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正莲//幸福在哪里

 坤家hsj 2020-10-16

    幸福在哪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我很喜欢一首歌叫《幸福在哪里》,歌中唱到“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知识的宝库里,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读了学校发的《北大24堂幸福课》(以下简称24课)这本书,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对幸福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幸福是一种感觉。俗话说:“大象有大象的烦恼,蚂蚁有蚂蚁的快乐。”幸福就是真心地感到快乐。在《24课》的第一课第二章节《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中,周国平说:“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从小锦衣玉食的公主却天天抱怨饭菜的不可口,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当国家被攻破流亡在外,需要自己动手才能过上果腹的日子时,方觉得幸福、骄傲,因为她觉得“平平安安度过一天是多么的庆幸!”幸福和物质并不同步,拥有一切的物质并不一定幸福,而一无所有却能微笑着仰望星空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我经常看到微信圈里朋友们晒出的路边随手拍下的花草,久雨之后的晴天,爸妈精心准备的饭菜,孩子今天的点滴进步,老公节日送的礼物,挑灯陪伴学生加班加点的备赛……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感动于生活给予的一点点恩惠,你能说这不是一群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幸福,追求幸福,幸福指数很高的人吗?

我们房子不大,但我会把它收拾得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它就是我劳累一天的港湾;我们挣钱不多,但我们合理利用,丰衣足食,倒也知足常乐;我们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但我们在路上可以尽赏美景,春有百花冬有雪,便是人生自在时;我们工作繁忙,但我们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我们每天的辛勤付出,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四国字品牌的学校,这是何等的荣耀和自豪!其实真正的幸福与金钱无关,与高官厚禄无关。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和谐、生活的平静。

其次,幸福就是屏蔽更多的欲望。在《24课》第七课第一章节《把期望降到尘埃里,幸福即触手可及》和第三章节《贪心不足,就会败给欲望》中,胡适说:“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我们之所以忿忿不平,对生活充满抱怨,并非是受尽了委屈,而是对生活期望太高,期望落空后,自然感到心灰意冷。把期望值降低到尘埃里,你就离幸福近了,到时你会发现幸福的花朵触手可及。北大教授朱光潜认为,贪婪是人类苦恼的根源。佛家说:“少欲,则少烦。”儒家说:“无欲则刚”。我们也常说:“欲壑难填”。人在面对巨大的诱惑时,往往会丧失理智,像猴子一样紧抓着器皿里的桃子不肯放手,最终眼睁睁看着宿敌将自己生擒。一个人连个人欲望都控制不了,又怎么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对欲望的诱惑无法掌控,最终就会被它奴役而无法自拔,就会使得人们在一生中承受无数的心灵痛苦,就会永远无法感悟幸福的真谛!朱光潜指出,想要摆脱贪欲,首先就要从俗事中抽身,加强自身的修养,看淡名利、财富,不贪恋功利。林语堂说,懂得知足感恩的人更容易幸福。所以我们要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体悟人生,对生活多一些真诚,少一点抱怨,感恩生活,感恩他人,心里敞亮了,道路就宽广了。

幸福就是播种一颗平常心。在《24课》第十课第四章节《平常心态:得之勿喜,失之无忧》和第五章节《宠辱偕忘方可宠辱不惊》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一种现象,得到的东西就不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身边拥有着很多的幸福和快乐,拥有着美好的家庭,但是我们熟视无睹,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总是误以为失去的多过得到的,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我们不能放大失去的痛苦,也不能弱化得到的快乐,而要以一颗平常心态面对人生的得失,看淡人世变迁,不因世事冷暖影响心情,安然淡然地度过美好的每一天。

初中时我们都学习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都钦佩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两千五百多年前,生逢春秋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被迫周游列国,直到他68岁才在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回到了鲁国。在他眼里,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逝者,就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去不复返。于是他站在河边,面对连绵不断的东流水感叹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苏轼,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华魅力征服了无数崇尚中华文化的人。尽管他一生坎坷,屡次遭贬,但他都能在困顿中游历山水,领略自然山水之美,寄情山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羡慕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但他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很容易原谅生活。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有一篇微信文章《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讲到:苏轼非常善于发现生活的快乐,林语堂赞叹他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钱钟书杨绛一家三口都博学多才,但他们一生淡泊名利,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有一点点的快乐,他们都能把它变成非常大的快乐。别人都很忌讳谈到生老病死,但杨绛先生却坦然地说“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钱钟书一辈子没有接受过荣誉,法国总统曾授予他“骑士”奖章,表彰他对法国文学的贡献。钱钟书对颁奖者说:“对不起,我没有什么贡献,我从来不接受荣誉。”

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意味着不骄不躁,豁达乐观。年轻人,你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大把的青春”;中年人,你可以很豪迈地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丰富的阅历。”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拥有健康的时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心灵!”甚至当我们连心灵都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些最值得人们钦佩的人体器官自愿捐献者,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的生命仍在延续。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是建立在快乐工作的基础上。在《24课》第十七课《把工作当成享受,把苦役变成美差》中这样说:开开心心、精神抖擞地工作是一天,愁眉苦脸、满腹怨言地工作也是一天。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至少可以改变心境,就像我们不能改变天气,却可以调节心情。快乐工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俞敏洪说:“理想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创造的,世界上本身不存在理想的工作。”想要获得理想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含金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理想的工作不是索取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创造出来的,欲想穷尽千里目,你必须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好态度成就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谁就拥有了幸福。在教育教学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虽然已近知天命之年,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参加暑假网络教学技术培训丝毫不懈怠,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晚上加班加点,有一种不搞明白决不罢休的干劲。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勤奋好学才能不落伍,不落伍就会前进更有动力,有动力才能精神抖擞,满怀激情地去拥抱生活,拥抱自然,才能享受当下美好社会的福利,才能更好的与人分享幸福的点点滴滴。只要你因某件事情而感到满足和开心的时候,你的脸上就会绽放出幸福的光芒。不要因容貌平凡而自卑,我们可以修身养心,提升素质,充实人生;不要因年龄大了而放弃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不要因为工作时间长了就有职业倦怠感。希望我们大家都快乐地工作,用真诚的微笑去问候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学生,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人生。还要快乐地生活,时刻拥有一颗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爱亲人,爱身边的每一个小小的感动。

假如,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所在,那么,不妨在百忙之中,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跟着北大人感受幸福的真谛。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是那早上开车出门时的一声叮咛,是到了单位后报的一声平安;是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时的评论,是外出学习时每晚的一个问候;是围在父母身边一遍又一遍听他们讲述过去的点点滴滴,是孩子在电话里说的一切安好;是单位同事间的和谐相处,是学生一声老师好的真诚问候;是春天的紫藤花开,是秋天的丹桂飘香;是坚守讲台三十年的初心不改,是学校逐步强大的那种自豪感!幸福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它就在我们的心中!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