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我与706青年空间的四次交集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回忆我与706青年空间的四次交集

说起来,这是我第四次来到706青年空间了,不过距离我第一次来,也不过半年多的光景。

早上醒来,卡门在身边,一只706的猫。

它卷成一团球,四脚朝天,又突然用爪子乐此不疲地抓我的书包,将身子往上面蹭。

这只猫本不叫“卡门”,卡住的门多了,也便得名“卡门”。作为706的常驻生物,卡门可能是整个五道口看得最远的猫。隔着透明的玻璃朝下看,五道口的繁华众生,尽收它的眼底。马路上青年匆匆,卡门懒打一声哈欠,又缩回小剧场。每天,它都要睡个回笼觉。

说起来,这是我第四次来到706青年空间了,不过距离我第一次来,也不过半年多的光景。我是经一位高中同学介绍得知706的,如今他已经在706“打工”。刚开始,我对706的认知一片模糊,了解的途径也不过公众号。我来到706,第一印象是:这个地方真隐蔽。它的牌子就挤在华清嘉园一家超市的招牌旁边。穿过超市,坐电梯直达20楼,才能一睹706的真正面貌。

据朋友介绍,这个复式结构空间总面积约600平方米,涵盖有住宿区、办公区、小剧场、图书馆和咖啡厅等。初来乍到,墙上纷纷繁繁的便利贴吸引了我,皆为曾经的到访者所留,多以一两句话介绍他们的基本信息。朋友说,这是勾搭墙,方便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初来706的人更有亲近感。

由于日程安排,我与706的第一次交集不过短短半天,我旁听了图书馆进行的一场哲学分享会后,就匆匆离去。那天傍晚,北京大风凛凛,而我已经萌生了再访706的念头。

第二次来到706已经是四个月之后的事了。清明节假期。在此之前,我已经在线上加入了706的文字工作,主要是撰写稿子。我仍然记得我在706公众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用于纪念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20周年,3月13号。再往后,因为写得勤快,便在706开设了周末专栏。

清明节的那次到访,我第一次见到了方荣和宝忠,没有架子的两位创始人。那两天,我参与了一场苏格拉底式对话,并和方荣组织了两次读书会。我记得那期对话的主题是“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对人影响的好坏”。主持人(促进者)、对话参与者、听众若干。促进者是活动的主持者,但不直接参与对话,而是指引对话参与者完成“苏格拉底式”对话。同时确保活动的进行符合一定的“规则”。对话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促进者的指引下,开始进行“苏格拉底”式对话。听众不参与对话,而是处在一个旁听的角色。在特定的阶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参与到对话中来。

我就是从听众转变为对话参与者,因为第一轮我也提出了“幻想”的定义,并举出若干例子——世界被蜘蛛统治;我浮动于被毁灭的地球之上。那场对话交锋点有四,主要都围绕何为幻想:

1.幻想、梦想、设想、理想、想法、幻境之分;

2.幻想是否有目的性;

3.幻想与想法的区别是否在于——在常态环境下,有无可被多数人证实的可能性。有为想法,无即幻想;

4.是否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亦或者幻想的前提是现阶段的个人。

两次读书会都较随性,大抵是分享书籍,闲聊对这些书籍的看法。我第一天推荐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二天推荐了刘和平的剧本《大明王朝1566》,其他朋友推荐的书目,比如:爱伦坡的悬疑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艾柯等的小说;海德格尔、本雅明、加缪、福柯等的哲学著作;尼尔 ·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等,也都挺有可读性。

两天毕竟意犹未尽,所以一个月的五一假期,我第三次来到706,以参加四十八小时生活实验室的名义。四十八小时生活实验室分为破冰行动、戏剧工坊、理想国公民大会、一千零一夜等环节,将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位青年人聚集在青年空间共度两天,有趣却也颇费周折。筹备者不仅要准备好活动包,划定规则,也要防备各种突发状况。“如何让大家热起来”、“如何压缩时间”、“如何防备戏剧工坊出现的偶然状况”、“床位的分配问题”、“什么时机开展何种活动”等...两天过后,筹备者也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求改进的可能,我在当时撰写的一篇记录文章就提到:

“两天的时间,生活实验室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来,活动性质有重叠,多偏重对话形式,有规划的团体行动类活动则被挤压。如果对话类活动过于密集,会徒增参与者的疲惫感;二来,几位参与者反映的——“期待共同完成一件创意”的预想,两天过后似乎并没有完成;其三,关于组织的节奏安排,有参与者反映严肃议题过多,违背沟通交流由浅入深的过程。”

为此,706的团队在未来的四十八小时生活实验室中进行了改良。某种程度上,我这一次所感受的“生活实验室”,其实就是“四十八小时生活实验室”的延长和完善,“四十八小时生活实验室”的开展,一个目的就是探索生活实验室的改进空间。

生活实验室体现了706的核心理念,在这里,青年人从被动引导走向自行组织,比起意见领袖,生活实验室中的活跃者更多可视作行动领袖。他们会即兴发起活动,招揽人手。住户在他们的带动下,聊民众参与立法的困境;学习吉他、拳击;在独立放映厅观看小众电影。不同领域的青年,在这个六百平米的地方构建自己的生活。

就像706的一句话:“在这里睡去,梦见一万种生活。”他们正在做的,就是探寻生活的更多可能。


周郎顾曲 自留地

诗歌 杂文

小说 球评

影评 生活

一个北漂的记忆与希望

一个青年人隐约的袒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