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脐针基础知识

 佛前五味子 2020-10-16

脐针的特点:

1.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2.一穴多针:传统针刺技术一般都是一针一穴,每个穴位都有一个主要功能。但脐针不同,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一穴多针。特别在多脏器疾病、多系统疾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一穴多针技术。

3.一穴多效: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比如,一个病人既有脑部疾病又有眼部疾病,再兼有口舌咽喉疾病,只用一针既可同时见效。这不仅给病人减少了治疗上的步骤,也减少了肉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4.内外兼治:传统针刺疗法对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疗效颇隹。相对而言,对脏腑疾病就要逊色一些。但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5.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脐针使用1寸毫针,现医药商店已有已灭菌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如遇紧急情况,随身又无毫针,也可用笔代针或以棍代针在脐部治疗,均可收到预期效果。但须提醒的是,凡用代用品,均不可刺破皮肤,只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点压病人感到疼痛就行了。脐针投入极少,回报较高,它不需其它高级的医疗设备,也不需辅助设施,仅一针一床足矣!

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

脐中央朝外凸出的瘢痕状组织称为脐蕊,脐孔的周缘壁称为脐壁,脐壁与脐蕊相连的

皮肤凹陷称为脐谷。这三个地方都是脐针疗法的进针区,而以脐壁在临床上使用最为常见。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

1.寻找压痛点: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点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这个压痛点,往往一针即可见效。进针深度为0.5~1寸。

2.寻找皮下结节法:许多慢性病人因长期患病,在脐部相应的体表投影区产生了一些皮下结节,与皮肤同色,质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大小,按之有疼痛,但可忍受。如发现结节后,不必针刺,可让病人用手指按压,每日数次。经数周按压后结节会自然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

3.脐洛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点。如左肩疼痛取脐左上相应的左肩部位,右腰扭伤取脐右下相应的右腰部位,然后进针。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脐八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脏

腑疾病、一般慢性病(未找到结节者)

可按脐八卦全息律,将人体脐部看作一

个后天八卦图,将脐蕊为中心向四周八

方扩散形成八卦的方位。就此方位将上、

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分别按后天八卦定下离、坎、震、兑、

坤、乾、巽、艮八个方位,并通过八卦

方位找出相应的疾病对应关系,然后进

行治疗。比如呼吸系统的疾病,我们一般取兑位(即右位),就是将针在脐部的右壁刺入,方向朝外,呈放射状,留针数分钟。如肝病则取震位(即左位),就是这样简单。

但这里必须强调两点:其一,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正好与地图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后天八卦图则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其二,在行脐针疗法时,上下左右方位是医生看病人,绝非是病人本身的方位。比如肝病在左(震)位,这是医生看病人时的方位,而在病人身上,肝则在右位,这一点千万不可搞错。

5.五行生克制化法

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同种疾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人,我们采用中医的八纲辨证法,分清阴阳、虚实、表里、寒热,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法,利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相生相克方法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其中又分比合之法、我生之法、克我之法、生我之法等四种,因篇幅关系,不再详述。针往下垂直一扎,平补平泻,五土居中,归了脾胃了;若针往上斜就着重治心脏或眼睛的病症;针向下斜着重治肾治膀胱;向右斜着重治肺的病症,依次类推。因此脐针仅神阙一穴可以治百病。

后天八卦在脐针的应用

1.乾卦:头部疾病、胸部疾病、脊椎疾病、骨疾病、右足疾病、硬化性疾病、慢性病、旧病、伤寒病、变化异常的疾病、急性暴病、结肠疾病、大肠疾病、便闭壅结、神经系统。

2.坤卦:腹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饮食停滞、浮肿湿重、皮肤病(湿疹)晕症、劳累疲乏、慢性病、中气虚、癌症、肌肉无力、鼓胀症,危重病等。

3.震卦:筋、爪、足、胁肋疾病、左肩臂疾病、精神疾病、狂燥症、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癫痫、神经过敏、惊吓症、舞蹈病、妇科病疼痛性症状、腿肿病、多动症、外伤(碰撞伤)、突发症状、剧烈症状、咳嗽、声带咽喉病症、贫血、肝肿、肝火旺、各种肝炎。

