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二部 家人春秋 第二章 父亲——一生坎坷的生意人(上)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原创:童迅

第二部  家人春秋

第二章  父亲——一生坎坷的生意人(上)

一  文理双修少年得志

父亲的少年时代,曾经读过几年私塾。除《论语》《孟子》之外,历代散文名篇也读过一些。什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啦,“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啦……很多名句不仅能背出来,而且能说清出处。

小时候我最佩服的是父亲写对子,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邻居们都陆陆续续把红纸拿来,让父亲给他们写年对。这是父亲极乐意的时候,因为这能展示他的才华。不用看本子,就能写几十副不重复的对子。但在我却是苦差事,因为需要不停地帮他磨墨、拉纸,手指都冻僵了。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他写的一副春联:“德积百年元气厚,书读三代雅人多”,一副婚联:“一丝连二姓之欢三从四德昌五世,六礼成七夕之会八鸾九凤庆十全”。此婚联巧妙的嵌入了十个数字,它是堂哥结婚时贴在我家大门上的,足见父亲对这副对联也是十分欣赏的。

佩服父亲的另一点是他的算盘打得特别的好,加减法一个人唱数,他用算盘计算,唱数的人声音一落,他立即就读出得数:几十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时间只有一两秒的差距,出错率极低。不说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人们单是看他那右手的五个指头,随着霹雳啪啦的节奏不停的在算盘上跳动,就有点眼花缭乱。

他有一个外号叫“二柜先儿”。“二”,是指他排行老二;“柜先儿”,是账房先生的意思。由父亲的“二柜先儿”,才类推他哥(我的伯父)为“大柜先儿”。因为我家生意的辐射半径为十几里,所以方圆十几里人都知道“大柜先儿”和“二柜先儿”,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大号。

解放后,乡里分地、交粮,每次都要抽父亲当“社力”(用社会上的人才,为政府工作,对被抽的人的简称),有时候父亲不到场,一群人都等着。因为他们的计算,一人一个样,一次一个样,准确率太低,速度也太慢。

父亲珠算的基本功是很扎实的。加减法用“三遍九”和“九遍九”口诀;乘除法用的是“归片”(123456789这个九位数,分别除以2、3、4、5、6、7、8、9然后再分别乘以这八个数进行还原)口诀;还有那更复杂的多位数除法和多位数乘法,如“狮子滚绣球”、“珍珠倒卷帘”等,每一类又有新的口诀。

父亲的功夫还有更神的:无论哪一种练习,他不看算盘,你报个数,他就知道你计算到哪一位了。可见他对各个练习,早已烂熟于胸。如果不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珠算当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之一,父亲就是掌握了这种先进计算工具的技术人才。

父亲曾倾心教过我一段时间的珠算,他希望我将来继承他的账房先生的事业。但后来看我也真不是那块料,不仅脑子反应得迟钝,手的动作也相当的慢,最终只好放弃。

二  一诺千金诚信经营

父亲不愧是经过城市商业熏陶,深谙经营之道的生意人。他把诚信视为经商的命根子,每年在写春联时,总要写上这样几行字:“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贴在门店最显眼的地方,以示警醒。有句俗话叫“宁得罪八十老翁,不得罪三岁顽童”。父亲不这样看,在他看来八十老翁和三岁顽童都是得罪不得的。三岁顽童是未来顾客,而一个八十老翁的身后,不定有几个三岁顽童呢!

他很重视商业信誉。有一年腊八,杂货店失火,货物焚烧殆尽。账本也烧得面目全非。又临近春节,许多有生意来往的客户,都担心春节的物资供应。特别是那些手中拿有一定本商号发行的小票(代金券)的客户,到我家问讯:杂货店年前还能不能开业?如果不能开业,他们要求把小票兑换成现金,因为要用这些钱办年货过年。

父亲一方面做客户工作:答应他们年货保证供应,稳定人心;另一方面迅速筹措资金,组织货源。祖父动员亲戚重新盖房,伯父日夜连干加工点心。离春节还有十天,杂货店开业,面目一新。经过这次火灾,我家的“福聚和”在乡民中威望更高了。因为账本烧得残缺不全,存欠就全凭客户手中的折子,但只要笔迹符合,一律认账,给客户们吃了颗定心丸,“福聚和”的生意在小镇上蒸蒸日上。

