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水产苗料能在全球负有盛名,因30年前政府这一决策

 水产前沿 2020-10-16

广告

笔者采访了高桥隆行博士,了解日本在苗料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及心得
  •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苗料的开发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日本在苗料的研究上于全球久负盛名。日前,笔者采访了高桥隆行博士,了解日本在苗料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及心得。

左: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营养负责人 高桥隆行博士

右: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 沈腾

高桥隆行博士现任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农学部研究科教授,株式会社SINRA法人董事长,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即“海童饲料”)营养配方负责人;曾就职于日清制粉株式会社、日清饲料株式会社、日清丸红饲料株式会社水产研究所。在日清饲料任职期间,主要从事海产鱼育苗用饲料和成鱼用配合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担任海水鱼类用育苗料“otohime”的开发责任人。其着重关注生物饲料营养的研究,为了补充轮虫中的营养,2003年在世界上首次开发了海水鱼种苗生产使用的轮虫用牛磺酸的强化方法,证明了牛磺酸是轮虫里缺乏的营养成分,同时证明了牛磺酸是海产鱼类仔稚鱼期成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水产前沿:您认为日本在苗料的开发上能取得目前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高桥隆行:上世纪70年代时,日本有些大学的老师研究出可用轮虫、卤虫作为鱼类苗期饵料,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轮虫、卤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日本的水产养殖与中国不同的地方是,产业分工较少,不像中国有专门的企业或养殖户从事轮虫、卤虫的养殖与生产,加之日本的气温较低,不利于大范围去使用生物饵料作为苗期饵料。所以,为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只能考虑生产人工配合饲料,来作为轮虫、卤虫的替代品。

产业有了这个需求后,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的相关研究机构组织民间几个大的饲料企业,如日清、农产、中部等,共同成立一个饲料研究机构,采取了类似竞赛性质的模式,大家各自展示最为优秀的部分,最终形成了集众家之所长,去众家之所短的模式。我认为日本对苗料研究比较先进的原因就是在这。

水产前沿:苗料开发过程中难点有哪些?

高桥隆行:主要有三点。以石斑鱼为例,首先是刚孵化出来的仔鱼没有胃,这个时期主要靠肠道吸收。有时候我们能观察到仔鱼在摄食配合饲料,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吸收,因此在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找出能够被吸收的蛋白质原料是关键。到25天左右,进入稚鱼期后会形成胃,这个时候就能摄食和吸收人工配合饲料。当然,根据鱼种不同,消化系统进化的情况可能不一样,要区别对待。

其次,营养被吸收后能否正确被鱼体各个部位利用,然后长成一条健康的鱼。我们需要去评估鱼体对营养水平的真实需求,并在配合饲料中去相应匹配。

再者配合饲料粒径不能差距太多,规格要相对统一,且要做成慢沉料,在下沉过程中让鱼苗能顺利吃掉。因此对饲料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

水产前沿:做苗料,在饲料原料的选择上会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高桥隆行:最难的是,像鱼粉、虾粉、海藻粉这类加工后的产品,我们不知道它的原料品质、来源情况、加工工艺、储存过程等,因而不能确定它的质量,容易出现隐患。如果是生料,一看就知道新不新鲜了。

水产前沿:日本在苗料应用上目前情况如何?

高桥隆行:在日本,仔鱼期投喂轮虫时较少会搭配人工饲料一块使用,只有在喂卤虫阶段时,为了加强苗种的营养水平,才会通过人工配合饲料来强化。但是从技术上,人工配合饲料完全替代生物饵料不存在问题,养殖户使用中所顾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本问题,喂生物饵料更加划算。如果人工饲料的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或生物饵料存在致病隐患,养殖户都不愿意用了,那对人工饲料的使用会增多;二是轮虫属于活饵,而饲料最终会沉底,并污染水质,需要清理,有些费事。

另外,金枪鱼有些特殊,刚孵化出来时是摄食轮虫,一般的鱼吃完轮虫后会过渡到卤虫,但金枪鱼吃卤虫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吃配合饲料或摄食小鱼苗。

水产前沿:以前日本的水产料企业主要对外输出产品,目前类似技术输出的现象也在出现,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高桥隆行:以前日本的企业担心技术流失,不愿意出来,但现在世界在发生变化,各地都开始尝试走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市场,如果日本企业还是简单保守地输出产品,不如顺应发展趋势,直接到中国本土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更快地让产品到达养殖户手里,并能保持更新鲜的状态。(感谢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沈腾提供翻译支持!)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