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征明《姑苏十景册》

 百了无恨 2020-10-16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山水画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款) 姑苏十景册L
【估价】单位RMB12,000 — 22,000
【成交价】单位RMB2,185,000
尺寸:30×26 cm(8)?约0.7平尺(每幅)
作者:文征明(款)(1470-1559)
日期:2011-09-19
材质:绢本
装裱:册页
钤印:文征明印、衡山
题识:征明。
鉴藏印:石樵、文翰清秘、如此至宝存岂多、诒孙审定、李平书印、嘉荫堂林氏珍藏、归安陆心源审定
说明:陆存斋旧藏。石樵、李平书题跋。
【鉴藏印】归安陆心源审定(白文)、潜园鉴赏(朱文)、嘉荫堂杜氏珍藏(白文)、如此至宝存岂多(朱文)、诒孙审定(朱文)、周氏鉴泉所藏书画真迹之印(朱文)、长沙周氏子孙永宝之(白文)、归安陆心源字刚父印(朱文)、归安陆氏审定(白文)
【题签】文衡山姑苏十景册。
【题跋】
1.昔人称文待诏画,谓士气逼人,凡观文画当以此意求之,学画者亦当知此意,不然则俗。道光辛卯七月一日,石樵书于寓庐雨窗。钤印:石樵(朱文)、臣堮私印(白文)、文翰清秘(朱文)
2.文衡山姑苏十景册,归安陆存斋旧物,庚子乱后散出,余于甲子秋得于厂肆,以旧藏百花洲一页补入,成八景册,买王得羊也,平生快事也。乙丑重阳后一日,且顽老人重装并识。钤印:李平书印(朱文)
【释文】
1.虎山桥下水争流,正是桥南宿雨收,震泽烟开孤殿近,洞庭波动两峰浮。山应浩荡开胸臆,谁识空朦自胜游。渺渺长风明万里,眼中殊觉见扁舟。右虎山桥。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2.沙渚依依云不动,风烟漠漠鸟飞回。横空暝色翻波去,绝岛秋声绕树来。 今古奔腾疑地尽,东南伟丽自天开。眼中浩荡扁舟在,欲唤鸱夷酹一杯。右泛太湖。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3.三月韶华过雨浓,暖蒸花气日融融。莱畦麦陇青黄接,云岫烟峦紫翠重。一片垂杨春水渡,两崖啼鸟夕阳松。晚风吹酒篮舆倦,忽听天平寺里钟。游天平山漫赋。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4.吴王昔日感春游,至今人说百花洲。洲前春水日夜流,洲上美人春倚楼。花飞水疾春不留,珠廉绣叶心悠悠。花开花谢今千秋,昔人宁识今人愁。右百花洲。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5.昔人种桃连壁坞,万树春风落红雨。扁舟不见武陵人,紫云漫说天台女。当时胜事已无传,风雨漫山生野烟。刘郎不来生云暮,菟葵燕麦空年年。右桃花坞。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6.短簿祠前树郁蟠,生公台下石孱颜。千年精气池中剑,一壑风烟寺里山。井冽羽泉茶可试,草荒支涧鹤空还。不知清远诗何处,翠壁苔花细两斑。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7.金阊西来带寒渚,策策丹枫堕烟雨。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右泊枫桥作。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8.灵岩之山青突兀,绮绣荒凉异今昔。採香旧径生蘼芜,响屧空廊映斜日。当时此地有楼台,宝沈香灭空烟埃。只因山下胭脂井,曾照吴王西子来。右楚灵岩。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作者简介】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斋名停云馆,江苏苏州人。贡至京师,授翰林院待诏。文师吴宽。书学李应祯,擅行草与小楷,尤其小楷温纯精绝。绘画初师沈周,后致力于赵孟俯、王蒙、吴镇诸家,于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跋者简介】
1.杜堮(1764-1859),字次厓,号石樵,山东滨州人。嘉庆六年进士,曾任职翰林院,外放顺天和浙江学政,调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兵部和吏部侍郎等职,加太子太保衔。杜堮聪明好学,精勤不倦,善诗、精通书画。一生勤于笔耕,著述颇丰,。有《遂初草庐集》。
