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业病害问题损失过百亿,三年后有望在养殖中大量使用疫苗

 水产前沿 2020-10-16

广告

本届冷水鱼会议顺利召开,产业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10月30日,“第七届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曁“国际冷水鱼养殖技术研讨会”于青岛召开。大会为提高冷水鱼养殖技术进步,在冷水鱼卵生产、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工业化养殖系统和装备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了交流,并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进行报告。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协同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水产学会鲑鱼类专业委员会、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特种工程分会、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本次会议参会人数超300人。

大合影

会前,《水产前沿》向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冷水鱼联盟)秘书处秘书长梁利群研究员对冷水鱼产业现状进行了交流。

水产前沿:冷水鱼产业的现状如何?

梁利群:冷水鱼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冷水鱼的研究不断深入,多个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并取得了优秀的结果。例如,虹鳟全雌制种工艺取得新突破,培育了杂交鲟“鲟龙1号”新品种以及核酸疫苗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等。

水产前沿:冷水鱼产业发展受到何种桎梏?

梁利群:冷水鱼产业主要面临两个发展问题,良种匮乏与病害问题。其一,种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国内主养品种苗种依赖进口。其二,冷水鱼也面临各种病害的困扰。但我国科研单位已经研发了相关疫苗。目前,疫苗正在安全检测阶段,有望在三年内投入市场。

水产前沿:冷水鱼联盟的目标是什么?

梁利群:冷水鱼联盟在建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联盟目标。联盟将通过联盟内部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间广泛、多层次学术合作和技术培训,提高整个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产业进步,使产业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主席台嘉宾

开幕式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崔和会长在致辞中谈到对冷水鱼产业的三点看法:

第一,冷水鱼的整体规模小,但国际化程度高。例如鲑鳟鱼,国内产量在3万吨左右,但进口量达10万吨,国际市场庞大。

第二,格局变化带来产业升级,大企业进入行业,带领产业发展,整体水体提升。

第三,冷水鱼的产业链不健全,某些环节很薄弱,只能满足局部市场的需求。

从鲟鱼来看,中国仅用二十年发展时间年就占领了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在近三年,三文鱼消费在中国大中城市消费越来越认可,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优先选项,而且家庭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多。随后计划成立三文鱼分会,将同业人员组织起来,加强交流合作,规范行业发展。

会议现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刘英杰副院长致辞中提到:

冷水鱼产业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科研力量能够快速转化成产业力量,但产业所面临问题也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开阔国际视野,拥有国际化理念。冷水鱼联盟要从全球化视野展望未来,从国际化谋划产业,进而设计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发展规划。

冷水鱼联盟理事长金星对2017年度联盟工作进行总结:

1、联盟组织扩大,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有60家,其中企业25个、高校4个、研究机构26个、其他单位5个。

2、联盟开展了许多科技创新活动,联盟成员单位间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并取得优秀的成果,同时联盟单位获得了多项奖项和鉴定成果。

3、落实农业部、水科院的工作,如援疆工作、科技扶贫工作、广泛调研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等。

4、为了总结冷水鱼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和成果,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编著出版《中国冷水鱼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一书。

报告环节

中国鲑鳟鱼遗传改良科研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研究员在报告中表示,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产量第一的大国,鲑鳟鱼是现阶段我国持续生产但唯一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鱼类。我国每年进口各类鲑鳟鱼在10万吨以上。同时,单纯从种业的视角看,我国约80%以上的鲑鳟鱼产量受到发达国家的育种公司和养殖公司影响。

目前,我国鲑鳟鱼产业主要面临四个问题:

1、产量性能问题

2、虹鳟鱼的抗病性研究

3、虹鳟鱼的抗逆性有待提高

4、饲料配方的改进

Torben Nielsen:虹鳟鱼繁育的现状与未来

Aqua Searchova Aps公司执行总裁Torben Nielsen

Aqua Searchova Aps公司执行总裁Torben Nielsen在报告中表示在将来需要开发出一种耐受高二氧化碳和高氨氮含量的虹鳟鱼品种。因为海洋中的鱼粉鱼油等原料总量受到限制,虹鳟鱼在未来也需要接受更高的植物蛋白。目前,选育工作中最关注的因素就是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转化率,但这两者的兼顾工作较为困难。现阶段,主要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qualitytraitloci),对下一代虹鳟鱼进行有目的的选育。

王鲁民:深远海养殖实践与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表示体系化的网箱养殖设施养殖产业是发展基础。近岸养殖网箱数量约一百万只,养殖产量约44万吨;离岸养殖网箱约8千只,产量约8.8万吨。

