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行散文 | 乌兰布统婚礼

 克什克腾 2020-10-16

乌兰布统婚礼

去年八月八日,借送孩子去赤峰念书之际,在克什克腾逗留了一个礼拜时间,顺便去了一趟乌兰布统。夏季的乌兰布统,到处都是长满绿草和鲜花的草甸,美到了极致。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植被,有延绵起伏的山峦,有美丽富饶的湖泊,还有那眷美铭心的草原风情。

乌兰布统有个“八骏马”,是同学的微信昵称。这个名称从表象上看,好像出自于同学的天才想象,但实质上却浸透着草原文化的光影。“八骏马”的名谓根植于乌兰布统草原,精深而不肤浅,聪睿更富有情怀。于是,一个人的名谓,一度延伸成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乌兰布统,一提起“八骏马”,当地农牧民都知道。由此,一系列以八骏马命名的文化创意型旅游产业也相伴应运而生,八骏马摄影基地、八骏马餐饮标配、八骏马迎宾马队、八骏马喜庆秧歌在云海山乡中闪烁着、升腾着。

时光无法回避眷恋的脚步,今年元月中旬,我又一次去乌兰布统,不是旅行,而是去奔赴一场盛会,八骏马――张喜文为孩子举办的结婚盛会。

前后两天时间,见到的都是家乡的光影,听到的都是淳淳的乡音。难耐于珍贵的同学情谊,更难耐于厚重的故乡情结,回到乌兰察布后,决定写下这篇纪行散文《乌兰布统婚礼》。我之所以把这篇文字定题为“乌兰布统婚礼”,因为我总认为“八骏马”已是一个品牌,他家儿子的婚礼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其实也能做为一种品牌,如果再加以宣传推广,定当会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面旗帜。

热身

元月十六日,打前站同学先行一波早就到达了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一个叫小红子的嘎查。这些同学大都是八骏马的亲戚,也有八骏马长时的玩伴。他们既是这次婚礼的支宾,也是这次婚礼的设计师。

雪后的乌兰布统,银炼起舞,一片感受不尽的北国风光。一场原生态、原汁味的乌兰布统婚礼,让我领略到了高天草原下盛世狂欢。

小红山子嘎查是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的一部分。2017年,经过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在国家农业部推介150个村落为"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名单上,小红山子嘎查榜上有名。 

近五年之内,整个嘎查旅游产业的发展蜚声全区内外,旅游收入让当地农牧民鼓起腰包。如今,全嘎查90%以上的群众转型到旅游业中来,闲置人员得以充分就业,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旗平均水平。

第二波参加婚礼的同学一行十人,分乘二辆车于十七日从经棚出发赶往乌兰布统。一路上,随风而扬的积雪几次挡住我们前行的道路,假如我们的坐车没有雪地轮胎,恐怕就得打电话请求救援。其实我们心里并无从担心这些,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在风雪交加的极寒天气,旅游区的道路上也不断车辆人流,善良的出行者们人人都是救援队员,不分地域,不分事由,都会出手相助。乌兰布统的品德,就是这样。

我们这一波赶到小红山子嘎查后,八骏马和先行的同学早就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很多,老同学开办的宾馆已经住满了,我们被安排入住另一个宾馆“安哒宾馆”。“安哒宾馆”这个名子起得很有学问。“安哒”常写成“安达”,相当于结拜兄弟,汉族的说法叫义结金兰,拜把子,蒙古族的说法叫拜安达。一般都是双方互赠珍贵小礼品,表示拜安达。两个部落领袖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于军事同盟,政治上的互助关系。当然一般人家就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如果安达关系破裂,双方各自取回各自的信物。在蒙元历史上,拜安达的人很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札木合就拜了安达,最后因政见不同,札木合最后死于成吉思汗之手。在我写的《纵横察哈尔》中,对这段历史有过史话般的描述。

为同学置办的接风宴在当日晚上进行。两桌同学,喝得一蹋糊涂。就这样,婚礼前的热身运动,在呼噜和调侃声中进入了梦乡。

迎宾

十八日是八骏马为儿子举办婚礼的正日子。7点半,在同学的敲门声中,我醒了。数九寒天的乌兰布统草原天色刚刚放亮。行步于村落之中,不时地能见到一些身着白羊茬皮袄、腰系彩带、头戴羊皮帽的年轻人骑着蒙古马从身边急驰而过。问及当地乡亲,才知小红山子嘎查的马队正在集结,原来马队迎亲也是这次婚礼的一个重要程序。

深冬的乌兰布统,始终被幸福包裹着。尽管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但雪雾连绵的街道和小巷,到处都泼洒着浓情蜜意,欢呼雀跃的人们俨然忘记了寒风的凛冽。

八骏马家传来了马头琴声和草原长调。我们的早餐也被支宾限定为半个小时。

八点四十分,在远离村落二华里的路上,马队终于等到了前去接亲和前来送亲的车队。猎猎马队前行开路,款款车队隨后跟行,村口烟花鞭炮齐鸣,身着盛装的秧歌队在铿锵的鼓点声中排摆着花样T步,此时的乌兰布统草原又一次沸腾起来。

 

“窗户纸糊在外,草坯房子篱笆塞,烟囱砌在山墙外,南北大炕对烟袋,嘎拉哈决胜败,摇着秋千真自在,唢呐花轿等在外,新郎骑马娶真爱。”这首童谣就是关东一带民风民俗的绝对写真。

在乌兰布统生活的人们大都是“闯关东”走过来的移民后代,诚然,光耀百世的关东风情到现在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且让人叹为观止。如今,勤劳朴实、忠诚厚道、热情好客,经过蹉跎岁月沧桑洗礼的乌兰布统人们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土地上,倾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关东民俗文化产业旅游村,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凯歌。

