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产值近百亿,猪肉暴涨后,这条鱼的发展机会来了!我们的机会来了!

 水产前沿 2020-10-16
我国鲆鳎鱼类产业如何做到有序、健康发展,他们说明白了
  • 文/图 水产前沿 植银素

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为主的鲆鳎鱼类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也是我国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业年产值近百亿元。但是近年来,鲆鳎鱼类种质退化、抗病抗逆能力下降、成活率低、雄鱼比例增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海水鱼类的发展。

为给从事鲆鳎鱼类科学研究和养殖业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提供沟通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鲆鳎鱼类养殖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全国鲆鳎鱼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2日在青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承办;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协办,与会人数达到200人。

与会嘉宾合影

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赵法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陈家勇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元兴、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雷东、三通集团董事长李振生、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向明。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主持。金显仕所长、胡红浪副站长、刘英杰副院长、雷东会长、李振生董事长和程向明董事长相继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分别由关长涛研究员和张元兴教授主持。陈家勇处长、张元兴教授、高桥隆行教授、关长涛研究员和陈松林研究员分别作了“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鲆鳎鱼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鲆鳎鱼类的形态异常以及养殖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现状与绿色发展”和“鲆鳎鱼类生物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的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1

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陈家勇处长

陈家勇处长在报告中阐述了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作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他总结,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护水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措施,也是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发挥中国特色水产养殖业特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国家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典范;有助于增加绿色优质动物蛋白供应,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推手;有助于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具有优势的中国水产养殖走出去,为解解决人类未来面临的食物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会报告2

鲆鳎鱼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张元兴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在他的报告《鲆鳎鱼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中说道:“海水鱼养殖从趋势上讲有两个发展上的新的生长点,一是‘登录’工厂化,其次是向深远海发展,这两种模式也是新形态下,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基础上讲,历年来不少水产从业者在工厂化养殖上交了很多‘学费’,工厂化养殖模式、技术趋于成熟,深远海的经验却有限。而工业化养殖模式里,比目鱼的产业链比其他品种更加完善。所以,我们(鲆鳎鱼类从业者)的机会来了!

张元兴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密集的动物群体发生感染性病害是普遍规律,而且养殖时间越长,种质退化,病害越多。他认为鱼类病防体系架构应该是三位一体——养殖环境,疫苗应用和药物治疗。

鲆鳎鱼类病防体系的未来之路:

1、推行循环水工业化养殖模式

2、建立以免疫防治为核心的病防体系

3、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

4、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用量

疫苗开发的基本任务:开发多种安全高效疫苗;科学规范的疫苗使用规程

疫苗开发的未来工作建议:加快疫苗研发进步;设立水产疫苗评审的绿色通道。

张元兴教授在报告最后呼吁:行业发展、疫苗使用需要科学讲述疫苗效果,不可采用不实事求是的营销手段,使农业体系建立的信任丧失殆尽。

大会报告3

鲆鳎鱼类的形态异常以及养殖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

日本国立爱媛大学 高桥隆行教授

在日本用于养殖的鲆鳎鱼类有牙鲆、圆斑星鲽、条斑星鲽三种。

鲆鳎鱼类的形态异常分为有眼侧体色异常白化和无眼侧体色异常黑化,黑化又分为变态异常导致的黑化和养殖环境和应激反应所导致的染色型黑化。

通过实验发现,铺网的水槽有45%个体正常,50%在尾鳍和胸鳍附近发现有黑化,5%黑化严重。也就是说,对无眼侧进行接触刺激能有效预防染色型黑化。因此,日本的育苗厂都在伏底后在水槽内铺上网来防止行进型黑化,比起沙子更容易进行管理。另一实验发现,与黑色水槽相比,白色水槽养殖条斑星鲽的黑化面积有所减轻。

染色型黑化还有可能是应激所导致的:皮质醇被称为应激荷尔蒙,通过实验发现,鲆鲽鱼类体内皮质醇浓度越高,黑化的发生率越高。

高桥隆行教授总结:为了预防行进型黑化,可对鱼类无眼侧进行应激刺激。最理想是在底部铺上沙子,但是日常管理就会变得复杂,因此更加实用的是铺网进行预防。此外,水泥池可以把地面改成凹凸不平的状态,水槽颜色接近白色能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大会报告4

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现状与绿色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长涛研究员

关长涛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海水鱼产业现状,他表示,虽然我国海水鱼养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发展,但产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绿色发展问题包括:

1、主养模式与产业技术亟待升级;

2、深远海适养空间拓展能力不足;

3、养殖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缺乏;

4、鲜杂鱼投喂及污染控制问题;

同时还存在缺乏拉动产业大发展的国际化品种;主导养殖鱼类的良种选育研发滞后;产业链末端的加工产品开发不足,市场拓展受限;产业组织化程度亟待加强等问题。

关长涛研究员总结,海水鱼养殖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应从“种、水、饵、病、设、养、加”七个方面,具体是:

1、重点针对种质退化问题,选育抗病、抗逆良种,建立健康种苗培育技术体系和海水鱼种业工程;

2、源水处理、养殖过程水环境调控、养殖尾水排放处理等工作;

3、限制并逐步消除鲜杂鱼直接投喂,提高配合饲料普及率;

4、以防和控为主,安全用药,免疫防控,做到无抗化养殖,“零用药”养殖;

5、不断提升工厂化、网箱、池塘的设施与装备水平,向节水节能、环保及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6、推动建立标准化、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工艺规范;

7、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并通过加工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开发适于电商、超市和出口的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大海水鱼产业。

大会报告5

鲆鳎鱼类生物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陈松林研究员

陈松林研究员的报告从6个问题展开:

问题一:半滑舌鳎养殖苗种为何生理雄鱼比例高达70-90%?如何解决?

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雌雄鱼全基因组测序和比对发现了半滑舌鳎雌性特异微卫星标记,作为舌鳎的第二代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创建半滑舌鳎高雌苗制种技术,雌鱼比例从20%提高到40%左右,解决了产业中存在的雌鱼不到20%,雄鱼高达80%的难题。——这是一个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解决一个产业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典型事例。

问题二:半滑舌鳎雄鱼为什么长不大?是否有雄性决定基因?能否让雄鱼长大?

黄海所主导发现dmrt1基因是半滑舌鳎雄性决定基因,该基因在雄鱼高水平表达是其长不大的重要原因,该基因在生理雌鱼中则被高甲基化,不表达。采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雄鱼的dmrt1基因敲除,导致部分突变的雄鱼生长加快。

问题三:鲆鳎鱼类底板为何容易变黑、原因何在?

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揭示牙鲆变态是受甲状腺激素和视黄酸双重拮抗调节,视黄酸在变态发育和体色不对称中起着重要作用;视黄酸(维生素A中间产物)浓度过高可能在底板变黑中起着重要作用。

问题四:鲆鳎鱼类病害严重,能否培育出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

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团队经过15年攻关,培育出2个牙鲆新品种和1个半滑舌鳎抗病新品系。

部分鲆鳎鱼类获批新品种及新品系简介:

牙鲆“鲆优1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山东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采用种内杂交和家系选育技术培育而成,该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的优点,适宜在我国北方沿海进行池塘、网箱和工厂化养殖。

牙鲆“鲆优2号”:采用抗病基因组选择技术,结合家系选育技术培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牙鲆相比,18月龄与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成活率平均提高20%,适宜在我国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半滑舌鳎“鳎优1号”新品系:该新品系具有雌鱼比例高(40%),养殖存活率高,生长快的优点。

问题五:能否用基因芯片进行鱼类抗病良种选育?

经过6年攻关,黄海所研制成功鲆鳎鱼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并在牙鲆抗病育种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问题六:鲆鳎鱼类种业现状如何?

新品种不少,但抗病高产优质突破性新品种尚缺,育种龙头企业基本没有,现代种业有待形成。

陈松林研究员认为鲆鳎鱼类基因组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表型组研究还很薄弱,亟待加强;相关研究人员要继续进行鲆鳎鱼类育种生物技术创新,力争突破半滑舌鳎全雌育种技术;将抗病基因组选择和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到更多鲆鳎鱼类;培育出鲆鳎鱼类抗病高产优质突破性新品种,为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良种保障;打造育种龙头企业,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鲆鳎鱼类种业技术体系。

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会上,40位专家和青年学生进行了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遗传改良及水产种业相关技术

