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效阅读=浪费生命,5种导致低效阅读的原因,你犯了几个? 发布文章

 全脑开发程老师 2020-10-16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当我们坐在书桌前,想要专心阅读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读不进去;

当我们认认真真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刚看完的内容都记不起来;

当我们面对大量需要阅读的内容时,内心却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看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书籍或文章)时,却发现自己内心空落落的?感觉不到收获?

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阅读广泛,并且通过读书不断成长的人。当我们问他们成功秘诀的时候,阅读一定包括在其中。

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通过阅读取得成长,或者成功,往往是不明白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需要不断阅读?

美国作家艾比·马克斯·比尔《如何阅读》一书中,列举了阅读中的五项障碍,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一、目的不明确,态度自然不端正

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来激发莘莘学子们读书的热情。

但当我们进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时候,面对课本、参考书、以及老师布置的那些课内外需要阅读的书籍时,却着实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经常会有人问自己:我也读了不少书,为什么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呢?

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尽管我们仿佛坐在那里认真地阅读,但实际上并没有读进去。也就是俗称的“人在魂不在”,效果自然不佳!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无外乎两种:寻找答案或者寻找乐趣。

当为了寻找答案,翻阅参考书的时候,虽然有较强的目的性但却因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乐趣却少了很多;

而当为了寻找乐趣,看一些有意思的小说或者漫画作品的时候,却因为贪图乐趣却少了很多的收获,等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或许会想起部分的情节,但自己到底从中收获到多少,却是无言以对。

这也就为什么现在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的缘由。 

而对于成人来讲,阅读的主要目的无外乎三种:解决问题、个人成长和娱乐消闲。其中了解世界或者业余时间学习均属于个人成长范畴。

成人在阅读的时候,目的性会更强,所以相对学生相比,阅读的效果会更好些。 

二、只看却不动笔,看过就忘

很多时候,我们幻想自己拥有一个超级大脑——我们可以轻松记住我们所看过的每一本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调用出来。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阅读而忽视了阅读之后的总结。

将那些在阅读的时候记录相应的关键词(关键句),绘制成思维导图,或者结合自己的所想所得输出成一篇篇的文章,那就更不要说了。

这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的行为,一般称之为“伪阅读”,读完就忘,并没有实质性意义。

想要通过阅读取得更大的收获,除了做好摘抄笔记、必要的关键词提取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加练习,技能性知识必须在阅读后结合必要的练习(应用)熟练掌握,而理论性(或者知识性)的阅读最好是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写作进行必要的输出。

毕竟,如果缺少相应的练习以及必要的输出,阅读后的所得仅仅是别人的思想,收获毕竟还是有限的。

三、缺乏快速阅读训练

有相当一部分人有阅读的欲望,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收获更大的成长,却因为没有经过相应的快速阅读训练,阅读速度慢,而且理解率偏低,一边没有读懂,只能再读一遍,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很容易打击阅读的积极性。

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阅读某一类书籍提升我们某方面的水平、解决某些问题,从而获得发展机遇的时候,却因为没有相应的快速阅读方面的技能训练,无法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机遇很有可能和我们擦肩而过。

故此,快速阅读训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阅读技能,而非仅仅只是需要考试,需要面对大量考题的学生。

四、需要阅读的内容太多,难以进行区分

每个人都有很多要读的书:杂志、报纸、专业书籍、及其他相关的各种阅读材料、指导书等等,有人把这些称之为:要做的事情,而我们把他们称为“要读的书”

同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除了技能类的、哲学类的、知识类的、消遣类等各式各样的书籍之外,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打印稿、电子书,或者公众号文章、微博文章需要阅读。

当需要阅读的东西越攒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下意识的反应:“这么多,还是等我有时间的时候再读吧!”,或者另外一种想法:“这么多,我还是先忙其他事情吧,真的没有时间读啊!”

但在实际上,当我们对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细分时,就会发现一个令我们欣喜的事情——我们并不需要全部阅读这些内容,只需要阅读部分内容即可,而且并不需要每一个都认真地、逐字逐句地读。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前期的筛选工作的工作——将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需要略读,而哪些内容可以干脆放弃。

通过筛选之后,看着哪些明显减少的内容,我们的大脑就会平静下来,这时候的阅读效率自然就会有相应的提升!

比如:我们经常会关注一堆微信公众号,甚至有的人关注上百个公众号,显然,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这些公众号的内容,甚至有些公众号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瞄上一眼(上面的那个小红点还在)。这时,我们就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对于长期不看或者长期不更的公众号坚决舍弃。

五、缺少足够的时间

我们每天都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学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还有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家长需要上班,回来之后还需要辅导孩子作业,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

种种客观理由都导致我们买了很多的书,甚至有很多书放在非常显眼的地方,我们都“没有时间”去看,以至于我们需要看的书越攒越多!

真的是缺少时间吗?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想要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就需要提升阅读的效率,这不仅是要求提升速度,更要提升理解度。

想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就必须在阅读之前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

在明确阅读目的之后,详细阅读书籍的目录,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标记,与阅读目的没有关联度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内容略过甚至不看,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2、做好记录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当我们把阅读内容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并制作成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导图来理顺其间的逻辑脉络,从而加深对书籍中相关内容的理解。

六、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同样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如果想要在激烈地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获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说:阅读,或者说快速阅读的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了,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完成更多的阅读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成人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可以用更短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者涉猎更广的范围,从而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