婚礼

我想象着在乌兰布统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

在绿色的草原上,响起悠扬的马头琴声,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成群牛羊在清澈的小溪旁栖集嬉戏。乳白色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围坐在蒙古包旁。

伴着欢快的音乐和马蹄声,男方的迎亲队伍由新郎、伴郎、媒人、主婚人、亲友、祝词家(歌手)等数十人组成,一路上有说有笑地来到女方家。此时,女方的亲人们,给男方亲友献哈达、敬酒、互相问安。接下来,按照蒙古族传统习惯,新郎由主婚人陪着给神佛点香、敬酒、磕头。

敬神仪式结束后,由男方主婚人赞礼,并介绍新郎叩见岳父岳母及其诸位尊长。片刻,女方摆好酒宴,款待新郎、迎亲人员及双方亲友。此是在女方家的头一道宴,即求名问属宴。女方参加的人员除亲属外,还有善于对歌的嫂子。通过求名问属,女方与男方祝词家展开喜剧式的对歌。嫂子要以攻为守千方百计难倒对方,对方祝词家又穷追不舍,想尽办法战胜嫂子,整个过程形式生动活泼、激烈,对唱诙谐幽默,情趣盎然。求名问属宴过后进行的是献茶歌。经过献茶盘古,女方家开始装扮新郎,盛赞着装。按照女方母亲的吩咐,女方的嫂子手拿银碗,碗内盛满粮米,走到蒙古包中央,用粮米画出吉祥图案,之后给新郎换衣服。新郎在女方妹妹们的推拉下走到嫂子跟前,把脚抬起来,嫂子先抢下一只靴子,让新郎一只脚蹦跳,新郎求饶作揖,而嫂子却一把将新郎推倒,让众姐妹抢另一只靴子。好半天才给新郎换上新靴子,接着在给新郎换新衣服扎腰带时,女方的嫂子和姐妹们从两边使劲勒新郎的腰,使新郎气喘吁吁,连连作揖求饶,直到女方的父亲出面喊:装扮新郎的过程才算结束。

晚间举行的沙恩吐宴是女方家设的第二道宴,也是新娘出嫁的宴,离别的宴。席间,新娘、新郎、嫂子和姑娘们围坐在一桌。先唱《沙恩吐宴歌》,之后女方祝词家手端一只大木盘,快步上场,盘内装有红布包裹的羊嘎拉哈和一大块肥羊胸脯肉。羊嘎拉哈被弹向桌中,席上众人哄抢嘎拉哈。本来应该归新郎的那块象征着儿女联姻的沙恩(俗称嘎拉哈),在女方主持人的有意偏袒下,总是被新娘的姐妹夺得,于是,女方的嫂子用刀割下一大块羊肥肉,叫新郎吃,又不许新郎动手,结果新郎被嫂子戏耍得满脸羊油,连连作揖、点烟、求饶。此时,善歌的男方祝词家唱道:小小的嘎拉哈,连着骨头连着筋,只要嘎拉哈在,大腿小腿不能分。小小的嘎拉哈,连着血肉连着心,只要嘎拉哈在,连着男女两家亲。边唱边向对方索要沙恩,一直唱到《报时歌》,女方的姐妹们才无可奈何地把沙恩交给新郎。此时,启程的时辰到了,新娘与父母、姐妹们泪眼相望,依依惜别。闹了一夜的亲人们骑马赶车,护拥着新娘,踏上了送亲的路程。送亲队伍启程了,女儿的父亲站在院中望着远去的女儿背影,久久不肯离去。

但可惜的是同学家是汉族,虽然在草原,但也要按汉族习俗来进行,虽少许遗憾,但婚礼进行的却喜庆热闹。新娘接到家后,婚礼即行开始。在主持人有声有色的唱读下,新郎新娘手拉着手先拜男方父母,后拜男方至亲长辈,男女互送信物,最后再入洞房,永结同心,成就一门天地姻缘。

乌兰布统的文化厚重,来源于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悠久的历史;旅游村的文化时尚,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理念贴近了时代脉搏。 

在农村,由于屋里设席的场地过于拥挤,一般都在院子里设流水席款待至亲、好友、同学和乡邻。内蒙古东西部的农村从古一直延续这种习俗,家家都是如此。第一波客人吃完喝完,收拾饭桌,重新再上一桌同样的酒菜,下一波客人入席开宴。这种喜宴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八骏马一家的喜宴也是如此,只不过婚礼在自家饭店进行,喜宴也摆在饭店里。

喜宴内外全是浓浓的乡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说笑声淹没了音乐。主人宾客放松自如,陶然自得,处处显露着乡野的粗犷与无羁,人人张扬着乡村的憨厚与爽直。把盏盛迎家乡的风土人情,举杯畅聊邻间里弄的神人快事,杯水席间处处洋溢着醉人的春风。

时间在走,年龄在长,乌兰布统的光影一直是我的念想。这种念想是生命冲程中永恒的光波,也是一种不灭的希望,不管轮回多少年,不管途往多少事,总有花开,永留馨香。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艾旻
作者简介

李冠男,赤峰克什克腾旗人,现工作于乌兰察布,专业作家。代表作《脉动长河》《云河》《宴殇》,多篇作品结纳成《雪原·青萍·红叶》文集。

合作

红桃,原名陶旭东,内蒙赤峰人,公司企管,爱好文学,在报纸及刊物、网络文学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及其它文章。人生座右铭,享受文学带来的美感。

克什克腾

微信号:kskt1504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