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系列之波涛四卷本3

 亲斤彳正禾呈 2020-10-16

上篇我们讲到了学术派和基本面派,本篇讲心理派和技术派。

心理学派

关于投资心理,可能要投资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体会,单纯研究并没有这个问题。研究是冷冰冰的,也较少直面投资的压力,相对客观超脱。我在申万前五年的状态就是如此,那是段安静的岁月,似乎和这个嘈杂的市场脱离,所以那时候写的文章现在还有人阅读。

但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明明看对了,就是赚不到钱,或者有些人看错了,反而赚大钱。从知到行从来不是简单的跳跃,心理变化和情绪把控是个关键因素。这是我过去十几年,从研究者转变为投资者最大的感受,这也是波涛第二个转变的根本,所以他在书中将心理学派单列。

事实上,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加进去很多行为和心理的因素,具体参见丹尼·卡拉曼、THALOR等人的著作。落实到投资上,心理派是对价值派的重要补充,在整个基本面分析中没有人的因素,只是公司或者基本面,忽视了“市场先生”的作用,或者干脆把“市场先生”当作一个非理性的干扰因素。但在真正投资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关于心理因素,行为金融学的著作主要分析个体的行为,但波涛的书籍主要涉及群体心理。在心理学派中,波涛主要讲到两个人:勒庞和尼尔,他们分别著有《乌合之众》和《逆向思考的艺术》。但这两个人的著作是更为纯粹的心理学,解释了人类群体行为的盲动性,落实到投资就是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落实到社会学就是战争及动荡。所以这两本书可以阅读,但是具体到投资我认为还要看利弗莫尔、索罗斯及克罗的著作,因为他们更好阐述了市场的运行规则。这也是后面我讲述市场派时最主要的三本书,分别是《股票作手回忆录》、《金融炼金术》和克罗的书籍。此外还有一本书可以参考,就是著名的《大癫狂》,郁金香热、南海泡沫、红十字军东征,在此书都有详细描述、栩栩如生!

行文至此,其实上述三派的哲学基础有本质区别。学术派认为任何东西都没用,反正市场有效,基本面没用,人的行为也没用,被动投资最牛;基本面派认为基本面是王道,所有东西都要根据基本面,人的情绪或者市场先生都是干扰,市场可以不存在;但到了心理学派,客观承认人是有情绪的个体,而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也可能产生群体偏离。心理学派在考虑基本面的同时,也把人和市场的因素加进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索罗斯更进一步,认为市场和人的行为会反过来改变基本面,即反身性,而不是单纯地基本面作用于市场和人。

技术分析流派

在其他三派出现之前,技术流就已经风靡华尔街,所以这是证券研究最古老的学派。我1997年上大学的时候学“投资经济学”专业,当时课堂上也教授过“技术分析”。但当时在市场上充斥的技术分析主要从台湾翻译过来,一些所谓的“选股就几招”、如何跟庄、怎么分析盘口等,索然无味、缺乏系统逻辑、有点阴暗,所以我一开始对股市和投资并无兴趣。

直到后来进入此行,接触了一些技术分析的经典书目,比如恩吉、江恩、波浪等,才发现技术分析也有其逻辑内涵和体系。虽然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技术分析,但在实战操作中多少会运用一些,特别是止损和逃命。

以上就是投资的四大流派,对于学术派我很了解,毕竟当年想走这条路、花了很多时间,但这派的运用不是我的擅长;关于技术派,我读了一些书,但是一直没搞懂。所以接下来的精力主要花在基本面派和市场心理派。

本书完!下篇开讲《股票策略实战检验》

申明:感谢您阅读此文!如对本公司及公司产品有兴趣,可以添加jia_ella201912或直接扫描以下二维码,联系公司客服。本文仅为策略随笔,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