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黄不接,台湾泥鳅价格稳定,苗价暴涨50%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图 水产前沿杂志 李钒

“这条供应链好像断了一样,苗的供应量比较少,1500口的泥鳅苗价已经涨到4.5-5分/条,水花也涨到25元/万。”

有3个月很少人开水花

进入8月,江门地区的台湾泥鳅存塘量估计不足一成,对于市场上需求比较大的20-30条每斤的成品鱼,价格也稳定在8.3-8.5元/斤,“这几天的鱼价一天一个样,规格是10头的泥鳅最高卖到了11元/斤”,一名珠海横山的养殖户说。

据九江镇渔丰水产的老板区湛泉介绍,存塘量少说明高温期的中造鱼养殖量少了,养殖户纷纷避开高温季节转养其它品种,因此有近3个月时间,苗场很少开水花,导致现在市场上的鳅苗供应出现间歇性断链。

“高温季节也导致鳅苗培育困难,这是行业内的技术难题了,低温期一个池子可以放200万的卵,现在高温季节只能放100万卵,成活率也比较低。这条供应链好像断了一样,苗的供应量比较少,1500口的泥鳅苗价已经涨到4.5-5分/条,水花也是,最便宜的时候去到10块/万,现在已经涨到25块/万,尽管有很多订单,但是很多养殖户都需要排队才能拿到苗。”

另外,今年今年北方泥鳅苗的需求量减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场的生产计划,现在鳅苗的需求地还是以广东江门地区为主。


鳅苗孵化池

台湾泥鳅苗仍缺乏品牌建设

渔丰台湾泥鳅孵化场位于淡水鱼苗之乡九江镇,是当地较大的单体台湾泥鳅繁育基地,依托当地水产协会的品牌推广,逐渐走上台湾泥鳅品牌化建设之路。

“目前,台湾泥鳅在国内仍缺乏专业的保种选育工作,种苗企业也缺乏品牌建设,很多泥鳅苗由家庭作坊孵化,特别是在出苗比较紧张的时候,很难保证鱼苗的质量。养殖户购苗多是通过口口相传,很难甄别鱼苗的好坏,而鱼苗的品牌化建设可以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区湛泉销售的鳅苗统一使用九江镇水产协会的商标

晚造养殖情况或与往年持平

近几年泥鳅的高温病一直是养殖户的痛点,加之1-5月的鱼价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在广东地区的养殖户也改变以前全年养殖的模式,避开高温季节,改为春秋两季投苗,因此也造成了今年中造鱼存塘量少,价格高的情况。“总体来说,今年江门地区晚造泥鳅的养殖热情应该不会差”,当地养殖户林老板说。

目前,外塘的泥鳅养殖已经开始放苗,这批鱼要养到春节前后出塘。“实际这批鱼的养殖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后期降温后鱼就不太吃料了,所以养殖户会提前投苗养大,后期少投料待价而出,而养冬棚鱼的养殖户投苗会推迟1-2个月。”


台湾泥鳅亲鱼

近期台湾泥鳅江门地区塘头价(仅作参考)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