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人日记:那些优秀的文章是怎样沉下去的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人们读完一篇“没有槽点”的好文,不声不响地关上,再度加入声讨“坏品味”的大军。

被声讨的作者获得大量曝光,文章“铺天满地”,声讨者获得“智识上的满足感”、“高人一等的优越”,心满意足地离开。留给局外人一团恶臭的垃圾,结满了泡沫,而优秀的文章早已沉下。

狡猾的作者故意在文章中提出惊世骇俗的观点,激起读者的“吐槽欲”。或者在行文中挥洒煽动人心却不负责任的浓烈情绪,仿佛从天洒下的胡椒粉,引人直打喷嚏,喷嚏声一响,别人便能听见,文章便能像病毒一样传播。

而那些踏踏实实,也许少了一分所谓的精明的作者,在思考的则是文章的逻辑链是否巩固、自己的观点是否列得过多而缺乏论证、每一个信源是否真实可靠、全文的结构能不能继续完善...

如果是说理式的文章,他们将论据说得足够充分,满足了“富于思考的读者”,却也吓跑了“不喜大段说理”、“没有可吐槽之处”的读者,左不过嘟囔一句“不明觉厉”,灰溜溜离开。而这些人,才是传播文章冇得劲最足的人。

如果是抒情式的散文,行文流畅典雅、干净清丽,下场也许比文章如精密的电子仪器运作的说理论文好些,总还有些风花雪月客,被文辞打动。但是,这般散文,写得真“美”、真“细腻”,可惜不“热闹”,面对这样的文章,试图彰显自己智识的高贵的读者下不了口,而渴望“治愈”、“宣泄”的读者也将打道回府,寻找下一碗“鸡汤”或“毒鸡汤”,于是,又一篇优秀的作品沉没了。

“好是好,但我不愿意转发。”

“好是好,但我也不知道怎么评论。”

或者更残忍的:“你的标题不够有吸引力,你不说,我都还没有看。”

千百万篇文章拥挤不堪、千百万个自媒体头破血流。标题仿佛市场里每一个可以明码标价的猪头给自己戴上的面具,面具要么精致、要么唬人,否则猪头卖不动。写作之人也仿佛操心孩子的爹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绞尽脑汁博一个足够拉风的标题,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深度好文...”

“惊天内幕...”

“中产阶级...”

“XX群体的撕裂...”

“时代药丸...”

还有动辄夸大数据、张扬“瞬间情绪”的一众标题,而那些规矩的写作者,怕是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将标题取得自己都汗颜。

在一个人人皆为读者的时代,大江大河中有多少污浊之物,我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所能看到的“喷涌的潮水”,抛开政府管控、媒体导向不说,读者的嗓门对准了谁,往往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篇文章,如果想要成为“喷涌的潮水”,那么它势必有一种魔法,能让读者愿意为它大开嗓门。我不知道过去几何,我只看到今天的平台,那种魔法毋宁说像一种“迷药”,读者大开嗓门,就像磕了药般声嘶力竭。而平静下来,我们本希望那种魔法是文章真的写得令人叹服,可以是思维缜密;可以是眼界开阔;可以是技巧高超;可以是内涵丰富,但不该是让人像傻子般“卖丑”的致幻药。为何乐于审丑,而吝啬对美的赞扬。

诚然,时不时会有篇真正优秀的文章,杀出一条血路,证明了“潮水”中也有高质量之作。但那实在太少、太少。多少篇好的作品被埋没,才偶遇一篇作品的侥幸突围。甚至于,这篇突围之作,倚仗的关键,也不是文章本身的质量了,而是作者的名头、追赶的热点、偶尔抖的机灵、刻意而为之的“败笔”(以求招来批评)...有些聪明的作者,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了让自己的文章不被埋没,也在有意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恶心人(也许这样形容不雅,但这便是直观感觉)的标题、有意在文章中设置“槽点”,因为有人来骂,有交锋,文章讨论度才高。他们没有违背任何规则,他们大可以说自己不得已而为之,我只是感到隐隐的凉意。

读者们也大可以将“优秀作品被埋没”的罪责推卸给不负责任的作者,推卸给滥用情绪、制造“槽点”的“鸡汤”或“毒鸡汤”,甚至说“存在即合理”,说:“我见到一篇文章污了眼,我当然要批评。”然后呢?于事无补,甚至乱象加剧。众人都在于心无愧地加入赞扬或声讨垃圾的盛宴,优秀的作品继续下沉。

我不是教育家,不会教育人,我只是认为“制造槽点、卖弄情绪的文章才能得到更多讨论”不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我想起了一段话:

“当我们斥责近日的舆论场充满污浊,大众在娱乐至死的轨道越滑越远;当我们哀叹理性深度的报道被垃圾掩埋,公民的反智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也应该先过问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保持怀疑。我们自己,是否也在助纣为虐?”

附,昨晚的碎碎念:

这一年来,由于一个巧合,我逐渐触碰到幻梦般的“东部世界”,对,一个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般可以让人疯狂的世界。作者、媒体、商人、“艺术家”,他们都在其中,参与一场乐在其中又痛苦不堪的表演。他们声嘶力竭,他们倾注心血,想要实现自我却不断突破良知的底线。美丽而恐怖。这是成功吗?当我深陷其中,我一次次叩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自我实现”吗?不,不,这绝对不是,这只是一场漫长的毁灭,一场走到后面你将憎恨自己的毁灭。我回想起年少时崇敬的先辈们,那些伟大的“明灯”,我知道,我想知道他们会怎么做。我看到的,是他们即便牺牲名与利,舍弃无谓的赞美,也要让自己竭力从那幻梦中挣脱。他们告诉我,人生应该还具有更有价值之事,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小的作者,有些东西,也要竭尽全力地“守护”,哪怕丢掉“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