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外婆,我永远爱您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外婆。外婆今年87岁了,她个子不高,瘦瘦的,小巧的身形。一头齐耳的短发全白了,她的头发总是梳的一丝不乱。脸上增添了许多流年的风霜,那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她眼不花,背不驼,脑子不糊涂,身体一直很健康,精神状态很好。

外婆的命运很坎坷,她1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和父亲哥哥一起生活,从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外婆有六个孩子,四子二女,妈妈排行第四。外婆年轻时,没有公婆,外公在队上当会计,经常在队里算账,给人家分东西。家里里里外外全靠外婆一人,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做了多少难。那时候,家家户户生活都十分困难。吃饭全凭地里种庄稼的收成,日用花销全靠种地挣工分的收入,穿衣服也全靠自己纺线、织布、剪裁成衣。

外婆起五更,打黄昏,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外婆早上起的很早,起来就开始忙碌家务活。妈妈上小学时得上早晚自习,早上她还没起来,外婆就已经开始纺花,织布,打扫屋子,做饭了。妈妈晚自习放学回来,外婆屋里的灯还亮着,她坐在灯下给孩子们做棉衣,纳底子做鞋,一直忙到很晚才睡。

1999年外公七十大寿那天拍的全家福

外婆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大裁缝,会裁剪织补。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都是她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她的针脚又匀又细。虽说孩子多,可外婆从没让哪个孩子穿的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她总是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叠的板板整整,补丁补的整整齐齐。家里的被褥翻新,都是她一手包办。外人都夸外婆手巧,能干。

外婆是个勤俭节约的人,她一年到头,省吃俭用。如果饭少,她就不喝饭只吃馍。如果馍少,她就只喝饭不吃馍。炒的菜外婆从来舍不得吃,好饭好菜都留给外公和孩子们吃。她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好衣服穿,一件衣服总是能穿好多年。她身上的衣服虽旧,却干净整洁。她自己从来都不乱花一分钱。可是对外公和孩子们却很舍得,外婆宁愿自己苦一点,也要让孩子们和外公吃好穿好。

外婆非常勤劳。房前屋后的荒地她开垦出了三个小菜园,四周围上篱笆,里面种满了青菜。她每天拎着小桶给蔬菜浇水,菜园里的蔬菜茂盛鲜嫩,充满了生机。

外婆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个年代,女人既要干家务活,还要干地里活,还得管孩子。能干的女人很多,但是能干却快乐的女人并不多。外婆每天干这干那,忙个不停,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她很爱干净,屋里院里的土地,扫的一尘不染,每个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她从来不出去串门,不打牌,也不会像其他妇女那样整天聊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更不会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她一心操持这个家,一心为了儿女们。

外婆小时候没有上过学,认字不多,阅读有限。后来有了成人扫盲班,别的人都是去两天就不去了,外婆则主动跑到老师家里,用一晌的时间把老师要教的字全学完了。记得从小学起,她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我们。一张广告纸,墙上的一条广告语,她都要认认读读问问,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反复的读写。每天干完活,她坚持看书,写字,她从书中获得了许多乐趣,增长了许多知识和见识。她的心灵也渐渐充实成熟。记得上小学时外婆看的是《岳飞传》,这本书她看了很长时间。除了看书,外婆还喜欢听戏,听小说。她常常边干活,边听收音机。

外婆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论文化水平,论见识,远不及许多人。但是她却特别懂教育。她的脾气很好,从来不对孩子们发脾气,永远都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们说话。即便孩子们犯了错,外婆也不会打骂他们,而是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了外婆的勤俭持家,默默付出,和外公的踏实能干,妈妈他们才有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才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外婆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只要好好过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她执着于她的信念,在平平凡凡的每一天。她的乐观坚强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这是外婆送给孩子们一生都用不完的财富。虽说吃的用的没那么好,但外婆也没有让孩子们缺吃少穿过。虽然日子过的苦些,但妈妈他们却过的很快乐,回到家他们便觉得是那么的温暖和幸福。

外婆含辛茹苦的把孩子们拉扯大,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结婚生子。她有8个里孙。这家的孩子管大接着管那家的。孙儿们的棉衣,棉靴都是她亲手做的。外婆就这样任劳任怨地为舅舅们付出着。

孩子们都分了家,外公和外婆就单过了。外公得了化脓性关节炎,常常腿疼,最后,变得肌肉萎缩,还得让外婆照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公的膝盖肿的像个吹饱了的气球。他经常坐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针灸,我看见他拿着长长的针扎在自己的膝盖上,我有些害怕,心想:一定很疼吧。便不敢再看了。外婆常常给他按摩,热敷,贴膏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后来,外公的腿治好了,能走路了,但是得拄着拐杖。

外婆家在保其岗,离我们蔡庄很近,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每次走到粮库的时候,看到那像个倒扣的大铁锅一样的房顶,我就会想:有人能上去吗?上去了会不会滑下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呢,就已经到外婆家了。