针对我国国情,深远海养殖定位特征为:

1、远离大陆岸线3km以上,且处于开发海域

2、水深20米以上并具有大洋性浪、流特征

3、规模化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网箱、围栏、平台和工船等

4、具有一定的自动投喂、远程监控能力

Dr.Stefano de Dominis:抗生素的替代品:淡水鱼病,新的抗菌预知和治疗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意大利驻国经理Dr.Stefano de Dominis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意大利驻国经理Dr.Stefano de Dominis带来了非常多的病害症状的图片,表示冷水鱼目前面临着许多病害,而且随着环境变化,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病害出现。在离岸养殖中,寄生虫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养殖场。被寄生虫感染后的鱼类,免疫能力下降,使其他病害更容易入侵病鱼体内。所以,及时的相应诊断与及时的相应处理对养殖业十分重要。

在欧洲国家,不可能使用化学药物治疗寄生虫,所以只能在日常管理或者其他办法进行预防。现在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原菌。在国外也发现了许多未知病菌引起的死亡案例。同时,抗生素的使用让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绿色的处理方法去代替抗生素的使用。

张颖:我国鲟鱼养殖现状以及亲鱼管理措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张颖副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张颖副研究员表示近年鲟鱼迅猛发展,我国鱼子酱产量占据世界产量四分之一,但出口售价稍低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同时,国内鲟鱼养殖方式众多如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初级循环水养殖、土塘养殖、大水面放养、流水养殖和微流水养殖等方式。但这样养殖模式都同样面对几个主要问题:

1、新环保形式下,鲟鱼养殖方式的转变

2、优良品种缺乏,多元化育种技术低下

3、深加工产品发展缓慢,国内市场消费少

刘鹰: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理论创新与生产实践

大连海洋大学刘鹰教授

大连海洋大学刘鹰教授表示大西洋鲑鱼2016年产量约为200万吨,其中挪威、智利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80%。智利因2007年开始的ISA,已造成减产70%,近年逐渐缓慢恢复;加拿大逃逸的大西洋鲑鱼约100万条,对野生鱼类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国近年进口大西洋鲑鱼约2.5万吨每年,国内封闭循环水养成技术尚未产业化应用。

由此可见,大西洋鲑鱼网箱养殖产业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逃逸:与野生种在饵料与栖息地的竞争、带来新的疾病、对野生种造成潜在的基因污染。

疾病:ISA、IPN、寄生虫和海虱在养殖中很普遍,甚至在野生种中也出现了。

污染:残饵、粪便对开发海域的污染,对野生种造成影响。

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则可以很好地避开这三个问题。使养殖生产过程(育种、育苗、营养饲料、病害防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使养殖管理自动化、精准化、数字化。

Florian Nagel:新一代鱼饲料的原材料测试和筛选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研发经理Florian Nagel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研发经理Florian Nagel表示不同品种的鱼对蛋白量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蛋白量需求也不一样。针对中国的养殖情况,会将在中国生产的饲料运输至丹麦总部进行检测与分析。已保证饲料的质量并切合中国的养殖特点。

卢彤岩/李绍戊:我国冷水性鱼类病害流行及防控现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李绍戊副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李绍戊副研究员表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病害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已报道的水产病害种类多达200余种,每年因病害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目前冷水鱼所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病害种类繁多,导致检测防控困难

第二、研究基础薄弱,商品化的免疫防控制品非常少

第三、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养殖健康管理技术落后

Dr.Hanno Slawski:环境改变条件下的饲料需求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研发总监Dr.Hanno Slawski

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研发总监Dr.HannoSlawski表示不同的温度会对饲料的表现造成影响。因为不同原料在不同温度的消化率表现不一样。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料去匹配不同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彭磊:现代水产养殖装备

中国海洋大学彭磊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彭磊教授表示现在技术人才越来越难找,而且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养殖业对自动化的养殖装备有了新的需求。例如,养殖场通过各种吸鱼泵将鱼收集,通过分鱼机区分规格,最后根据计数器和计重器得到具体数据。养殖装备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甚至可以做到1000吨鱼只需两个人管理。

鲑鱼类专业委员会总结会

中国水产学会鲑鱼类专业委员会在这一年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2017年鲑鳟鱼产业技术调研

2、为援疆援藏、对接调研提供科技支撑

3、开展良种推广、增殖放流等生态保护工作

4、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多次开展学术活动

5、应用新信息技术,推动渔业信息化发展

6、在多地积极开展鱼类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科普和培训活动

鲑鱼类专业委员会总结会照片: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