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位学霸状元如何培养,父母为何敢于放养:小学时就开始狠抓教育

 庭爸谈育儿 2020-10-17

说起高考的状元和学霸,我们深知这些优秀的学子,培养起来并非易事,往往都是家庭、父母、老师、学校共同精心培育十几年的结果。

有媒体采访了68位学霸的父母,结果有了三个没想到:

1、没想到,学霸并非死读书,很多孩子多才多艺,也很会玩;

2、没想到,父母绝大多数不是“控制型父母”,问到如何教育,常常回答:“好像没怎么教育”,这种“放养”,是怎么做到的?

3、没想到,“控制型父母”培养的孩子,成绩不达顶级,性格还不阳光。

那么,在这些学霸的身上,父母们都是如何做的呢?对于我们这些家有孩子的父母来说,又有什么样教育上的启发?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1、自律,来自于从小就培养的习惯,小学阶段成形

广西考出最好高考成绩的理科状元杨晨煜,英语数学双满分。谈起是如何培养出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杨晨煜的妈妈说: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养成习惯,家长要自律。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

这句话含金量很大,首先需要抓住时机养成习惯,进而是家长自律的言传身教,之后则是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那么,抓住时机培养习惯,最好是在3-6岁,次之则是小学阶段,没有好习惯,孩子以后学习只会越来越费劲。

唐楚玥的自律也非常出名,班主任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非常自律。

2、让学习成为兴趣,享受学习的过程,小学时就需培养

学习的过程,就像游戏通关,真正的高手,一定是享受这个过程。

兴趣让孩子快乐,而学习成为兴趣,也意味着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快乐,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会带着孩子去体验真实的场景与事情,让孩子能有感而发。

爱踢足球,会说10门外语,以697分保送北大的梁思齐,是如何做到如此优秀的呢?

梁思齐说,他对学习,喜欢钻研,做化学科代表时会细致研究各个方面,也会整体性的进行学习。

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享受。

3、培养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与眼界,最好不要超过小学时期

阅读有什么用?

很多父母觉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今后写作文时,有好词好句,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看书,纯粹就是应付学校和老师的要求。

看到别人孩子爱看书,还觉得看书没什么用,实际上,真正有见识的父母,已经悄悄的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上,从小就投入时间和精力。

父母的高度,已经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北京语文高考获148分的孙婧妍说起自己的经验,特别说到,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一些语感,语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而她的父母从小就给她读故事,培养她的阅读兴趣。

以726分考入北大的谢欣颖,家里在她一岁多时就开始订很多幼儿画报和绘本。

阅读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不给予孩子强大的压力,让习惯而不是责骂来让孩子学习。

适合这个孩子的方法,用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却有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不要盲目的迷信别人的经验,所有的教育,都建立在因材施教方面。

广东学霸张恒说,

“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好强又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会有些自满,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的教育”,我觉得这非常适合我。”

教育从来都是个性化的,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需要思考的方向。

5、从小播下孩子的梦想,梦想会成为孩子的指南针

唐楚玥7岁时,正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妈妈带着甜甜(唐楚玥小名)和其他三位小朋友,去武汉大学游玩,妈妈此行的目的,正是激发孩子心中的梦想。

看到妈妈鼓励一位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上武汉大学,唐楚玥问妈妈,考取武汉大学要多少分?妈妈说,至少要600分。

唐楚玥又问,高考满分多少分,有没有人得过满分?

最后,她给自己立下豪言壮语, 以后,她可能考720分,最低590分。

妈妈不仅没有嘲笑,而且记录在网上日记里,相约11年后见分晓,果然,实现了这个梦想。

梦想是孩子前行的指南,有了梦想,才让孩子有了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帮助孩子,点燃心头的这把火,照亮孩子未来的前程。

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说:“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小时候定型的,不仅仅是习惯,还有梦想。

6、点燃孩子的天赋,让先天的优势与后天的教育共同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与优势,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一步。

正如培根所说: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自然的花木,一定要顺着其生长的习性与特点,再辅以家庭教育来定型。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有没有发现天的家长。

发掘孩子优势最好的时期,莫过于幼儿时期和小学时期,一旦孩子超过12岁,很多习惯已经定型,对自我的认知更是固化,此时就像一块已经凝固的水泥,要改变的难度,可想而知。

7、学霸父母们的“放养”,是因为小学起就养成的良好学习力

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学霸们的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是宽松和信任的,就像朋友一样。这种就像“放养”一样的态度,令很多家长疑惑。

武亦姝妈妈说: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这是因为,当孩子的学习习惯成型,学习的内动力也有了之后,接下来的学习,主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进行,父母的角色,就从“执鞭者”转化成了“谈心者”,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给予开导和帮助,让孩子获得父母的安慰与鼓励,

换句话说,父母现在的轻松与信任,来自于小学阶段就打下的习惯与基础。

小学阶段,真有如此重要?

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笑容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学霸的成绩单里,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很大。

要想让孩子在未来成功,学霸们的父母,无不抓住孩子成长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而这样的时期是不可逆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唯有3-6岁和7-12岁这两个阶段,是孩子品性与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等到12岁青春期来临,父母再怎么发力,往往也不如孩子已经形成的强大的习惯更为重要。

培养孩子的优秀,早培养比晚培养好,会培养比虎妈狼爸好。

很多学霸总是说,父母并没有怎么管,背后只是因为,一旦习惯与学习动力形成,孩子进入到学习的自循环,此时父母就算放手,孩子也会“自动运行”。

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学霸一定是天才,我家孩子怎么能放手,一放手就垮,一收紧就烦,总是这样左右摇摆,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实在太苦太累。

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有好的方式,没有抓住孩子的习惯和时机,以致于投入大量时间,收获的却很少。

因此,如果你觉得家有小学孩子,或者是幼小衔接的孩子,务必要抓住这个培养孩子习惯的黄金时期,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内动力,摆脱学习靠推,作业靠骂的“后妈模式”。

希望以上的分享,对您有所启发,孩子未来的高度,来自于父母的格局,祝各位家长都获得有益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