2.李平书(1854-1927),初名安曾,更名钟珏,字平书,号瑟斋,后 别号且顽老人,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光绪年间,先后署广东陵丰、新宁、遂溪知县;湖北武备学堂总稽查、提调;光绪二十九年转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创立医学会,创设中西女子医学堂、南市上海医院,开办华成保险公司等。
【藏家简介】陆心源(1838-1894),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九年己(1859年)举人,官至福建盐运使,多次剿平土匪,富收藏,筑“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藏书达15万多卷,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又精于金石之学,著述等身,著有《金石录补》、《穰梨馆过眼录》、《皕宋楼藏印》、《千甓亭古专图释》等。

文徵明(明) 姑苏十景册
《姑苏胜景册》为文徵明的五个对开,五景五诗,诗文皆载于《文徵明诗文集》,也是文徵明长年生活在吴门的生活情景诗文,与吴门当地美好的自然风景画作,五诗配五景,天人合一,情景相融,再现出明代当年文人生活的场景,令人羡慕。
此帧左开释文:三月韶华过雨浓,暖蒸花气日融融。菜畦麦陇青黄接,云岫烟峦紫翠重。一片垂杨春水渡,两崖啼鸟夕阳松。晚风吹酒篮舆倦,忽听天平寺里钟。游天平山漫赋。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此诗文徵明曾多次书写,如在扇面上就曾写过。对开此帧的绘画作品为文徵明所绘的游天平山,文徵明的山水画致力于沈周,赵孟頫,王蒙,吴镇,而又自成一家。风格上呈现粗细两种风貌,此帧为文徵明细笔的绘画作品,细笔取法于赵孟頫与王叔明,布景繁密,较少的空间上的纵深,正如此帧作品中只有近景的苍松与中景的山石,山石造型规整,辅以青绿设色,用笔清秀细腻,于精熟之中又见稚拙。前景的苍松高挺峻拔,微风吹过,松涛阵阵,松树的针叶以细劲的中锋勾勒,收放自如,虚实相生,不超法度。松树之下屋舍俨然,屋中人正在读书,屋外人携童仆可能正在赏景,也可能正在吟诗,此帧作品将文人内心所崇尚的悠然自得,超乎于天地间的自在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整幅作品笔墨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滋润,青绿设色而又不失文气与雅致。
此帧左开诗文:“昔人种桃连壁坞,万树春风落红雨。扁舟不见武陵人,紫云漫说天台女。当时胜事已无传,风雨漫山生野烟。刘郎不来生云暮,菟葵燕麦空年年。”右桃花坞·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右下角收藏印归安陆心源审定(白文)。
图二对帧的绘画作品为文徵明所绘的吴门桃花坞景色。画中春风拂面,树杈参差,枝头桃花怒放,粉艳动人,花朵姿态万千,一片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景象。在满眼桃花的桃花坞中又伴有嫩绿的树芽与竹林,满眼桃花中又增添点点新绿,使的画面更加的富有变化和层次。在桃花坞的中景中又有几座房舍掩映在期间,屋中两位老者面对眼前的美景正促膝长谈。构图运用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并辅之深远法,画面当中的笔墨粗细结合,设色用墨虚实相生,使方寸之间的画面显现的异常丰富且生机盎然。正所谓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季之山,山不能言而人能言之。
此帧左开释文:“吴王昔日感春游,至今人说百花洲。洲前春水日夜流,洲上美人春倚楼。花飞水疾春不留,珠廉绣叶心悠悠。花开花谢今千秋,昔人宁识今人愁。右百花洲”。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此右帧“百花洲册页”我们从题跋中可得知“衡山姑苏十景册,归安陆存斋旧物,庚子乱后散出,余于甲子秋得于厂肆,以旧藏百花洲一页补入,成八景册买王得羊也,平生快事也。乙丑重阳后一日,且顽老人重装并识。”因旧藏次图而后将其补入从而使的此册页得以完整,此帧不外赭石、花青、石绿等设色,而却能随类赋彩,得山水青绿设色之妙法,此帧用笔爽利清秀,含蓄而又灵动,沉稳而又放松,扑面而来的是满眼春色盎然生机。
此册左开释文:“沙渚依依云不动,风烟漠漠鸟飞回。横空暝色翻波去,绝岛秋声绕树来。今古奔腾疑地尽,东南伟丽自天开。眼中浩荡扁舟在,欲唤鸱夷酹一杯。右泛太湖。“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右侧此帧应为文徵明借鉴潇湘八景中的“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所绘制的一开太湖景色。在中国文化中,渔父本就是智慧的象征,渔夫所代表的是心往于天地间,不论江水的清浊,远离世事的风烟,淡去尘寰的是非,像一叶小舟在江上闲荡,漂游着。赵子昂夫人管仲姬《渔父词》说:“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其中反映的就是这种精神。
