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篇小说 | 来生石

 克什克腾 2020-10-16

学江最新”赤峰系列”短篇小说力作之三 ——《来生石》,赤峰人讲赤峰故事,诠释赤峰精神!

来生石

这城市的前面有一条河,音河。

音河的上面有一座桥,观复桥。

桥是石拱桥,取后面红山上的石头砌制而成,赤红色的。传说有两千多年了。桥很平常,一个大大的弧形而已,桥的两边分别有十二个凸起的方形石头,与下面的石头连在一起,算是栏杆。

城市的后面有一座山,山是赤红色的,整座山有七个山头,靠着北面的那个山头最高。最高峰的最高处,有一盏灯,红色的,夜晚的时候,灯亮了,照红了半个山峰,在城市的上空。在城市里,不管走到哪个角落,都能看见那盏灯,和那个红色的山尖。

城市里的人们说,有了那盏灯,走在城市里,就踏实了。

我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是在一个下午,阳光照在城市后面的山上,我看见了那个最高峰。觉得人们对我讲的真实不虚。

这个地方有一种石头,叫巴林石,巴林石中的极品是鸡血石。我来寻找石头。

当我跨进石头店的时候,前面那只脚的脚尖踢到了高高的木制门槛,啪的一声,很清脆。我心里想着石头店的名字,来生石阁,好像是来生石阁。我又退了出来,看石头店上面的木制牌子,是来生石阁,棕色的牌子,墨绿色的字,草书。当我第二次跨进石头店的时候,后面那只脚的脚跟碰到了木制门槛,噗的一声,很浑厚。

石头店的主人抬起头,说,对不起。

我说,对不起。

石头店的主人说,其实,你第二次进屋的时候,应该知道这门槛很高的。我说对不起。

主人笑了一下,不无奈,不生硬,不讨好,也不热烈,还算温和。

我说,来生石?我听说过三生石。

主人说,那是传说。

我说,那么,有没有三生石?

主人说,没有。

我说,那,来生石呢。

主人看看我说,不知道。

我说,就是啊,不知道。

我们相视而笑。

我说,这城市怎么到处都是书店?

他回答,这才叫城市。

我说,这城市怎么到处都是石头店?

他回答,这才叫我们的城市。

我说,这城市怎么到处都是玉店?

他回答,美石为玉啊。坐吧。

我坐下来。

他说,喝茶。一缕茶香飘给我。

我想知道来生石。

好吧,店主人说,这店原先不是我的店,店的主人叫安可道。

安可道只身一人,快八十岁了吧,不知道究竟。

安可道有一个学生,他只收一个学生,教他画画,写字,学中华文化。这天,学生放了学,来到老师这里,放下书包,学画画。老师说,你学画画,不能只学画画,还得知道画外的事情,我今天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讲一个唐人传奇故事。

一个和尚号圆观,一个富二代叫李源,他们是好朋友。两人每天谈书论道,三十年,友情甚笃。之后,李源捐献了所有的家产,搬到寺里住,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悟道渐深。寺里待久了,两人相伴,历揽名山大川,走了一程又一程。回来的时候,李源不想走回头路,要走水路,圆观不同意。李源却坚持,圆观只好随缘。路上,井边,遇到一个孕妇。圆观说,这孕妇怀孕三年了,没有生。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我的来生,什么时候我和孕妇遇见了,孩子就该生了,我也该走了。李源很觉懊悔,可是,已经见面了,随缘吧。当日,孕妇生了孩子,圆观圆寂。圆观对他的朋友说,一切都是随缘,十二年后,杭州天竺寺外一见。洗三的时候,李源去看孩子,孩子竟然朝李源一笑。十二年后,李源来到了杭州天竺寺外,见一牧童,两人一见如故,牧童给李源唱了好多枝竹词,其中一首是: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学生说,我就是那个牧童。老师说,这都是传说而已。

学生说,咱家的来生石,可有传说?

老师说,我们都是凡人。

老师看学生的作业时,却发现了一则广告,大街上发的,印刷精美,雅致。

广告上说,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在红山大剧院举办端午诗歌朗诵会,希望广大诗歌爱好者踊跃投稿,广大朗诵爱好者踊跃参加,也欢迎有识之士鼎力赞助。

广告上赫然写着这样两句话:

诗的国度不能没有诗的灵魂。

浪漫的城市不能没有诗的声音。

安可道读了两遍,手就颤抖起来了。

学生说,老师!老师你没有事吧?