外婆十分疼爱我们,外孙里孙她一样看待。每次去她都会拿钥匙打开床头柜那个黑色的大抽屉,拿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或是糕点,或是糖果或是瓜子。外婆会把我的手里塞的满满的,口袋装的鼓鼓的,让我尽情的吃个够。这些东西她都舍不得吃,专门留给儿孙们吃。日子久了,即便这个抽屉是空的,也会散发出糖果的香味。这个抽屉装满了外婆对儿孙们的爱。

外婆做的一手好茶饭。她会做各种面点,馒头、菜包、糖包、油卷、花卷、饺子是家常便饭。煎饼、菜盒、各种油炸小食品她都能轻松驾驭。她蒸的馍又大又虚,做的手擀面劲道有味。妈妈最爱吃外婆做的手擀面了,她小时候没有面条机,全家人每天吃的面条都是外婆亲手擀出来的。她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做手擀面。她做面的时候很认真,仿佛要把所有的的爱都融入面里。在妈妈心里,这是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面里注满了爱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外婆摊的煎饼形状正圆,厚薄均匀,没有破洞,卖相极好。爸爸特别爱吃外婆摊的煎饼,而且从来没有吃够过。

而我最爱吃外婆做的蒸面条,她蒸的面条鲜香美味,百吃不厌。时间一到,打开锅盖,一股蒸面条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蒸面条的香味。再配上几瓣大蒜,吃起来更香。夏天吃蒸面条的时候,外婆怕我们噎着,吃完面条后口渴,总会给我们准备薄荷知了壳茶,喝一口,冰凉清爽,提神醒脑。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外公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看着自己相依相伴大半辈子的老伴去世了,外婆悲痛欲绝,一下子老了很多。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家,儿女们担心外婆一个人在家孤独伤感,便要外婆搬过去和他们同住。可是外婆不搬,她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她要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她要守着老院,因为这里有她一生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婆也想开了。她这辈子都在为丈夫,儿孙活着,都没为自己活过几天。她不仅要认真的生活,还要对未来饱含热情。她养了一条狗,一只猫,一群鸡,有这些阿猫阿狗的陪伴,外婆也就没那么寂寞了。妈妈一有空就带我们去看外婆,陪她说说话,聊聊天。她一如既往地热爱着种菜,她的身影常常活跃在门前的三块菜园里。

外婆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表现在她的勤劳上,她还把看书当做她老年生活的乐趣。她每天手不释卷,遇到不认识的字她都把它记在一张纸上,一本厚厚的周作本密密麻麻的全是外婆写的字。有时候她也拿着粉笔在地上写。正是因为外婆这些年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让她从最初的目不识丁到现在能博览群书。

外婆十分爱惜粮食。她是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过来的,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麦收的时候,她就去路上捡麦子。收秋的时候,她就去人家收完的地里去捡苞谷,捡花生,一刻都不让自己闲着。

外婆住的房子是早年盖的瓦房,里面是土胚墙。时间长了就漏雨,也找人翻修了几次,有两间已经坍塌了。她就这样在老院生活了10年,静静地守望着生活和岁月的点点滴滴。

外婆80岁的时候才和儿女们同住,六个孩子轮流管她。她虽然年纪大了,却十分勤快。平时有什么家务活,她都抢着做。她还纳排子,给重孙们做棉衣裳。凡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会去做。她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充实,生活的很有规律。她每天早上出去散步,坚持锻炼身体。因此她的身体很好,从来不给儿女们添麻烦。闲暇的时候,外婆也会看看电视,小说。

外婆尝遍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悲欢离合。到了晚年她心静如水,活的与世无争,活的超凡脱俗。她每天看书,精气神十足,她就像一名老年大学生,学而不厌,好学不倦。连我们这些做儿孙的都自愧不如。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外婆的生日,儿孙们都记得。外婆80岁以后,大家每年都要给她过生日,只要能来的,都会到场。这一天,子孙欢聚一堂,热闹极了。重孙们都围在外婆身边,前后“老奶,老奶”的叫着,外婆乐的合不拢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们点燃生日蜡烛,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共同祝愿老寿星增福增寿,庆贺她红日正当的夕阳红人生。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大家在这和睦的气氛里过得非常开心,并留下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回忆。

外婆的一生是平平淡淡的,她为儿孙们操劳了一辈子,但她的晚年是幸福的。儿女们都很孝顺,孙儿们也都很争气,都过的不错。外婆也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儿女们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幸福骄傲,孙儿们为有这样的奶奶而感到自豪。

外婆,我永远爱您!愿您健康长寿,做一个百岁老人。

作者简介:

康小兰,90后,幼师,社旗县兴隆镇蔡庄人,现任教于兴隆镇后门里小学。从小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舞蹈,美术。喜欢用文字来充实生活,此生愿做个温暖的女子,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微小幸福。携一缕墨香,在岁月里写下芬芳的诗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