4.巽卦:肝胆疾病、伤风感冒、中风、受风、神经症状(洁癖)、传染病、坐骨神经痛、淋巴系统疾病、抽筋、强直强硬症、病情不稳定、喘息,哮喘。左肩背痛、神经炎、胯骨病、胫骨病、气管、胸部疾病、胸胀气、宿酒痞满、忧郁症、血管病、胆囊炎、胆石症等各种胆道疾病。

5.坎卦:肾膀胱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病、遗精、肾冷水泻、糖尿病、血液病、出血症、免疫系统疾病、中毒症(食物、药物中毒)、病毒性疾病、耳病、腰、脊、背疾病、心脏病、过度疲劳症、渴冷病、病情较重、水肿病、肛门下窍疾病。

6.离卦:眼病、心脏疾病、小肠三焦疾病、幻觉幻视病、火烫伤、日照病、放射性疾病、充血性炎症、热性病、发烧、小便黄、血液病、妇科囊肿、扩散性疾病、肥大症(前列腺肥大、乳腺增生、心脏肥大)等。

7.艮卦:胃病、不食症、虚胀、鼻、手、脚、腰、背之症、麻木症、指关节病、淤血症(血液循环不畅)、多种痘症、皮肤过敏、肿症(较硬)、凸起的炎症、疑难症、营养不良症、肿瘤、结石症、血症、气血不通症、男性生殖器疾病、女性乳房疾病等。

8.兑卦:各种口腔内疾病(口、齿、舌、咽喉、口腔粘膜等)、咳嗽痰喘、胸肺气管疾病、胸痞(痞为满、胀之意)、食欲不振、膀胱、尿道口、肛门疾病、性病、低血压、气短、贫血、外伤(手术等金属刃具致伤)轻微小病、皮肤病、头部伤等。

脐针处方歌诀

结肠坎艮乾,时间二十分;水湿坤运化,其母离相助;喉痛水火济,艮坎盆腔液;震位运肾邪,坤离宫颈炎;兑治关节坤四肢,艮坤肉瘤皮痘痘;减肥坎兑坤;兑走气来坤饱肚;坎位来调内分泌;女加巽震苗条身;山泽通气一减胖;一周两次型化气;水土合德二减肥;水火阳向坤去湿;山泽加乾疗打嗝;坎离消炎土泻火;山泽通气离白血;四正十全大补汤;起死回生一时整;六天一次为生水;天地通督先天神;升阳四针左边起;滋阴四针右边行;消化四角离小肠;泌尿坎加山泽通;肺主气结兑癌瘤;补肾男子乾坎震;女子用巽不需问;乾金治肝降肠火;血压坤乾地天泰;升阳三针坎震离;健脾三针震离坤;女子震为转化巽;调肺三针离坤兑;女子兑位转换乾;补肾三针坤兑坎;面肿离坤咳山泽。

脐针临床治疗原则:

1.治疗顺序: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的定位进针首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我们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我们可根据该病的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

2.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也就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补泻的应用

(1)“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这是脐针进针的原则,其临床的补泻原则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来确定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虚者补其母,实者合,为什么有些病人在临床上不取大比合反而取小比合之法呢?就上述这个病例,关键就是该病人不但有咳喘,且又有便秘或动脉硬化及神经系统部位的疾病,所以在取针方位上考虑到这些因素取小比合之法,可以兼顾其他病种。

(2)我生之法:我生之法就是利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则,采用我生来减弱病势的一种方法。临床多用于实证,其作用为泻。中医说“生我者母,我生者子”“生我则我强,我生则我泻”。意思就是采用我生之法,那么我就虚了、泻了、弱了。同样举上面这个例子,肺实热证引起的咳喘可针刺脐八卦坎位,因为坎属水,而脐右兑位属金,金生水,金为水之母,为金之子,针刺坎水,让该区活跃起来,以减弱其母兑金的病势,兑金自然虚弱。同样,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这要求首先知道该病的八卦方位,其次知道方位的五行所属,再根据所属生克关系,选择具体的进针方位。

