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亩产2万多斤,豪赚超3万元/亩!“最会养叉尾鮰”的他为何如此突出?

 水产前沿 2020-10-16

江门最会养叉尾鮰的黎老板塘头分享养殖心得,干货满满,100多位鮰鱼养殖户组团“取经”
  • 文/图 水产前沿 叶丰齐

斑点叉尾鮰是今年比较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众多业者与养殖户对其非常看好,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鮰鱼的养殖资讯,特别是由其他品种转养,入局试水的养殖者们。

“江门棠下的黎老板被鱼中称为‘江门最会养叉尾鮰的养殖户’。20多年养殖经验的他2018年底开始育苗养鮰鱼,凭借单亩放苗1.2万尾,亩产2万多斤,亩效益3万余元,在当地一炮而红,周边的养殖户闻讯开着马萨拉蒂来求学!”【详情点击:华南巨动!通威全力推行新的价值营销模式!

江门市棠下镇叉尾鮰养殖户黎老板(左)和广东通威服务部经理曾波(右)

5月20日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广东通威”)特别邀请了100余位养殖户到棠下镇黎老板的鱼塘参观交流,周边养殖户也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大家一大早造访黎老板鱼塘参观学习交流

低调但乐于分享的黎老板专门安排了四口塘现场投料的展示!每当饲料一接触水面,瞬间激起叉尾鮰抢食,水花溅到岸边的围观者身上,大家惊叫连连,纷纷拿起手机拍摄并分享给亲朋好友!很多养殖户看到这一幕不禁表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的养殖方法确实要改进了!

黎老板共有水面100余亩,其中4口塘28亩养殖叉尾鮰,放苗40万尾,放苗密度高达1.2万尾/亩。据他介绍,养殖叉尾鮰的成功要素在于分级精养,病害很少,养殖成本低至4.5元/斤。

黎老板投放40万尾200尾/斤的叉尾鮰苗,他采用分级过塘养殖,这40万尾下塘养殖2个月后,黎老板从中筛出12朝上大约29尾/斤左右规格的17万尾分塘养殖(2号塘,1号母塘余下23万尾),养殖2个半月后,再从2号塘的17万尾中分出8万到3号塘,同时1号塘分8万尾到4号塘。

目前,4口鱼塘每口已上市2斤以上规格商品鱼6万余斤,每口鱼塘存塘8万多斤,达到亩产2万多斤,亩效益高达3万多的养殖效果。

黎老板分享养殖心得(通威股份供图)

据悉,鱼塘日常管理黎老板都亲力亲为。根据自身经验之谈,黎老板使用通威无鳞鱼膨化配合饲料,并建议苗期投喂率保持1.7-1.8%,而成鱼阶段保持在1.2-1.3%,若天气不好则最好是1.0%。“叉尾鮰贪吃,一旦持续投喂,吃食过多会让其消化不良,容易引发肠炎、套肠等疾病,免疫力下降后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他告知笔者。

黎老板给鮰鱼喂料

黎老板养殖全程使用饲料

“另外,定期使用底改、调水产品也很重要。”黎老板强调。的确,养殖密度如此之大,维持水质,让鮰鱼生活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下,避免病害侵扰,是颇费功夫的事。“定期7-10天进行一次改底。第一天使用通威底改,第二天使用通威活菌底改王。”他说:“因为我凡事亲力亲为,每天都能观察到池塘状况。一旦发现鮰鱼吃食不好,或者水色有变化,我就使用一次调水底改。”

叉尾鮰抢着吃料

与大家分享个人心得之余,黎老板也谦虚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向业界同仁多多学习,借鉴取经,尤其是广东通威目前正在推广的“鮰鱼精养231”和“鮰鱼混养671”两种养殖模式。

据广东通威服务部经理曾波介绍,所谓“231”精养模式,2表示一年养两批,3代表每批次放苗3000尾/亩,养成后亩产可以达到1万斤以上,包括1千斤混养的鲮鱼、大头鱼和鲫鱼。

广东通威服务部经理曾波为大家介绍“鮰鱼231精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在6月份投放水花(卵黄苗)15万尾/亩,到7月初挑出600-800尾/斤规格炮头苗分塘养殖,约8万/亩;15天后,再挑出200-300尾/斤炮头苗分塘,约4万尾/亩;30天后挑出20-30尾/斤炮头苗过筛,约2万尾/亩,再过45天就能达到2-3两/尾的规格。

从10月初投放2-3两苗养到翌年1-2月,第一批炮头鱼规格可达到1.5斤/尾上市。“第一批鱼为苗种头鱼,生长速度快,料比低,并能赶上高鱼价。”曾波解释道。

出掉炮头鱼后,其余的也能在5-6月分批干塘出鱼,并在7月初进行第二批鱼的投苗,由2-3两/尾规格养到11月达到1.5斤/尾陆续上市,仅需短短5个月。曾波表示,第二批鱼赶上了9-11月叉尾鮰最佳生长期。

“鮰鱼精养231”模式

除此之外,“671”模式混养了6种鱼,分别是鲮鱼、鲫鱼、大头鱼(2批)、草鱼、罗非鱼以及叉尾鮰;其中叉尾鮰年产量可达7000斤/亩,草鱼和罗非鱼达到2000斤/亩,杂鱼1000斤以上,亩总产量达到1万斤以上。

“鮰鱼混养671”模式

不过曾波认为,从放苗到出鱼的养殖周期毕竟很长,新养殖户较难把控其中风险,所以最佳方案还是由“专人”进行叉尾鮰水花苗标粗工作来助力养殖。“参照中山草鱼分级养殖的模式,筛选部分优质养殖户标大规格苗种(2-3两/尾)”曾波如是表示。如此一来,养殖户可以直接拿2-3两/尾的大苗投放,大幅缩短养殖周期,既降低了养殖风险,也能提早上市,避开年底出鱼高峰。


活动花絮


通威股份供图

通威股份供图

通威股份供图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