老师说,你放学了,可以走了。

老师关了店门,把自己锁在店后面的屋子里,一夜没睡。这来生石阁其实是一间不算小的屋子,前面只是间出一小部分作为石头店,后面,是安可道的书画屋兼卧室,再往里,是厨房。

第二天,一首诗投给了诗歌朗诵会筹委会,一同送去的,还有一万块钱。人家说,登记一下姓名吧。安可道说,不必。那诗呢,总得有作者吧?安可道说,诗若好读,何必知道作者?《诗经》的作者都是谁?就写佚名。

大幕徐徐拉开,蓝色的波光中,音乐渐渐响起,衣袂飘飘的屈原徘徊在江水边,失魂落魄。渔父问屈原,屈原答渔父。

说到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台下寂静一片。

问答到最后,渔父长声呼唤,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灈我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灈我足。节目漫漫结束,台下沉默片刻,然后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接着是本地诗人的作品,宽大的背景,精彩的双人舞,衬托出缠绵的气氛。

一曲春江花月夜,把诗会推向一个小小的高潮,音乐轻恻,场景凄美,再加上女演员恰到好处的诠释,给人以宇宙茫茫,人世沧桑的境界。剧院幻化成浩瀚的宇宙,一轮月亮高悬空中,大江东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世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无边的感叹在整个剧院里流动。

安可道想,真是宇宙无尽,人世悠悠啊。好!

掌声响起。

回头看去,整个剧院都坐满了人,连过道都站了好多人。安可道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年代,一个诗歌朗诵会能有这么多观众。他的血有些沸腾起来了。

朗诵会分五个篇章。掌声不断。

当听到主持人说出自己诗的题目时,安可道差一点站起来,他强迫自己坐好,听主持人报下去――我们的红山,我们的依恋,我们的依托,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力量。下面是诗朗诵,仰望红山。作者,佚名。

在红山的大背景中,一男一女走上台。

男:依山而居

我背靠先民的记忆

女:面山而立

我探寻远古的消息

男:一座山,撑起一个人群的思绪

女:一座山,经风经雨,顶天立地

男人浑厚,粗犷,刚毅;女人清亮,温和,坚定。

安可道站了起来,又坐下。

女:我携过一条河流的澎湃仰望你

男:我挽起一脉山岳的雄壮仰望你

安可道跳了一下。

诗到最后――

男:你的头上,是深邃的星空

女:你的脚下,是广袤的大地

男女:一轮红日,喷薄而起

在你坚实的依托里

一条大河

滚滚东去

......

安可道终于站了起来,欢呼。全场都站了起来,欢呼!

接着是领导接见演职人员,安可道的眼睛一点也没有离开过朗诵自己诗作的女演员。他发现女演员与领导握手的时候,摘下了白手套,而接见结束,走下去的时候,把手套掉了。安可道窜上台去,捡了手套,装进自己的衣袋里。

从此,安可道的生活开始了新的状态。

年近八十的安可道,像鼓起风的帆,行踪无常,跃跃欲试。

当他出现在一个酒吧的时候,他的对面正坐着那位朗诵他诗歌的女演员――静姝,而她根本不认识他。

就在这之前,他接到了诗歌朗诵主办部门一个女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说,诗的朗诵者静姝觉得他的诗非常好,想和他见个面。他说,我没有时间,真的没有时间。

安可道坐在静姝的对面,慢慢地欣赏她。

然后,安可道从包里取出一个小本本,在上面划拉一会儿,再神秘地装起来,消逝。

巴林石产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叫巴林的地方,巴林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巴石中的极品,就是鸡血石。巴林石的石质比较坚硬,坚硬中又有些温柔,可用来雕刻,做印章。巴林石并不是像水晶那样透剔,安可道说,过于透剔的石头是肤浅的。巴林石中还有一种叫冻石,细腻而不甜腻,通透而含蓄,光亮而深沉,安可道说,那是深刻。安可道对他的学生说,就像这来生石,它是有灵性的,甚至不需要想象就能让人感觉到它的灵性。石头这东西是用来观赏的,可是供观赏的东西如果不能蕴藏着一种深刻的、能走进人生命深处的博大内涵,观赏毫无意义。

学生看着老师,似懂非懂。

老师说,这些话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先记着,就像我教你的那些古代诗文。它们像石头的灵魂一样种进你的心里,在以后的生命旅途中,它会不断地以一种生发的方式,从你的生命深处走出来,渐渐化开,开化并丰富你的生命,滋养你的灵魂。

