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过两宋,赵孟頫凭借什么跻身四大楷书之列?就在于它的飘扬

 艺素简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很多人都说赵孟頫的楷书不能叫楷书了,已经是行书了,这就是某些人的孤陋寡闻了。在他们看来,楷书就要跟欧颜柳的墨拓版楷书一样规规整整,否则就不叫楷书。像赵楷这样有着掉笔联毫的快意,当然就是行书啦。

那么行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据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的记录可知,“行书者,乃后汉颖州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他的说法是:行书是正书的一点小变化,就是比正书更简便容易书写。

赵孟頫 三门记 局部

南朝的羊欣,这位二王家的外甥,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之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这是说“楷书鼻祖”锺繇楷书的几种用处,第一种用在碣石铭刻之处,最庄重肃穆,最恭敬规整,魏晋以前碑铭大多都是这样的。

欧阳询 行书 千字文局部

章程书,是古时学童识字的教科书,是学习中的实用之书,最明确的特点是辨识性和规矩性。章,这里是规章;程,是规矩。章程书就是最讲规矩的书法。唐楷虽然都是碑刻,但都属于章程书。它少了铭石的恭敬,多了章程书的法度,号称法度森严。

行押书,是使拘紧的流美一点,一般用于快速书写记录。也是互通信息用的,比如书信,自己的会议记录。

唐朝的盛大,使得人们更注重规矩。唐朝的楷书,融汇了铭石书和章程书,创出不同体的楷书,供人们学习和使用。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无不如此,他们的楷书除了具备章程书的法度森严,欧阳询楷书的险绝,来源魏碑刻石书体。

赵孟頫 三门记 局部

欧阳询是跨隋唐两代的书法家,他的壮年时代距离魏碑的繁盛时期相去不远,受到北碑的影响也就很大,北碑的“方严遒劲”正是欧阳询险劲取法的来源。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欧阳询将魏碑体融入了森严的唐法和王羲之的骨力,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敦厚宽博,是颜体区别于别的书体的最明显的特征。他承袭王羲之的筋力,融合铭石书的恭敬敦朴,变右军的爽利为为浑厚,而来一代先河。

颜真卿 墨迹

柳公权的楷书,则是在颜楷的基础上,变碑体的浑厚敦朴,改用碑体的硬挺。使他的楷书比鲁公的筋书更具劲健之力,形成向骨力的最大趋近,也是前无来者的书法。

而唯独赵体楷书与唐楷的三人不同,欧颜柳所用基本相同,都是取章程书和铭石书相融合。或许碑楷中很难再有像唐楷三大家所用的特性,赵孟頫把目光投向了锺繇三体的另一体……行押书。

赵孟頫 三门记 局部

赵孟頫在章程楷书中,学着锺王小楷的法度,借鉴李邕碑体处理的方法,融行押书的流美入内。楷书立即飘扬起来,却正攻克了“楷书难于飘扬”之难。这种创新已经足以抵消其他的弱点,从而跻身几大楷书之列。任何人从赵楷学楷书,绝不会再难于“飘扬”。

颜、欧、柳在楷书加入了魏碑笔意,留一分王氏风格,形成了各自的书体。“善书者各得右军一体”,独赵孟頫或得右军二三体吧!所以说,赵楷里王羲之的笔法更多一些,与王氏一脉书风更接近一点。

柳公权 集字心经 局部

要说赵楷的不足,虽然有灵气,但是稍微显得有点拘紧。这和他的身份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有极大的相关,作为前朝的后裔,孝忠与后朝。难免会有不得施展的局促,只能蛰伏而生,活的拘谨,便没有了王羲之“如王谢家子弟”身上那种“不端”的“爽爽之气”。

不过赵楷应该是最适合书写时楷书,又有规矩,有不失灵动,艺术性也就更高一点!至于赵楷没有其它楷体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跟他孝忠后朝有关;另一方面,则跟后世重崇尚碑体有关。

赵孟頫 三门记 局部

这些当然不关乎艺术和技术,我们学习完全可以选择性不见。同时,最重要的是,赵孟頫这种学习书法的方法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继承古法,然后另辟蹊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