出。连续律只能说明在静态条件下宇宙的连续性,莱布尼茨提出预定的和谐解释单子动态的变化发展。

世界是由无数精神实体即单子构成的,单子之间有质的区别,不能相互作用,彼此孤立。但上帝在创造每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他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全部单子的变化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因此,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每件乐器各自按照预先谱写的乐谱演奏不同的旋律,而整个乐队所奏出来的是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

莱布尼茨还以“预定的和谐”来解决笛卡尔遗留下来的心身关系问题。在上帝的预先安排之下,灵魂遵守自己的规律,形体也遵守自己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就是由于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和谐。

莱布尼茨还以“预定的和谐”来证明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自由论:莱布尼茨对自由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在他看来,自由不是意志的选择能力,而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自我发展。虽然单子被决定以某种特殊方式活动,但正是单子的内部本性而不是外部力量决定它活动,这就说明单子是自由的。或者说,自由就是某物不受阻碍地变成它注定要变成的那种东西。自由的行为就是“受自身理性决定”的行为,“被决定”是必然,但是“被自身决定”就是自由。

由此可见,在莱布尼茨的哲学中,“预定的和谐”既是宇宙整体的连续性秩序的基础,也是心身关系协调一致的保证。

评价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明显的特征是复活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和能动性原则来克服机械论的缺陷。1.他将能动性引入了实体概念;2.与当时自然观中盛行量的观点相反,莱布尼茨强调质的规定性;3.无论是“连续性原则”还是“预定的和谐”都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4.关于一与多的辩证关系。每个单子都是一与多的统一:它是单纯的一,但又可以反映多。

莱布尼茨哲学的意义:莱布尼茨哲学所倡导的能动性、个体性和内在性等原则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莱布尼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限制:1.视物质为僵死的被动的存在;2.单子各自独立互不影响;3.将连续性原则极端化,把发展变化看做是上帝的预定。

3 认识论

一般说来,莱布尼茨的认识论以单子论为基础和前提,即关于人的心灵这种单子如何表象或知觉宇宙万物的学说。

3.1 对经验论的批判

莱布尼茨揭示了感觉经验的局限性,经验主义者总以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在以后相似的场合下还会发生。然而,经验是个别的、偶然的和有条件的,不具有必然性,原有的经验不一定适用。

3.2 天赋观念论

首先,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比笛卡尔更彻底,他从单子的单纯性和内在原则出发,主张我们的所有观念都是天赋的。

其次,莱布尼茨接受了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评,放弃了“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而发挥了“天赋观念潜存说”。他认为观念和真理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而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具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每一块大理石的天然花纹不同,就决定着它能够雕刻成不同人物的像。

最后,莱布尼茨提出需要“机缘”的帮助才能使天赋观念由潜在变为现实,这种“机缘”就是感觉。

由此可见,莱布尼茨为了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在唯理论的认识论中引入了经验论的一些原则,肯定了感觉经验的一定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所说的感觉经验与经验论的规定不同,实际上也是指心灵内在的东西,亦即单子本身固有的“微感觉”,所以归根结底都是天赋的。

3.3 两种真理

莱布尼茨提出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

检验这两种真理有两个不同的原则,即矛盾原则和充足理由原则:1.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2.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近代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