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观赏那块石头。这是学生第一次看到这块石头,看得恍恍惚惚。

石头以黑色为主,配以蓝、绿,高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有一抹红色,像一块围巾,从石头的上面折下来,一边长,一边短,在风中飘着,占据了石头的上半部分。安可道给这块石头取名来生石,不知道还有什么寓意,他只是对他的学生说,这石头上飘动的围巾,像人的灵魂。

老师似乎调动了生命的一切欣赏这石头,学生看见,那石头上的红围巾,飘进老师的眼睛里去了。

安可道的来生石阁,里面的石并不多,出色的就更少,所以他的生意并不是特别地好。但这块来生石,安可道却极少拿来示人,除非特别激动的时候。

中秋到了,中秋的诗歌朗诵会,主办者听从了一个叫佚名的作者的建议,朗诵的地点选在了城市中心的一个广场,这个广场设计很有些意思,整个广场是个圆形的,其实是看上去是圆形的,广场外面的地方被人们的视觉忽略了。广场的北侧是一个半圆形的湖,湖的北侧,有一个半圆形的舞台,直通到湖里,像水中的半个月亮。湖和舞台的对面,是一道一道弧形的台阶,像水的波纹,一直延伸到广场的尽头。广场的四周,是高大的柳树。

这一回,安可道没有从学生的书包里发现广告,他早早就打听到了举办中秋诗歌朗诵会的消息,便打发他的学生,送去十万元赞助费和一首诗。主办方强烈要求赞助者留下姓名,学生说,我的老师只告诉我把钱和诗送来。

安可道得到了两张第一排的票,几步之遥就是那湖了。安可道和他的学生坐在一起。在这里,抬头就可以看见红山,红山上的那盏灯高高地悬在空中,守望着城市里的人们。安可道说,哦,红山!

月亮慢慢升起到了空中,朗诵会渐渐达到了高潮。

月光,灯光,音乐,喷泉,丽人的倩影,优美的诗行。主持人说,这个夜晚美不胜收。主持人说这话的时候,诗歌朗诵会就快结束了,安可道知道,自己写的那首《感觉红山》和那个女人,就要出现了。

当我仰望你的时候

你是高不可攀的神圣

当我感觉你的时候

你是俯首可拾的意象

哦,红山

静姝带着这几句诗款款走上舞台,台下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细水如珠,夜色如银。

这次朗诵安可道的诗的只有一个人,安可道就是按一个人朗诵写的诗。女主持人穿一身宝石蓝的旗袍,美丽的曲线在月光下流动。安可道的诗句,在女神的口里缓缓流出,缠绕在安可道的身边。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

我的感觉

因为你的雄壮而厚重

你的雄壮

因为我的感觉而灵动

也许是走进了诗的意境里,女人诵读着,安可道慢慢地站起身,朝前面走去,像一个幽灵。安可道只走了几步,就把自己掉进了水里。水花四溅,水中的月亮给搅乱了。

安可道在自己的石头店里发了几天烧,就过去了。只是这城里传开一个笑话,说是一个老者听着诗歌朗诵,就像当年的李白那样,去水里捞月亮,掉进了水里。或者是那老者想走近处看看那个朗诵诗的女演员,忘记了前面还有水,就掉进了水里。

学生把这个传说告诉安可道时,安可道说,这个故事很美。

中秋诗会不久,主办方收到了一笔巨大的捐助,有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捐助了一块价值昂贵的巴林鸡血石,据市场价估算,这块石头至少得值三百万。

学生问老师,是您吗?

老师说,不知道!

静姝来到店里的时候,安可道正在店里,在后面的画室,一边画画,一边听诗歌朗诵。静姝喊,有人吗?安可道没有听见。学生在外面,学生说,老师在后面。静姝又喊了一声,有人吗?安可道走出来,愣了一下,或者,他拿着画笔的手哆嗦了一下。

静姝说,您是诗人。

安可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静姝说,我朗诵的诗是您写的?

安可道摇了摇头,没有点头。

静姝说,钱是你捐的?

安可道摇了摇头。

那块石头也是你捐的?