(3)克我之法:克我之法方简意赅,用克法制邪,临床作用为泻。肺实热咳喘者也可采用脐八卦离区进针来克制肺邪,离为火,以离火克兑金,常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离火为目,为心;兑为气管,为肺。在现代医学里很注重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心脏为人体

之动力,只有一个健康的心脏,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才能完成大小循环。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健康,一般来讲他的肺部疾病也较容易治愈,反之。所以在治肺金之病时,先强其心火来克制肺金,克我则我弱。

(4)生我之法:生我之法为补,用于虚证,病久体虚等致该病的脏腑虚弱,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虚者补之。如肺虚久咳病人不仅可用针刺脐蕊(五土居中),也可取艮位、坤位,这两个位也属土,培土生金,都可起到补母壮子的作用,也叫补脾胃之气壮肺气。

脐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1.禁忌症: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对大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脑卒中、急性传染病、癌症晚期、恶液质、低蛋白水肿、血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因直接有生命危险,不应考虑。

2.治疗时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

3.进针方式:以脐蕊为中心,作放射性向外斜横刺,一般深度为刺激强度: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部特别敏感,只要进针了就起到效果。但对于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

4.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10~20分钟。急性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病留针时间长,疼痛性疾病一般痛止即拔,不作留针。

5.一般注意事项:饭后一小时后进行治疗。脐部术前常规皮肤消毒,特别对脐孔较深、污垢较多的患者,可用松节油去除污垢,然后再常规消毒。冬季注意保暖。

6.副作用:只要操作得当,一般没有副作用。从针刺理论上讲,病人可能出现晕针、滞针,但我至今未遇到一例。如采用强刺激可引起头晕、腹痛、恶心,严重者可能会有

呕吐。

齐氏脐诊法简介:

脐部粗看似乎每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几乎很少有人相同。脐眼的大小、脐孔的深浅、脐蕊的高低、脐壁有无倾斜都不尽相同,观脐诊病就是看脐部的这些变化来诊断疾病。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厘米,如果直径超过2. 0厘米,我们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0.5厘米我们称为小脐眼。脐眼的大小一般来讲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的粗细,脐带越粗,一般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胤弱。俗话说“脐大容杏,不富也贵”,说明了脐大的人身体健康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来讲看病人的脐眼大小可基本判定他的先天禀赋及身体素质如何。

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这说明其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脂肪肝、老板综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形状:

圆形: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椭圆: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凸形:脐外凸较少者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也是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另外脐外凸应与脐疝鉴别。

凹形: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佳。

浅小形: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此外提示精神神经系统脆弱,受刺激易诱发精神障碍。这类人易激动,有歇斯底里倾向。

闭合形: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原因是皮下脂肪松弛,提示卵巢功能减弱。

移位:

脐位上移:脐向上延长成三角形为气滞、气逆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或提示胃、胆囊、胰腺有病。或腹内有较大的肿瘤,因瘤体的位置牵拉引起脐位上移。

脐位下移:多为肾虚、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及脱肛。

脐位右移:多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瘫痪。并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

脐位左移:多为血虚,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人及右侧肢体瘫痪。也提示肠胃不佳、肠粘连、便秘。

色泽:脐部色泽的改变可提示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色泽又分全脐色和局部色两种,全脐色较易判定,而局部色则需根据脐八卦全息来判定相因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白:提示机能低下。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赤:提示热毒内蕴。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重,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毒溢于脐。可见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黑:预示病症凶险。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脐周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

瘤,尤其是胃癌。

黄: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征状。

青: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紫:为内有瘀积之色,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附属物:

体毛:脐周有毛并与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性欲强。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

血管: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有脐周色泽暗黑。

角化: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能。

分泌物: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

脐孔虽小,却能窥探全身的健康与否。在脐诊中应该注意光线的变化,必要时还须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另外,腹部暴露要有一定的范围,最好上达肋缘,下抵髂前上棘,以便观察。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

两种脐诊法:

