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 · 读 | 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

 秦岭之尖 2020-10-16

缘   起

由毓慧老师撰写的专栏《慧·见》(共100期)已经和大家告别好几个月了,一些热心印友总是恋恋不舍,希望有机会能再看到毓慧老师的文字。经过金石君反复努力,毓慧老师终于同意再开专栏,继续和大家一起交流印道。新的栏目名为《慧·读》,两周一更,主要分享毓慧老师的读印心得,试图从方寸之间的印文或边款,去探寻作者创作的根源及背后的故事,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如毓慧老师所言:“读方寸印,观自在心。”,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和“眼”去寻找方寸之间的大美吧。

——金石君

31

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

钱:我是“君匋”非“君缶”

“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钱君匋先生曾刻有一方印章,朱文小篆,刚柔并济,印文为“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见此不由得心生迷惑,“君匋”怎么就变成了“君缶”?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钱君匋·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

事情是这样的:因长久的仰慕,1956年,钱君匋专程去到北京,求白石老人题笺“君匋印选”。概因此时白石老人年事已高,或许是恍惚间忆起与老缶之间的恩怨情仇,一念之间,将“君匋”题写为“君缶”。

其实,这对白石老人来说并不为奇,他简单的“白石”二字不是也经常的令人如堕迷雾之中吗?可是面对“君缶”,钱君匋总有如鲠在喉之感,不吐不快。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提出个人看法,请老人予以改正。结果怎样?你猜?

△钱君匋

钱君匋先生的“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创作于上一个庚子年,即1960年,是白石老人题笺“君缶印选”的四年之后,而此时的白石老人已驾鹤仙去。在此印的边款中,钱君匋先生详细记录了成印缘由:“丙申春,乞白石老人为余题君匋印选。匋误作缶,请改。老人曰,匋缶二字通,可不改。然此二字实不相通,老人既误而不改,因又以君缶为字,庚子冬日刻并记。”事隔数年,钱君匋先生将此中故事刻印以记,我想其中既有一吐胸臆的畅快,亦会有对当下物是人非的感慨与追惜。

钱君匋先生对白石老人敬仰有加,晚年曾对其收藏白石老人的画作《红莲鸣蝉》的过程一直津津乐道,他对此作可谓一见即钟情,只因价格昂贵,四年间先后四次去观看去还价,最终还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高价购回以了心愿,那一年,是1954年。乞白石老人题写“君匋印选”是在1956年,即购得此画的两年之后。

对白石老人的仰慕,对“君匋印选”的渴望,而当面对“君缶印选”,也许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但是事隔四年,“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或许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好吧,你不改,不改也好,因此又多一字号,何乐不为?甚好!
此间豁达,可谓君子之风。


齐:“缶”就是“匋”,别犟!

《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缶”的: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说文》·“缶”页

对于“匋”,是这样说的:瓦器也。

△《说文》·“匋”页

匋?缶?都是瓦器不是?
要我改?你是咋想的?
什么叫错字?大惊小怪!
白石老人的坚决,理直气壮:缶通匋。

△齐白石·君缶(匋)印选

白石老人的题笺,后出现在1980年香港出版的《君匋印选》中,但是,原题签中的“缶”字被巧妙地修改,而成为了我们今日见到的这一版白石老人所题的“君匋印选”。

这一公案,无外两种答案,是或否。在白石老人的内心世界中,也许是何错之有?也许是错了又如何。

白石老人的倔强,众所周知。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或许就没有“错”字。
用字为人诟病也好,不为名门正派接纳也好,九十余岁欲娶娇妻也好,用一幅力作换不来一棵等待下锅的大白菜也好,那个“野狐禅”异于常人的倔强与坚持,也许就是成为我们喜爱他的种种标签。

亲近平和。高山仰止。普普通通的小胡同中为人所喜的“通身蔬笋气”的白胡子老头,它更像是一种伪装,这一伪装恰恰使我们更易接近他那颗平凡而伟大的灵魂,更易接纳他独具个性情怀的艺术表达,更易于成为我们心中神圣的艺术宫殿的主宰。

此间倔强,亦是坦荡无畏的君子之风。

作者其他精选好文

⊙慧·读(001):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慧·读(002):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慧·读(003):三人三事三十三年——话说吴让之的一方三面印

⊙慧·读(004):“左军痹司马”,一方伪官印的由来

⊙慧·读(005):当“魏嫽”遇见“翁哉”

⊙慧·读(006):人生有穷达,“硬核”德行千年不变

⊙慧·读(007):吴让之与齐白石的天涯对话

⊙慧·读(008):小人物的大境界

⊙慧·读(009):游走于逃禅煮石之间

⊙慧·读(010):从一幅画到一方印,“绿肥红瘦”用了七百年

⊙慧·读(011):索印,也不是那么容易 ——“意与古会”背后的故事

⊙慧·读(012):与“汪氏八分”“壹斋书画”同行,寻踪让翁故里

⊙慧·读(013):思念依然绵绵无绝期——吴让之的与汪鋆的忘年之交

⊙慧·读(014):为了它,改名改字改斋号

⊙慧·读(015):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之“有所不为”

⊙慧·读(016):此生情缘尽现方寸

⊙慧·读(017):从印章治拉肚子说起

⊙慧·读(018):我本天涯一布衣

⊙慧·读(019):“十里荷花”中的“罪”与“德”

⊙慧·读(020):用尽生命呵护的美好

⊙慧·读(021):汉印中的谦谦君子——“寿佗”

⊙慧·读(022):从“假冒”奚冈说起赵之谦

⊙慧·读(023):情有独钟一枝梅

⊙慧·读(024):一只“穷鸟”引起的公案

⊙慧·读(025):非法非非法,无法即是法

⊙慧·读(026):两方惊世的“二金蝶堂”,两种美学观的碰撞

⊙慧·读(027):刘备:祖宗,是我啊~

⊙慧·读(028):旷世绝刻“赐兰堂”

⊙慧·读(029):往听黄鹂声

⊙慧·读(030):三刻“学然后知不足”

关注毓慧老师个人公众号

“遇见毓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