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无缘无故老先生 2020-10-16
厦门卫视2020-10-02 16:54:39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而乾隆皇帝却独爱“蜗居”低矮、狭小的“三希堂”。它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是一间只有八平米的小小书斋,乾隆在里面读书写字,度过很多美好的闲暇时光。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三希堂”房间虽小,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窗台上摆设了乾隆御用的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就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乾隆皇帝画像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这是乾隆皇帝为“三希堂”写的联语。意思是纵观古今之抱负,专心寄情托兴于笔墨文章。而“三希堂”为何得名?又有哪些故事?

1 “三希堂”“希”在何处?

据说,乾隆将自己的小书斋命名“三希堂”,是为了纪念他得到了三件稀世珍宝。它们分别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而“三希”还被赋予更深的意涵:“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以此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作为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书房,“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这些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品力作,凡经乾隆亲自鉴赏过的,往往钤有“乾隆御览”和“天子古稀”二玺。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乾隆帝写字像》

而“三希堂”不仅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个人雅兴,它还成为了一个“编辑指挥部”。乾隆十二年至十五年,在“总编辑”乾隆的带领下,将清宫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梳理精选,整理成了《三希堂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方。在乾隆十七年,又再次从宫中精选历代名人书法五卷,摹刻上石,收录其中。

2 颠沛流离“三希”在何处?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

到清朝末年,“三希”经历了颠沛流离。先是《中秋贴》和《伯远帖》被废帝溥仪偷出紫禁城流入民间,辗转于古玩商、军阀、收藏家等人手中,《快雪时晴帖》还险些葬身于火海。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王珣《伯远帖》局部

但文物有灵,《中秋贴》和《伯远帖》后由收藏者典当到香港的外资银行。解放后,著名搜藏家张伯驹先生知道此事后,立即禀告周恩来总理,总理马上命人动用当时宝贵的外汇,在典当期即将届满时赎回了,免于“三希”落入外人之手。

1951年,《中秋帖》和《伯远帖》在离宫四易其主后终回到故宫,它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局部

而《快雪时晴帖》则命运多舛,在飘泊了大半个中国后,最终流落到了海峡对岸的台湾,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还专门复制了“三希堂”原貌来展现《快雪时晴帖》。

故宫房舍九千众 乾隆独爱“蜗居”“三希堂”

“三希堂”还原照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乾隆的“三希堂”其空间虽小,但管中窥豹、小中见大。它引领着天下读书人的人文风尚,同时更见证了一代盛世的人文辉煌。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