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隐书局探访记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其中“大隐隐于市”,原始版本出自晋代王康琚的《反招隐诗》: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

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

淮海中路上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书店,叫大隐书局,据说名字灵感就来自这句“大隐隐于市”。它位于宋庆龄故居对面,淮海中路1834号-1,如果你看见一张长凳和些许草木于门内,那你就找到了它。店主在那里放长凳,是为了等公交车的人可以来歇歇脚、避避风雨。

大隐书局选址于武康大楼,后者出自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之手,静静矗立在上海的繁华地段,恭候一位又一位新奇的访客。这家店是在2016年5月21号开业的,刚开业时,澎湃新闻专门发过一篇报道,标题为《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开了家大隐书局》。

大隐书局的店主刘军,他小时候喜欢凑零花钱买小人书,那还是在1976年,后来,他做过记者,又混迹于出版行业,并参加了七年前上海世博会文化演出的组织和运营工作,尔后做起了大隐书局。

刘军谈到店名时说:“据说我们旁边的武康路上有好几家网红店,到周末的时候,人流如潮。我说我们就叫大隐书局吧,一动一静,一冷一热,也算是给这个日渐繁华的街区留一个小小的安静、清凉的所在。”

走进大隐书局,可以看见《回望》、《追问》、《人民的名义》、《天局》、《时间之书》等读物,在门口往里拐处是畅销排行榜,与其相邻的是“诗歌·散文”、“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书本整齐得放在黑色书柜里。有一格书柜是单列给“海派文化”的,编号2002,有《上海林荫道》、《上海百业指南》、《上海石库门》等,游客想回味上海,可以以此为索引。

往前走下四层台阶,两个烫金色灯笼下,是书店正室。陈列着每日新书和书店荐书。在大隐书局里,只有4种书: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这家书店的选书门类并不广博,不过在这四种书中,也不乏令人惊喜的特色书和小众读物。至于书的价格,大隐书局按的是市场标准价,书的品相比较新,如果你是特地想要淘二手价格的书,这里可能就不适合。

大隐书局注重茶文化,并通过做茶、做相关活动收回成本,当我走进去时,旁边一位女访客就嚷着:“我可以给你们泡茶!”但她很快就走了,没有看一本书。

在正室的两侧,是供客人饮茶清谈的包间。包间里有小屏风、木桌、垫子、斗笠型电灯,每个房间都有一套茶具。按介绍:六个包间的名字全部取自曲牌名,分别是醉花阴、天净沙、苍梧谣、青玉案、月下笛和桂枝香。

这套装点让我想起三天前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看到的六朝士人卧室还原像,六朝时期,室内陈设主要有床榻、几案、帷帐、屏风等,日常用具有唾壶、虎子、火盆、灯盏、香薰,据馆中文字介绍:“床榻是六朝时期室内最主要的家具,其余器物皆围绕床榻而设。床榻上方悬挂帷帐,地面铺席,床榻上还配有凭几或隐囊,用以依凭。”

但是,现在的访客看到这种布置,少有人想到六朝了,更多人第一反应是模仿日本居室的装潢。书店内一位女士便如此。她和朋友看到这种装饰,下意识想到自己在日本的三年生活,谈起自己的在日见闻。

其实,日本的起居陈设,有的是参照唐代甚至更早以前的中国江南室内陈设。只是在传承上,日本人更精于保存和推广这种陈设,并以此构建文化商业。

不过,我猜测店主还是青睐日本文化的。依据倒并不是流行书中的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这两位作家太火,哪家书店不把他们的作品呈上才是怪事。我随手统计了书店推荐桌上的一行书,共十三本,其中有六本与日本有关,分别是坂本健一的《今日店休》、难波知子的《日本女生制服史》、日经设计编的《无印良品的设计》、日本文化局的《收纳全书》、毛丹青的《在日本》以及一本《开家自己的风格小店》。日本的读物在这里格外丰富,像《日式庭院》这样装帧漂亮的书,是你一进来看一眼就会停住的。

大隐书局的来客不少,所以在这里饮茶清谈,需要预约。进房间,要先脱鞋,赤脚而入,鞋子店员会代为放入固定存放地点。

经营者有意维持一种古色古香、静谧闲适的格调,所以这里发出杂音是很明显的。我光顾的那一天,书店里有一位阿姨和一位小巧的姑娘,阿姨负责清洁卫生,姑娘大概是店员。姑娘对来书店吵吵嚷嚷的人面露无奈之色,劝了一拨,又有另一拨。一人独来者便安静,但若是三两甚至五六结队的,一和朋友聊天,就有动静了。小孩子,那更是止不住。后来姑娘还忍不住和阿姨抱怨了一句:“吵死了。”

当然,在书店的主要精力还是看书。我对西方史、外国文学和哲学比较感兴趣,所以着重看了这三个分类下的书。哲学里,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牛以外,像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伯克的《性暴力史》等,倒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书。不过,这当中若干书目的摆放不够严谨,比如马东出品的《好好说话》,放在宗教类里就显得不伦不类,这就需要店员留心修正了。

文学书里,有一套博尔赫斯的全集,还有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岩井俊二的《庭守之犬》,想买,犹豫后没有下手。

我在书局里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打着看书的幌子,却像个记录员。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如果在一家书店逗留,出来前就买一两本书,否则自己占着地方,只看不买,觉得不好意思。我最后决定买了一本奈保尔的《全民选举》和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巧合的是:那天恰好为本雅明的祭日。

———— / END / ————

关注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