脐全息是脐针疗法的三大理论基石之一,她不仅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也可用于诊断疾病,笔者称其为脐诊法。这个脐诊不同于近代名医朱莘农先生的脐诊。朱氏脐诊是以手掌鱼际按切病人的脐部,一如切脉之举,按、推、寻,作轻、重、浅、深之按切,以体会脐动脉之动势。而齐氏脐诊则以观察病人脐部的皮肤色泽、脐孔大小、脐部外形、脐蕊皱折等来判断病人的先天禀赋、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等。简言之,朱氏脐诊重在切按,为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而齐氏脐诊重在观看,属中医四诊的望诊。

1.关于疼痛:

疼痛是由于生命系统的功能结构出现异常变化,并为意识所感知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疼痛的存在就意味着机体功能结构的异。

疼痛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或感觉,很多疾病都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或最早出现的症状。严重的疼痛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情绪,甚至可使病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可以说,疼痛是伴随人的生命活动而出现的、造成人类痛苦的最普遍的因素,也是人们寻医问药的主要原因。

2.关于疼痛性疾病:

迄今为止,医学界对疼痛的性质、程度等还没有一个客观的鉴别、分级指标,故人们常把疼痛作为一种症状来看待。

然而,实践中疼痛已经成为疾病的一部分,不少医生倾向于认为疼痛本身就是一类疾病。笔者认为:凡因疾病能产生疼痛的均应称之为疼痛性疾病,而消除疼痛本身就是最佳的治疗。中医认为疼痛的基本病机是“通则不痛”,“不痛则通”。传统针灸治疗是通过对腧穴的刺激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来起到止痛的作用。

4.关于脐针:

脐针是笔者发明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是针刺脐部,利用脐部在人体的特殊结构和解剖关系来调节人体的阴阳,祛除疾病。与传统的体针不一样的是脐针的治疗仅神阙一穴,而指导其的用针理论是易经理论与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我们称其为易医理论。

脐针疗法有一穴多针、一穴多治、一穴多效、定位治疗、方位补泻、内外兼治、操作简便等特点,符合“齐氏易医学”的“实用、简便、高效”的三大原则。

分类治疗:疼痛各种各样,范围无所不在,在脐针治疗中我们将疼痛进行分类治疗。

(1)根据疼痛的部位进行治疗:我们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头痛、胸痛、腰背痛、腹痛、四肢关节痛几种类型,再依据方法一,“脐洛书全息”寻找治疗的压痛点。在这种类型治疗中,我们只管疼痛部位而不管其他因素,比如同样的腰背痛可有炎症、结石、劳损、扭伤、肿瘤、狭窄、缺血、错位等等引起,我们可以不管这些引起疼痛的病因,只是按部位去找脐部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就行。

这类方法比较简单,对初学者来讲很好掌握,找到压痛点一针即可见效。如果有多个压痛点必需找其中最明显的一点,这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点。

(2)根据疼痛的情况将其与人体的五脏相应的关系进行治疗:易医学有“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的原则,人体任何部位的疾病与疼痛都和五脏有关,从五脏上下手治疗疾病不愧是一种好的方法。

在这种类型治疗中,我们尽可能地将疼痛的情况与五脏联系在一起来进行治疗。比如四肢的疼痛,肌肉的疼痛我们可以扎其压痛点外,还可以将其纳入脾脏来进行治疗(一穴两针)。中医说“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故我们可采用方法二,取“脐内八卦全息”的坤位,针扎之,因为坤主脾,属土。

(3)根据疼痛的病因来进行治疗:对一些复杂的疾病我们应进行分析,找出疼痛的病因,然后依据方法二,“脐内八卦全息”来进行治疗。比如冠心病心绞痛是属于缺血性疼痛,在控制心绞痛时我们应取离位,离主心,心主血脉,针扎离位不仅能起到调节血量的作用,直接也起到止痛的作用。中医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一种标本皆治的方法。

