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雷州乌石港事件后续,水质、死鱼检测报告已出,如今……

 水产前沿 2020-10-16
相关检测报告已出:废水浓度超排放标准,但死鱼原因未有定论。
  • 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此前,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了雷州乌石港网箱养殖鱼在短短1-2天内数几十万斤价值千万元的石斑鱼全部翻肚死亡,部分鱼排已全军覆没,养殖户血本无归。众人怀疑是当地一水产加工厂排污毒污水导致大批量鱼惨死,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水产业界人士高度关注和热议。

事件回顾:

5月5日约凌晨时分,部分人养殖的杂鱼如黄鳍鲷等就出现大量的死亡,6日凌晨约1点时刻,珍珠龙胆相继大规模死亡。养殖户立刻采取了应急措施,全开增氧机、投放增氧剂,但仍然无济于事,最终死鱼量超过20万斤,损失预计达上千万元。

乌石港周边有近200名养殖户,其主要养殖品种多为珍珠龙胆。自乌石港网箱鱼大量惨死后,养殖户无心处理网箱中的死鱼,渔船上、鱼排上、篮子里、码头上堆满了鱼的尸体,大海上随处可见飘浮的死鱼,受灾的养殖户愁云满面,对日后的生计一片茫然,甚者还会因此欠下巨债。

乌石港死鱼事件发生后,为尽快查明鱼类死亡原因并有效指导养殖户自救,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积极邀请水产专家到乌石镇调研,并在各养殖渔排调查取样,随后相关样本送至湛江市相关机构做检测。

如今,中国水产频道获悉事件最新动态,相关检测结果已经出来,内容如下:

雷州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近期乌石镇乌石港鱼类非正常死亡

事件的调查报告

雷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5日上午,多名群众到乌石镇政府反映乌石港养殖区于当日凌展出现大量死鱼,要求镇政府处理,乌石镇政府领导接访后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该情况,我局紧息派员对陆地上游情况进行排查,5月7日,我局监测人员再次对上下游进行了采样监测。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5月8日,副市长曹康武组织了调查处置小组前往事发现场布置工作。经我局主要领导组成的调查组多次现场调查及走访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乌石港作为渔港又同时接纳了多条地表径流及乌石镇的生活污水,包括从上游覃斗镇、农田冲刷的地表水、虾塘推水以及上游位于乌石村附近的湿地塘水。2019年5月4日,乌石镇下了一场久违的大雨,这是自去年中秋以来当地的第一场大雨,当天20时左右,积蓄多日的湿地水塘积水伴着雨水、上游冲刷地表水等水流排入海中。湿地水塘面积将近200亩,始于双柜岭集水塘,水路延伸约600米到达上游水闸,经过约800米虾塘纳水沟到达下游水闸,后通过长约1.6公里的海沟最终经情人桥入海。湿地水塘组成因素较为复杂,湿地水塘存在时间久,上游有大片荒地集水,底泥浑浊。

同时,我局对位于事发养殖区上游约3公里的雷州市龙之润水产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查,该公司主要经营鱼皮及鱼鳞加工,加工过程中产生废水。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将废水从沉淀池引至距其厂区约300米的双柜岭上排放,监洲人员双柜岭上的管道口残留的废水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废水浓度超过了排放标准,市环保局已于5月6日依法立案并于5月8日向该公司发出《责令改正违法决定书》,责令该公司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立即停产整改,后续该案件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办理。

由手事件情况较为复杂,鱼死亡的具体原因我局无法判定,为此我局建议市农业农村部门和乌石镇政府牵头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我局将密切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和乌石镇政府做好后续相关工作。

特此报告

附件: 1,监洲报告(湛江环境监湖(测)字(2019)第0049号)

2,监洲报告(湛江环境监湖(测)字(2019)第0050号)

雷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9年5月10日

网 友 意 见

相关检测报告发出后,部分网友也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因河流上游下泄污水导致下游鱼死亡事故的原因查找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水是流动的,几天前的河水,跟现在相比水质可能完全不一样,即污染团过去了。但是,如果通过监测发现下泄污水中如果有特征污染物的话,比如有重金属铬,还是可以开展溯源分析的,锁定污染源是沿河的某家厂。再者,无毒有害的生活污水大量进入河流,也会造成河流中大面积鱼死亡事故。因为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导致河流导致缺氧或无氧,直接导致鱼蟹缺氧死亡。建议依法开展公益诉讼。据分析,此次鱼死亡事故取证将非常困难,如果不能确认污染主体,要通过司法索赔存在很大难度。建议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伸出援手开展公益诉讼,帮助受灾的鱼蟹养殖户进行法律诉讼,助鱼蟹养殖户一臂之力。

相关检测报告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石斑鱼检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