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六)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六、延安之行

那些年,军校生第一学年必定安排一次延安之行。前后共一周的时间。
采用公路行军,乘带蓬的解放牌大汽车,一车能装很多人。同学们都是穿军装、扎腰带,脚穿解放鞋,脖子上斜挂有挎包和军用水壶,挎包在右水壶在左。被子雨衣等打成背包,随身携带。
这可不是旅游,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没让去南泥湾种菜搞自给自足,已经够不错了。军人本来就是吃苦的,对此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路上,虽然大家挤得像沙丁鱼,但兴致高昂,时不时就要拉拉歌亮亮嗓子。除了兴备,还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
延安是革命圣地。九十年代初,延安的城市建设还差的很远,论规模像东部或中部地区的一个县城。而且我们要去的几个地方,如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等,感觉都离的很远。对了,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脚土地丈量的。
那一段时期,去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军校学员和地方大学生很多,都是一拨人接着一拨人,参观点附近都是来来往往的大学生。每个参观点都有讲解员讲解,印象深刻。与地方大学生论堆参观不同,军校学员都是列队参观的,不管去哪里,要求统一行动、整齐划一。
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那是必定要参观的,另外还有“七大”会址,还有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旧址,杨家岭和王家坪,悉数走到。

白天参观,晚上还要写心得。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白天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因此每晩的觉都睡的很沉很香。
延安之行的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多谢领导体恤民情!同学们是绝对不会浪费了这宝贵的一天时间的。

逛街、游宝塔山、购物、拍照,一样不落。整个大街上,活跃着一批穿绿棉布军装的军校学员,三三两两地走过,也算是街头一景吧。

时至今天,我仍然保存有不少延安之行时同学们的合影照。没事的时候,细细端详这些照片,丝丝缕缕的陈年往事浮上心头。那个时候,同学们还都不到20岁,没有胖子,没有大肚子,精瘦精瘦的,但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神彩飞扬。
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当年的45名同学,已经去那边了两个,再也回不来了。当年的青涩少年,如今已人到中年。

1994年夏天,五期大专班老学员毕业,他们陪伴了我们两年,是我们军旅生涯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的“老班长”。毕业晚会的大门口,贴着一幅大大的对联,是我的作品,也是当年我送给老班长们的祝福:上联是“上北空下南空北空南空空空出英雄”,下联是“顶风声逆雨声风声雨声声声道珍重”,横批“一路顺风”。

25年过去,再次向当年带我们的老班长,还有我们自己,道一声珍重!

作者简介:刘尚钞,男,46岁,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乡土赊旗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