(4)根据易医学原则,从易经卦象的意义来进行治疗:我们从方法二里已经知道八卦的卦象与人体的脏腑有相应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疼痛的病灶与卦象的这种关系进行治疗。比如癌性疼痛我们可采用“山泽通气”法来进行治疗,特别是对胃癌、肺癌疗

效更好。依据方法二,分别扎“脐内八卦全息”的艮和兑位。第一,中医认为“通则不痛,不痛则通”,而“山泽通气”法是通之大法。第二,艮位对应肿瘤、结石和癌症。第三,肺对应的卦象是兑位,而胃所对应的卦象是艮位,故而取之。

膝关节疼痛的脐针治疗与分析举例:

病例1:王某某,女,54岁,有左膝疼痛数年之久,时好时坏,近日老病复发,左膝疼痛剧烈,行走困难,走路跛型,上下楼梯极度疼痛,以左膝内侧为著。体检双膝解剖关系正常,左膝抬腿实验弱阳性,X-ray双髋疑有缺钙,其他正常。

病例2:陆某,男,45岁,有右膝疼痛十余年,平常疼痛尚可,但遇天气变化疼痛加剧,无法行走,体检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仅右膝周围有压痛点数个,X-ray未见明显地变化。病例3:李某某,男,52岁,左膝疼痛三年,疼痛性质呈游走性,时在膝前,时在膝左,时又在膝右,无一定性,如心情不好疼痛加重,行走困难。如遇心情好时,左膝与正常无异,体检无明显变化,关节等均属于正常。

病例4:范某某,女,48岁,五年前因外伤后遗留下左膝疼痛,行走一直跛行,疼痛持续,时轻时重,但每日均有疼痛,曾多次到各医院治疗,做过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等有减轻,但从无去根,几日以后常又复发。体检时可见左膝外侧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一条索条状物,垂直于左膝外侧,压痛明显。X-ray左膝关节内可见有骨质增生,关节腔变窄。

病例5:陈某,女,50岁,右膝关节疼痛五年,五年前无任何诱因右膝关节突发性疼痛,到医院进行治疗,症状控制后出院,一直正常。两年前右膝关节疼痛复发,疼痛难忍,并见右膝关节处肿胀,到医院里给予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等方法治疗,一直未见好转,反复治疗至今。体检可见右膝肿胀,髌骨按之浮游感,X-ray可见关节腔内积液,间隙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6:李某某,男,64岁,双膝疼痛三年,近日加重。三年来双膝开始不适,活动时有时感觉疼痛,但还可以忍受。自认为是缺乏锻炼故加强运动,每日进行爬楼梯、登山、打太极拳等运动,但疼痛反而越来越厉害。体检双膝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X-ray关节内有骨刺增生,骨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双膝关节呈退行性变。

病例7:林某某,男,38岁,左膝疼痛六天。既往从无膝关节疼痛病史,六天前左膝开始出现疼痛症状,因前段时间多阴雨天,病人自认为得了关节炎,就特别注意腿部的保暖,但近日天气晴朗,但左膝关节疼痛反而更加剧烈,上医院检查是得了痛风。病例分析:

脐针治疗膝关节疼痛有好几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脐洛书全息”法去寻找脐壁上的压痛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利用“脐外八卦全息”扎其巽位,因为巽为股,膝关节乃股之下也。我们还可以用“脐内八卦全息”将膝关节疼痛的性质落于五脏之中,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治疗。在分析病例和选择行针方法上是判断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分水岭,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方法,只要一针往往就可以立竿见影、起死回生。上面的7例膝关节疼痛的病例,粗看似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但其中大不一样,七种病情有七种不同的治疗,现分析如下:

我们先来看第1例病人,这个病人左膝关节疼痛时间很长,其疼痛性质是在左膝内侧明显,而且疼痛剧烈,行走跛行。我们可以以洛书全息方法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会十分好,我们可以仔细地进行分析,左膝内侧是肝经、脾经和肾经共同经过的路线,中医说:“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易医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个病人疼痛剧烈,《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我认为这个病例其主要问题出在心上,故取“脐内八卦全息”法,取离位仅一针疼痛立止。

