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占勇作品两篇 | 《灯官儿》(小小说)《刻在纪念碑上的三叔》(散文 )

 克什克腾 2020-10-16

公众号名称前为赞赏帐户

原创平台

 灯官儿(小小说)

文 ∕ 迟占勇

好几年没在家乡过元宵了,好想。尤其是家乡的元宵灯会。

家乡的灯,样式上,没有城里的花样多,制作也没城里的精制、气派。但我还是更爱家乡的灯,爱她的自然大方,爱她的大红大绿,更爱那种透着泥土气息的、古朴的、祥和的气氛。

家乡的灯,是由各家出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姑娘举着,挨家串户拜年。

远远的,灯来了,像条火龙。喇叭悠扬,锣鼓震耳,欢声笑语。天上,一轮明月正圆。

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在家乡过了一个元宵节,看了久违的灯会。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灯会多了一个节目——灯官查灯。

灯官,又称四老爷。过去官设七品,可见四老爷比县太爷的权还要大。据说灯官在元宵节期间还真有所在官位的权利。

四老爷查灯又叫“灯官会”,源于宋代,由灯官、灯官娘子、师爷、丫环、乐师及担班、抬杠、打旗等组成,他们随着锣鼓镲的伴奏声踏步扭跳,边走边舞。灯官独坐杆轿,东瞧西望,以示查灯,灯官娘子倒骑驴,手持巨型烟袋,滑稽幽默,趣味横生。每到一家,都由灯官念上一遍吉祥话,东家赏钱,丫环谢过,开鼓顺轿,进入另一家。

失传多年的灯官会,今天又兴办起来,但规模和仪式都简单多了,而且灯官也今非往昔。老爷子老太太看后慨叹:“现今儿的灯官,哪行?看人家李三那会儿!”

李三何其人也?

李三,响当当顶呱呱一灯官也。

那时,如果有人问:“李三是谁?”家乡人肯定说:“你不是此地人吧?”

灯官李三,其时正值壮年,身高一米有七,适中身材,面色微黄,唇白齿薄,二目有神,声如珠落玉盘。袭一红袍,头戴纱帽,髯飘胸前,好一个干净利落的四老爷!

灯官李三传说多矣。

东村里寡妇年老多病,身边又无儿女,元宵佳节,躺在床上泪眼对明月。忽然鞭炮齐鸣,喇叭吹锣鼓敲,昔日凄凉的小院霎时排满大大小小的灯笼。灯官李三下独杆轿,抖袖整帽,拱手作揖,给李寡妇拜年,并念了吉祥辞,抑扬顿挫,其情感人。末了,他把点心和十几元钱送给李寡妇,还在小院撒下用纸捻儿浸油做的小灯儿。

李寡妇跪在满院的小灯中,感动得直喊“四老爷大恩大德!”

灯官李三慈悲满怀,又滑稽幽默。

李三的一个叔伯大嫂生性活泼,泼辣伶俐,与小叔子常开玩笑。

这年元宵节,李三的灯会来到她家,这女人与李三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把个尿壶拿给李三:

“四老爷请用茶!”

这李三心里又气又笑,但他不动声色,眼珠一转说:

“谢谢东家的茶!东家,本官久慕你家的旱烟,今天给本官装袋抽抽。”说罢伸手从灯官娘子手中拿过一个巨型大烟袋。当嫂子的敢怒不敢言,周围还站着那么多人呢!她把刚刚晒好的一笸箩烟叶都倒入那个巨型烟袋还没装满呢。这李三笑道:“瞧东家,连点烟也舍不得给装满!”回过头去叫两个丫环:“来,东家刚才对本官说了,她要给你们每人十块赏钱,还不快快谢过东家!”那两个丫鬟聪明伶俐,走过来齐刷刷跪下,冲女人磕了两个头。这当大嫂的本想和别人一样,给两角钱打发了,谁知这该死的李三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戏,咬了咬牙,自认倒霉。

聪明气盛的大嫂这次让小叔子占了上风。

更富传奇性的还在后面。

据说,两灯会一般是不能相遇一家的,如果一旦相遇,两个灯官就必须互相问答,如果谁答不上来,那么谁这一年运气则不佳,并牵连他的灯会其他人。

这李三一般是不怕遇到灯会的。

可是有一年,他却卡了壳了。满面尴尬的李三对站在对面得意洋洋的灯官说:“本官有要紧事在身,恕不奉陪,等三天后本官给你答复!”

三天之后,那个灯官真的收到一封电报,他还想:这李三,还动了真儿了。匆匆打开电报:

“岳父去世,速来!”

他傻了眼了!

这李三也呆了。

“真有这样的事?”

这虽不关李三什么事,可他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

李三从此不再当四老爷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李三,现在已是七十多岁的白发老翁了。但从他看灯会时的眼神中,还可依稀找出当年灯官李三的影子。

刻在纪念碑上的三叔(散文)

文 ∕ 迟占勇

那天,当我和妻子从南山公墓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单中发现“张显和”这个名字时,禁不住叫了起来:“是他,我的三叔!”我们伸手在冰凉的大理石上抚摸着这个名字,就仿佛抚摸着三叔那健康而年轻的面孔,摸着那富有弹性的肌肤。泪水,禁不住悄悄地流了下来……

1946年8月,年轻的三叔应征入伍。据说当时是要岳父参军的,但那时岳父已娶妻生子成了家,三叔说:“二哥已有家小,我单身一个,让我去吧!”三叔参军后,奶奶非常想念他。有一次,一支部队路过我村时做短暂停留,奶奶向他们打听三叔,他们不知道三叔,但他们说:“你老就把我们当作你的儿子吧。”奶奶真把他们当作亲儿子般看待,搬出新被子给他们盖,做最好的饭给他们吃。

又过了半年的时间,同村的几个与三叔一起参军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告诉奶奶,他们与三叔一起打隆化了,太激烈了,久攻不下。他们叫三叔跟他们一起回家,可三叔很坚决地说:“你们走吧,打不下隆化,我不回家!”

这是家人所知道的三叔的全部消息。

五十几年了,虽然解放后政府也把我们按烈属待遇对待,可三叔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却始终是一个谜。他到底是死活,既是死了,到底坟墓在哪儿始终也不得而知。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我到了民政局,经在那里工作的朋友的帮助下,我在优抚科从一本厚厚的烈士名册中,终于找到“张显和”的名字,书里这样记载:

张显和,宁城县热水乡娘娘庙村人,1946年8月参军入某师十六旅炮兵团二营六连。1947年7月在参加隆化战役时牺牲。

纪念碑上的“张显和”真的是我的三叔!

哦,三叔,三叔,我们终于找到你了!三叔,你寂寞吗?原谅我们,这么多年竟没来看看你。但是,三叔,我想你不会寂寞的,每年有那么多人来祭奠你们。

又是一个春天,我再次来到这里,那满山的杏花开得可真热闹啊!那一定是你们年轻的魂魄所幻化吧!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平平安安的生活着的人们,从心里深处升腾起一种自豪感,因为我的三叔刻在纪念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