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敏捷只是我们日常的工作方式而已

 东北十三少 2020-10-16

敏捷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

敏捷,一看到这个词汇,人们的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简单、快速,又有效果。

对于任何一个开发组织来说,它都具有足够的诱惑力。

所以,从GJB5000试点开始的时候,军软开发能不能应用敏捷,怎样应用敏捷就已经成为开发人员和GJB5000实施人员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有的组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用敏捷项目作为GJB5000A的试点项目,获得了肯定;有的组织想要推敏捷,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那些已经做出努力,取得成果的组织,让人欣赏,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敢为天下先。

那些想做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组织,你只是缺乏足够的勇气。

敏捷最该实施的是它的价值观

实施敏捷,就是要把开发人员的精力集中于交付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要去掉一些条条框框,去掉一些性价比不高的实践,怎么好用怎么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敏捷实践就是GJB5000的替代实践

你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适用你自己的简单、快速、高效的“敏捷”实践。

我们不需要再搞出一套敏捷标准来,必须怎样怎样才算敏捷项目。

再符合标准的要求,开发出来的东西不能让用户满意又有什么用呢?

不要为了敏捷而敏捷

有人拿面向对象的经历来做对比。

我没听过有人这么说:“今天我得赶紧去参加OO设计会议。”他们只是讲到:“我得赶去参加设计会议。

面向对象在诞生之初,经常会被程序员挂在嘴边,而如今它早已大行其道,在绝大多数适合的情况下,程序员都会使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不用专门提及。

终有一天,敏捷也会如此。

我们不会再专门谈什么敏捷软件开发,只是谈论软件开发。因为敏捷已经演变成我们的日常工作方式。我们不需要标题中带有“敏捷”的书籍,不需要敏捷软件开发大会,仅仅是软件开发大会足矣。

请相信:

作为概念的敏捷终将消失,而其本身将会获胜。它会成为我们日常的工作方式。

这正是:

敏捷其实也寻常,不用专门去声张

方法适合就采用,开发原本是这样

参考文献:程序之美系列:团队之美、项目管理之美,Andrew Stellman,Jennifer Greene,Scott Berkun,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