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后吐真言,这是病

 昵称32901809 2020-10-16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将来必有事!

我们都知道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实话。

话多必失,言多必败,“哗啦”一下全光了,赤条条的如何做人?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站在别人面前,任人指点,你还能留住点啥?

有人说,我就是要光明正大,何必偷偷摸摸,敞开心胸对世人,你能咋?也对,你不咋,可是别人就会对你咋。

酒后吐真言,这是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人一个心,好心坏心谁能分?你是好人,你能保证别人也是好人么?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谁能保证以后,面前的好人不会借此收拾你呢?

读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酒后吐真言,这是病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辛弃疾,风一样的男子,历史好男儿!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有人评曰:“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的辛弃疾,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酒后吐真言,这是病

壮志未酬身先死,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今天就说说辛弃疾“酒杯”里醉酒的往事。

辛弃疾有一好友,名叫陈同甫。

此人也不简单,学者称其为龙川先生,浙江人,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才气超迈,喜谈兵事,所作文章,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跟辛弃疾惺惺相惜,至朋好友。

最开始辛弃疾认识他的时候,源于一次陈同甫的宰马之举。

当初辛弃疾寄居江南,看到陈同甫骑马来到屋前,滚鞍下马,牵着马让它往前走,好去拴在拴马桩上,可是那马止步不前。

陈同甫一边使劲往前拉,一边使劲抽打,接连三次,那马不但不往前走,还往后退了三步,陈同甫怒喝一声,抽出随身宝剑,就把这马头给砍了下来。

辛弃疾一见,惊叹陈同甫的豪气,就因为这成为好友,当然这也是仅仅其一而已。

后来,辛弃疾力主北伐,恢复中原,成为淮地一带的统帅,陈同甫前去拜访,深夜共饮。

酒酣耳热之际,辛弃疾开始高谈阔论,丝毫没有禁忌,谈起南宋和北方外族的军事形势,说起收复北地该如何作战,还说钱塘一带非常危险,不适合建为国都等等,涉及很多机密与个人见解。

辛弃疾完全喝醉了,嘴上再无把门的,同时把自己的牢骚全部托盘而出,惊得陈同甫再无一句话可说。

等到天将黎明,陈同甫前思后想,觉得辛弃疾平生一向慎重寡言,作为一军统帅,酒后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话,一旦酒醒回想起来,定会懊悔不已,而只有自己知情……杀自己灭口,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陈同甫斟酌之下,就偷了辛弃疾的骏马,赶忙逃走了。

事后,辛弃疾虽然没有怪罪陈同甫,但也明白了他为什么在黎明之前不辞而别的原因,心里头总是别别扭扭的,二人不再交好。

再后来,陈同甫遇到难处,无人相助,就写信给辛弃疾,索要十万金钱,以摆脱困境。虽然友情之言发自肺腑,但在书信的末尾,陈同甫特别提到了那晚辛弃疾醉后失态的言辞。

辛弃疾当然明白陈同甫的心中想法,即便是不想帮助,即便是自己无钱,也只好凑齐了如数给了陈同甫,从此二人形同路人。

这个故事印证了文中开头的话,同时也告诉大家,酒后吐真言的弊端,请大家引以为戒。

再就是,还有一句话,我不得不提:那就是不要打听人家隐私与秘密,更不要为别人保守秘密!不知道大家想到了这点没有?

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我们不要以个人的好恶而妄断历史,更不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而历史的启示就是你我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