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暖文‖ 秋天的怀念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秋天的怀念

月是故乡圆,佳节倍思亲。乡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的代销点买回一兜苹果和几个月饼,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披着夜露,月光下品着月饼,听母亲讲着月亮上嫦娥玉兔的故事,幸福溢满了小院,欢快的笑声在村庄的上空飘荡,朦胧悠远。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忙忙碌碌,满脸慈善的笑......

落叶知秋,我却钟情于这黄叶飞舞的季节,因为季节的深处里藏着太多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一阵凉风,一片黄叶,都能把我卷进时光的长河里,我宁愿驻足在梦中,舔拾母亲的温柔,细细的爱。

又是一个月圆夜,影影绰绰的月亮穿行在云层中,细细碎碎,往事并不如烟,月饼含在嘴里却有一丝丝酸涩,这万家团圆的夜里,是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几颗星疏疏朗朗,像极了母亲的眼晴,触痛着我的思念。

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母亲的呼唤声中度过的。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庄上空就飘起了袅袅炊烟,母亲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便会溢满整个村子;夜深了,父亲还在吼我写作业,因为应用题不会写答,被父亲的厉声吓哭,母亲陪在我身边,柔声道“别吵孩子,慢慢说,这么冷的天,让孩子睡吧,明儿再写”。

初三那年的冬天,毕业班不过星期,周日早上母亲早早的起了床,给我做煎饼汤,一股浓浓的芝麻香油味,喝一碗心里热乎乎的,然后骑上自行车消失在母亲的视线里,尽管北风呼啸,我却一点不感觉冷。

母亲蒸的馒头,煮的柴鸡蛋,做的面汤,还有我最爱喝的水煎饼汤......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绵长悠远而悠香。

我就这样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成长。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已为人母的我却始终是母亲心中的牵挂,眼中长不大的孩子。纵使我走的再远,终也走不出母亲的视线,母亲仍是我心中不倒的依靠,我心灵的晴空灿烂如春。

一场意外的病痛,一场生命的抗争,终没有因为我的伤心,我的努力,我的无助而留下母亲,我的世界曾一片茫然,我失去了心中的挚爱,失去了心灵的依靠,我真的悲伤到绝望。

  那年秋天,母亲做了手术,那时大姐担初三毕业班的课,小妹担着高三毕业班的课,我请了一学期的假把母亲安顿在了我家,我想好好的陪陪母亲,想让她好好的恢复身体。

那段日子,平淡而幸福,每天为母亲做做营养餐,偎在她身边听她唠叨唠叨村里的新鲜事,母亲断断续续,一句没一句说着她突然想起的事:你八婶自家地里种的白菜长的可好了;三伯家待客人可多了,吃不完的东西好多都被人带走了;不知咱家的母羊啥时候能会下小羊羔;等你爹俺俩老了,你姐妹仨要好好守着咱的家...母亲像个孩子,我倒像起她的依靠,细细的听她唠叨,慢慢的,母亲安详的睡着了。

临近春节,母亲执意要回家过年,我抵不过,终还是让她回去了。再也没有想到,母亲在我家的两个多月,居然成了母亲一生中唯一住我家最长久的一次!两个多月的日子,成了我永生的,可以慰藉我心灵的回忆,来不及细细品味,来不及慢慢感受,却永远的定格在了心灵深处。

母亲走了,丢下了父亲和她深深爱着,远远不舍的三个女儿。天国里,她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她辛苦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她该歇歇脚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夜深了,窗外月儿依稀,蘸着月光,我细细的珍藏记忆中的村庄,儿时的童谣,妈妈怀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凡心,女,社旗县大冯营镇人,小学教师。自幼喜爱文学,毕业后忙于家庭,工作,文字搁浅已久。偶拾心灵共鸣,追昔文学之梦。一颗平凡心,时光清浅,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