三  理念相左各行其是

父亲和祖父在经商挣钱上理念非常一致,但对于“挣的钱怎么用”,则是针锋相对。祖父的意见是“买地”,给儿孙置家业;父亲的意见是,“既要挣,又要花,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给儿孙做牛马”。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得“能挣会花”。但毕竟祖父是“董事长”,有决定权,因此地还是要买。父亲是“部门经理”,杂货店和粮行由他管,伯父管酒馆。

不过“部门经理”也有自己的方便之处,毕竟钱是在自己手里周转,“会计”、“出纳”一肩挑。花钱只要不是太过,祖父也不深究,因为必要的招待和应酬是不能省的,于是父亲过起了小镇上“高消费”生活。

祖父是一杆长烟袋不离手,父亲是水烟加纸烟,招待客人都是大前门或哈德门,那是小镇的上等烟;祖父玩的是纸牌,玩碰对儿,输赢一两角,父亲玩的是麻将,输赢一两元;祖父穿的是一色土布衣服,父亲则是“土洋结合”,还有一身纺绸裤褂。其实这些也花不了多少钱,祖父硬是舍不得。

祖父想喝酒时,就和六爷(父亲的干爹,常住我家)温一壶,也不要下酒菜,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一阵子;父亲想喝酒时,则邀上两三个人,拼上三四个菜,吆五喝六地划拳,自己卖酒不愁没酒喝。祖父有时也划拳,枚也不错,但除了把零喊“宝”以外,其他十个数都是直呼其数,显得直白乏味;而父亲划拳,则全是吉祥语或者友谊词,如:“宝拳一对(零)”,“一定高中”,“咱哥儿俩好”,“桃园三结义”,“四季大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抬你坐”,“快就(九)官”,“满堂儿女(十)”。

只用酒菜招待,时间一长,父亲又觉得不够档次,因为当时鸦片已经盛行,小镇上卖鸦片的就有好几家。喝罢酒不吸几口鸦片,犹如当今酒后没进歌厅舞厅、没有洗桑拿做足疗似的,很不够意思。于是又置备了一套烟具,开始用大烟招待人。立下招兵旗,就有吃粮人。烟灯一点上,吸大烟的人就趋之若鹜。有的是顾客,也有的是来蹭烟吸的。当时鸦片很便宜,一个烟泡也就二斤馍的价钱,以当时的财力,这样招待也是可以承受的,所以来客不拒。

(未完待续)

编者注《风雨七十年》是梁铜勋老师创作的人生回忆录,文体叙事性散文。真实记录了作者80多年的磨难和经历,堪称一部断代史,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史料。作家梁晓声曾对这部文稿的一些细节描写给予过好评。

这部作品由《风雨七十年》、《家人春秋》、《往事悠悠》、《艺海拾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部分组成,由作者的同学、好友、同事王学章老师作序。2012年因故耽搁未出版,目前在本公众号以连载的方式向社会隆重推出,以飨读者。


梁老师作品导读:

1、【梁老师时间】小说  父行子效

2、【梁老师时间】·小说  陈年旧事

3、【梁老师时间】·小说    钱奴

4、【梁老师时间】小说      比“武”招亲记

5、【梁老师时间】·小说     铁公鸡儿

6、【梁老师时间】·小说   “牛粪”上的玫瑰

7、【梁老师时间】·小说   烟账

8、【梁老师时间】·小说  篱笆

9、【梁老师时间】-小说   “独立营”的故事(1)

10、【梁老师时间】-小说   “独立营”的故事(2)

11、【梁老师时间】-小说   “独立营”的故事(3)

12、【梁老师时间】-小说   “独立营”的故事(4)

13、 梁老师时间·回忆录‖藏精于朴 文如其人-《风雨七十年》序 王学章

14、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一章 恐怖岁月

15、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二章  戴“紧箍帽”的日子(上)

16、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二章  戴“紧箍帽”的日子(下)

17、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三章  多味的晚年(上)

18、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三章  多味的晚年(中)

19、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三章  多味的晚年(下)

20、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四章  家有小精灵

21、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二部  家人春秋 第一章  祖父——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庄稼汉(上)

22、梁老师时间·回忆录‖风雨七十年  第二部  家人春秋 第一章  祖父--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庄稼汉(下)

作者简介童迅,谐音于铜勋,梁铜勋笔名。1935年11月生于泌阳县朱集街。一生经历坎坷却不向命运低头。业余爱好写作,时有短文见诸报刊。直到耄耋,笔耕不辍。内容多反映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文笔朴实,不事雕琢。用百姓口语,讲百姓故事,是他文章的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