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就是写代码,按照既定的软件设计实现软件需求。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如果有了好的详细设计,编程似乎只要敲敲代码就可以实现一个质量不错的软件。这样看起来,似乎编程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和先进的方法。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妨先来看看有哪些先进的编程方法吧。
对于过程式编程,就要选择C语言;对于面向对象编程,就要选择C++语言。这是编程最基本的要求了。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自顶向下和逐步求精的设计思想、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可以提高过程式编程的质量。
动手编程之前,应先考虑可重用代码。使用经过测试验证的可重用代码,既可以提高编程效率也可以提高编程质量。
编程也要考虑安全性需求。
简单性原则可以帮助提高软件的可靠性。编程时应尽量使用简单的代码来实现软件的功能。
复杂度越高,软件质量越难控制。
增加软件的可读性,会帮助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通过静态分析,可以帮助去除一些不符合编码规范的逻辑错误。
在编程的同时就要考虑测试。
除了静态分析,代码审查也是保证编程质量的重要技术。
对于变更后的代码应通过代码审查确保其编程质量。
随着系统的升级,组织面临着对原有的软件进行改造的需求。如果对软件的改造涉及到软件的主要功能,那么就不应该只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要考虑对整个软件的架构、功能是否做调整。
在对软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考虑对原有软件中经常出问题的模块进行优化、重构。 以上是《软件工程最佳实践》中提出的13个编程的先进技术。除此以外,书中还给出2条提高编程质量的建议: 一是加强个人的技能和细致的专业训练;二是坚持进行同行审查或由其他专业人员来检查代码,也有助于提高编程质量。 在我们实际的软件工程活动中,已经采用了上述部分的提高编程质量的方法,但如果在后续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发现仍有软件缺陷是在编程阶段引入的,不妨考虑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编程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