我们来看第2例病人,这个病人膝关节疼痛时间长,但疼痛性质并不十分剧烈,但

他有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就是天气变化时疼痛就加剧,而且膝关节压痛点比较广泛。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这个病人其主要的特征就是与天气的关系,根据《内经》里说:“肺主治节”的理论,将膝关节疼痛的表象后面是肺的原因,故我取“脐内八卦全息”法,取兑位只需一针,疼痛立止。中医理论已经告诉我们,“肺主治节”,在治疗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时,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这个肺的功能。在沟通人体内外环境,在气的这个层次上,在机体内是靠肺起作用。

我们再来看第3例病人,这个病人的膝关节疼痛的特点是疼痛呈游走性,在左膝关节周围,时上时下,时左时右,而且与心情有关。游走性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加上这个疼痛与心情好坏有关。游走是风的特点,所以我用脐内八卦全息法扎其巽位,疗效很好。为什么取巽位呢?巽为风,风为入,无孔不入。而且风的特点是居无定所,随意游走,故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巽疗效很好。其次,巽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与人体的情绪有关,是调节情绪的位,故我取这个巽位。

我们看第4例病人,这个病人的膝关节疼痛的特点是有外伤史,其次久治不愈,在其外侧可摸到一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并有骨关节退行性变。左膝关节外侧是胆经行走路径,所以我取脐内八卦全息法的巽位,只扎一次就立即止痛,以后就是治疗其退行性变,照样取脐内八卦全息法,取其坎位。坎为水,属肾,肾主骨生髓,骨病一般取坎是治本之法。

第5例病人与前面几例又不一样,这个病人的膝关节炎的特点是关节腔内有积液,曾多次到医院穿刺抽液,但反复发作。对这个病人的治疗主要的矛盾是解决关节腔积液的问题,对于这个病人我们扎那里呢?中医病机十九条里已经说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我就取脐内八卦全息法的坤位,果然疗效喜人,仅2次病人膝关节的肿胀全退,水肿消失。

第6例病人的膝关节疼痛其主要原因是由退行性变引起的。病人的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行动受限,没有及时上医院进行检查,误认为缺乏运动所致,盲目地重复动作,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让关节软骨经受长时间压力和磨损,加重病情。对于这种退变我们采用针扎脐内八卦全息法的坎位,但所需说明的是这种疾病要扎上几个疗程才能有比较可靠的疗效,单凭几次是很难解决的。

第7例的病人,其膝关节疼痛是由于痛风引起,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体内含有过多的尿酸,引起发炎疼痛。痛风病人多是40岁以上,男多于女,近年在年龄上有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多有饮酒的习惯,喜欢吃动物的内脏、贝壳类及海产等。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治疗时采用脐内八卦全息法,扎其坤位。因为坤主脾胃,脾主运化,故扎坤能治代谢性疾病。但在治疗时不要忘记叫病人多喝水,尽量帮助排出体内过量的尿酸。

上面的病例分析只不过是对众多的疼痛性疾病起一种开拓思路的作用,仅供参考。同样是膝关节疼痛,治法完全不同,其关键是掌握好易经和医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做到临证不乱,“理是常理,法无定法,法由心生”。只要把理搞通了,方法就自心而出。

坎艮共取了女红.留针三时不放松.

减肥效果坎兑坤.女加震巽苗条身.

坎位一针一天整.腰突重病去九成.

近视坎离进两针.视力准见日日新.

颈椎离位平三针.震坎三十度角补.

当下病位立感松.起针不需一时功.

脐针是针腹针针,针无分别定乾坤.

有针无针心内行.天地日月自平衡.法无定法见效行.黑猫白猫有果用.医者心中无天地.乾坤自在运行中.内卦天地定位真.人和吉灵山泽通.阴阳调和外八卦.雷风闪电充能量.气血再造靠乾坤.季节时空来搭桥.里应外合大团圆.喜笑颜开调平衡.阴阳是经易为纲,日月分明大吉昌.易医交易天地通,神阙五内乾坤藏.

广告

「天猫」-实惠'购' 理想生活上天猫

查看详情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