安可道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然后,摇着头说,不是。

静姝说,我要和你好好谈谈,我还要采访你,我带来了记者。

安可道盯着静姝看了半天,真是太,太,美,奥,太不可思议了。怎么,怎么会是我呢?不不,不是我,我还有事,有事,我走了。安可道走到门口,回过头来看了静姝一眼,又看了一眼,嘴唇哆嗦了一下,走了。

老师回来,学生说,老师,到了背诵时间:

关关雎鸠,

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

君子好裘。

学生看看老师,接着: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老师说,下课了。

这个城市迎来了又一个诗歌朗诵会,元宵诗会。

元宵节。雪花飘在城市的空中,城市里到处挂了红色的灯笼,鞭炮声把城市响得沸沸扬扬。只在城市后面的那座红山,深沉而静默。依旧红色的山峰,大雪中遥远而深邃。大剧院里,一片宁静。

元宵诗会就要开始了。

各级的领导都已经到齐。两次大型诗会轰动了全市,也轰动了领导,今天,市里的领导特意来参加诗会,说,一座城市,有诗歌才有精神啊。

主持人介绍了领导。又介绍说,今天,我们这次诗会之所以能够顺利举办,要感谢一位老人,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其实,我们已经似乎找到了他,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那么,就这样依照老人的意愿,让我们与他保持美丽的距离好了,这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诗行。他为我们捐助了他心爱的价值连城的鸡血石,作为我们诗歌朗诵协会的活动基金,还为我们创作了优美深刻的诗歌。他是我们这座城市诗和美的使者。在此,我们要向这位默默无闻的诗歌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们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瘦弱丑陋的老头儿坐在了第一排。

这又是一次美轮美奂的诗歌盛宴。

不知不觉,外面,大雪已经覆盖了整个城市。

诗歌朗诵到了最后,静姝出场了。

一身淡紫色的旗袍,窈窕着诗一样的身姿,在变幻的灯光下,是一个女神,一缕雾气飘来,轻轻地吐出了第一句诗,全场,掌声四起。然后,复归于宁静。

我的红山

我的女神

让我在你博大的气象里

静静地死去

然后,化作一片白云

轻轻地蒸腾在

你的博大的气象里

当诗歌朗诵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安可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人们看见一个瘦小丑陋的老头儿,向舞台奔去,到了舞台下面,一窜,没有上去,再一窜,倒了下来,旋转过来的灯光,正好照着他,乱蓬蓬的头发,长长的白胡须,瘦小,像个孩子。这时,两个高大的保安冲上去,架着他,扯出场外。这老头嘴里叨念着,我想看看她此时的眼神,我想看看她此时的眼神……

第二天下午,学生来到来生石店,店没有开。第三天也没有开。学生觉得有些不对,就找来了父亲,父亲觉得不对,就找来了公安的干警。

打开来生石店,店没有什么不同,那些不怎么出色的石头,一块也没有少,店里似乎还回响着轻轻的音乐。再往里走,人们惊呆了,安可道静静地躺在床上,已经过去多时了。整个屋子里,挂满了一个女人的画像,大的,小的,正面的,侧面的,微笑的,凝思的,品茶的,说笑的,穿旗袍的,穿裙子的,蓝色的,紫色的……

人们认出,这女人就是那个朗诵过安可道诗作的静姝。

有一个最大的画像特别显眼,画面上是那女人朗诵诗歌的样子,一身宝石蓝旗袍,丰满圆润的身材,似有似无的微笑,或是在深思,或是在回味,似乎有一句诗正从她的口中,轻轻流出。

画像的下面,有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是一付白色的手套,和一个话筒,画像的上面,挂着一个红色的围巾,就像安可道捐献的石头上面飘着的样子。

画画的桌子上,有一幅画,几近全裸,只有一块红色的纱巾,从上面飘到下面,正好遮住了应该遮住的地方,若隐若显。可是画好像还没有完成,一支画笔醮了颜料,放在桌子上。细看那画,一只眼睛流利传神,另一只眼睛,恍恍惚惚。

人们推断,这最后一笔,是用来点睛的,可能是画家太激动了,那一笔终于没有点上去。

电脑里,音乐声中,循环播放着静姝朗诵的诗人安可道写的诗:

我的红山

我的女神

让我在你博大的气象里

静静地死去

然后,化作一片白云

轻轻地蒸腾在

你的博大的气象里

这就是来生石的故事。

我来找石头,可是,我想,除了来生石,再也找不到那样美好的石头了。

离开来生石阁,暮色苍茫,红山上面的灯光,映照着这座城市。穿过一条一条的街巷,我似乎听到了诗歌的声音,一声高,一声低,一声近,一声远,在城市的灯光里飘来飘去。我向音河走去,站在观复桥的上面,吹着清清凉凉的风,感受着河水慢慢流去的声响,我想:这真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啊,我会再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