大菱鲆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马爱军研究员

同其它种业发展相类似,大菱鲆种业的发展除受优质苗种的源头制约外,还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尽管大菱鲆苗种生产厂家数量逐年减少,但是苗种生产总面积和苗种生产总量增加明显,这显示出大菱鲆种业的良好发展趋势,经过市场的选择以及近年来人工繁育技术的优化和优质苗种人工选育的开展,大菱鲆种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选育出新品种“多宝1号”、“丹法鲆”。同时,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我国大菱鲆种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重点是规模化选育、繁殖优良健康苗种、加速推进良种的养殖覆盖率,在国家种业战略措施实施支持下扩大和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健全与完善大菱鲆良种选育与苗种繁育技术工艺体系、国家技术体系平台和地方的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大菱鲆国家研究育种中心——良种场——育苗场一体化的良种示范与推广体系及生产体系,实现质量效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条件下的产量提高,加速推进大菱鲆良种的覆盖率。

大菱鲆四倍体人工诱导与遗传学分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尤锋研究员

三倍体育种指的是,先培育出四倍体,再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其后代应该都是三倍体,如此可以进行大批量的、一劳永逸的三倍体生产,降低诱导效应。而三倍体由于其性腺不育/低育性,可用于高品质商品鱼的生产。

目前已在超过40种鱼类中开展了人工诱导四倍体的尝试,摸索了诱导参数,其中大多是淡水鱼类(如四倍体鲫鲤等),海水鱼类不超过10种。

尤锋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所做的大菱鲆三倍体、四倍体诱导实验过程,结果如下:

筛选得到人工诱导大菱鲆四倍体的最佳诱导参数,通过对诱导时刻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诱导率,也提高了诱导的稳定性。

发现人工诱导大菱鲆四倍体存在倍性恢复的现象。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学分析暗示了隐性致死基因的存在。

四倍体诱导导致卵裂相关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表达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了该时期胚胎死亡率的明显升高。

环境胁迫与抗逆育种的评价和应用

上海海洋大学 吕为群教授

吕为群教授在报告开篇表示,虽然产量是水产动物、植物育种的永恒主题,但抗逆、优质也逐渐成为选育目标。他认为“应激”是指生物在面临外界环境要求和内在需求而改变体内动态平衡时发生的非特定性生理反应。

吕为群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数据,对牙鲆勇敢和胆小进行选择育种,发现勇敢的鱼更适应于增殖放养,因为它们在对于环境压力更为积极,通常采取逃跑的策略躲避应激。在介于勇敢和胆小之间的“一般群体”则在工厂化养殖中更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和环境的关系,育种一定要考虑环境限制因素。

鲆鳎等水产动物药残快速检测技术现状与趋势

中国海洋大学 曹立民教授

曹立民教授表示快速检测没有绝对量化的定义,而是相对于常规方法的概念,且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在演变。

目前的研发进展情况:

已经建立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腐霉利等半抗原改造技术;

已经针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腐霉利等设计制备得到了抗体材料;

已经初步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

正在进行胶体金等快检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集成;

高亲和力抗体制备、反应体系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是关键瓶颈。

研发应用趋势的几点预测:

基于水产品危害物真实状态的分析检测理论体系;

更加高效的提取、净化、识别新材料和新方法;

药残等痕量化学危害物无损检测技术的突破;

多功能、智能化的现场快速筛选检测平台。

基于ARTP的牙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侯吉伦副研究员

侯吉伦副研究员介绍实验背景:针对产业新态势,持续深入的开展牙鲆的新品种创制及其产业化应用,不仅有利于增加养殖业的效益,而且对促进牙鲆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野生资源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加热是气态变成等离子体状态的一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外加能量进行激发,ARTP就是采用将99.999%的高纯氦气激发为等离子体状态。

通过ARTP诱导个体实验得到:

1.ARTP照射牙鲆受精卵和精子能诱导突变体;

2.ARTP对精子的照射效果受稀释倍数和可见光影响;

3.ARTP照射后,个体出现明显的生长性状分离;

4.在全基因组水平,ARTP诱导牙鲆的突变率为0.064%,高于ENU在其他鱼类上所获得的突变率。

半滑舌鳎苗种人工繁育及种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李仰真助理研究员

半滑舌鳎种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1)尚未培育出新品种,2)种质退化严重,3)病害发生严重。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实现了半滑舌鳎全年人工繁殖,订单生产高雌受精卵,全年育苗等目标,已培育出鳎优1号新品系,1-2年内有望推出半滑舌鳎高雌速生抗病新品种;《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5)》的制定和实施,现代水产种业将围绕苗种繁育和种质创制两大主线,通过建设技术与产业联合体,构建半滑舌鳎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养殖场的种业体系,加快育-繁-推一体化进程,提高良种覆盖率。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