此册左开释文:“虎山桥下水争流,正是桥南宿雨收,震泽烟开孤殿近,洞庭波动两峰浮。也应浩荡开胸臆,谁识空朦自胜游。渺渺长风明万里,眼中殊觉见扁舟。右虎山桥。”征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归安陆心源审定(白文)
此帧画的是吴门虎山桥一带风景,画面中前景用笔松动,结构严谨,前景树木多以墨点点缀而成,用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且节奏分明,层次清晰,画面当中粗细,动静之间的变化,构成画面结构的平衡感。前景施以繁密的笔墨,远景施以细腻的设色,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丰富而又充满韵律。画面整体设色典雅清秀,整体的用笔收放自如,存乎于法度之间,呈现一派雅致清秀之景象,给人以轻快,明丽之感。
右帧“昔人称文待诏画,谓士气逼人,凡观文画当以此意求之,学画者亦当知此意,不然则俗。道光辛卯七月一日,石樵书于寓庐雨窗。”钤印:石樵(朱文)、臣堮私印(白文)、文翰清秘(朱文)、嘉荫堂杜氏珍藏(白文)此人正是杜堮。
左帧“文衡山姑苏十景册,归安陆存斋旧物,庚子乱后散出,余于甲子秋得于厂肆,以旧藏百花洲一页补入,成八景册买王得羊也,平生快事也。乙丑重阳后一日,且顽老人重装并识。”钤印:李平书印(朱文)
鉴藏印有:如此至宝存岂多(朱文)、诒孙审定(朱文)、潜园鉴赏(朱文)、嘉荫堂杜氏珍藏(白文)、如此至宝存岂多(朱文)、归安陆心源字刚父印(朱文) 说明此册曾是陆心源旧藏。
苏州(古称姑苏)原为吴国都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以山水与园林闻名于世,有“园林甲天下”之誉。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多取景于姑苏的园林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创作之情。同时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淳皆有这类园林景观之作,地点未必一致,但都有所本。文徵明既是明代中期吴地人氏,生于明成化六年庚寅(1470),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已末(1559),享年90高龄,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其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授翰林院待诏,世称文待诏。同时也是名臣文天祥的后裔。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同时在文学成就上与“徐祯卿、祝允明、唐伯虎”齐名号吴中四才,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行、草、篆、隶各体皆工,文徵明的行书多取自二王和黄庭坚,学黄庭坚的行书风格几可乱真,小楷取法智永,时有“小楷明动海内之誉”,草书学二王、怀素,隶书取法钟繇、梁鹄等。文徵明其山水画成就最高,师法沈周,而上乘元季四家,又得赵孟頫设色之意。吴门画派开始于沈周,发展于文徵明,沈周门生众多,其中文徵明的艺术成就最高,并且对后世画坛起着重要的影响,吴门画派意味着中国画史自宋代以来院体绘画占主流地位的衰落,新的文人绘画形式在画史上得到更加广阔发展的开始。文徵明一生饱学诗书,才华横溢,然而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于嘉靖二年(1523)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在嘉靖五年(1526)年辞官归乡,文徵明的辞官,意味着他厌倦了明代官场险恶的政治斗争,以及暗含其才华不得施展的郁闷之情,从此以作书画来了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此十开文徵明的《姑苏胜景图》册页,正是文徵明借家乡姑苏的风景而描绘出内心对于家乡浓厚的思念以及寄情山水,逍遥自在的洒脱之情,并且在每一幅作品的旁边文徵明都赋诗一首,正可谓诗中有画而画中有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