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下午

 lcyteacher 2020-10-16

我喜欢下午。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路遥说的。作家就是作家,睡个懒觉都说得那么充满诗意、充满正气。懒人有理!

农民的儿子再懒,也得到地里干活。父母对我无疑是溺爱的,给我规定好任务,允许我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所以,我才得以在向路遥学习之余,晚睡晚起,中午吃完饭再睡个午觉,养足精神之后,下午从容地奔赴黄土地,愉快地完成勘探地球的任务。对我这种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爷爷经常愤愤不平:“这也就是现在,要是搁前几年在生产队,天天敲钟上工,你非饿死不可!”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以前农村的时间段跟城里是不一样的。城里人以12点和18点为界,把一天分为早上、中午、下午。农村可不是这样分的,凌晨5、6点到10点是早上,10点到14点是中午,14点到18、19点是下午。

这种分法是颇有几分科学道理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有多毒辣,穿短裙的姑娘和穿背心的汉子都知道。地理课本上都学过,一天里日头最猛的是12点,最热的是却是下午两点钟。许多歌颂农民的文章、歌曲啊,总是说农民很辛苦,很勤劳,一整天都泡在地里不回家什么的。你以为农民傻啊,不知道避过最热最酷的日头?又不是要应付检查,犯不着一整天都晒日光浴啊。

时代在进步,现在许多农村的时间表也城市化了。但在以前,城乡时段的不同还真给我带来了小麻烦呢。进城之后,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把时差倒了过来。

但是或许是习惯吧,我还是顽固地喜欢下午。

古人好像不是这样。

翻开古诗词,写时间最多的是夜。

不管住的是五星级酒店还是如家、七天还是家庭旅馆,晚上总之是不睡的,总要望一望夜,望一望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还不够,还要拉开窗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夜太美,隐藏着这多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一夜,有多少美,值得望着星空去回味?

谁说夜晚是寂寞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喝酒不在白天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歌舞偏要趁夜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船都是晚上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风都是夜里刮:“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雨都是晚上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抓人都是夜里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好车晚上才兜风:“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打仗都是晚上,白天嫌热:“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皇上聊个天也是挤晚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也有写早上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写黄昏、傍晚的也不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写下午的的吗?有。

悯 农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下午的诗里,我认为这是最伟大的一首。

你可能要问,“锄禾日当午”只说是“午”,你怎么敢肯定就是“下午”啊。

就是下午。这怎么能不是下午呢?

斜斜的阳光下,一个精壮的汉子,手持一把锄头,脖子上搭着一块毛巾,头戴着草帽,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闪亮。在他身后不远处,是一个健壮的妇女,同样的草帽,同样毛巾,同样锄头,她的眼光不不时地飘向地头的大树。大树底下,一个穿花格格的小女孩正在给布娃娃戴上一个草编的花环。旁边一个小男孩,全身精光,兴致勃勃地玩着一堆泥巴。藤筐里一把瓷水壶依稀透出几缕氤氲。地头几颗高高的直直的杨树,微风拂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夹杂着不远处村子里老人高声呼唤小孙子的声音、大黄狗“汪汪”的叫声。

这是一个几千年来周而复始、在广袤的田野里不断上演的下午。

这是一个最中国的下午。

这不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朝朝暮暮的中国,这是千千万万无名农夫勤勤恳恳的中国。

这,也是你刚刚走出还未走远的中国。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平常的下午,才有了那么美的一夜一朝一黄昏。

这,就是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下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