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如书香,甜似初恋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题记:今天是世界读书节,我又想你那个远方的她,想起来那些充满淡淡书香的小书店,心中不禁泛起丝丝甜蜜......

愿 上海外滩桂花的清香

飘过太平洋的宽广

在她安睡的夜晚

溜进卧室的窗

愿  故乡的第一缕阳光

正是她傍晚凝望的夕阳

温柔的光线

抚平思乡的忧伤

清晨,上班途中,一个陌生的越洋电话,让我又听到了那个无比期盼的声音,一下子把我拉回到20年前的大学生活,重回到那个快乐、青涩、懵懂的年代。

电话是彩莲从遥远的美国打来的。而彩莲,正是我找了20年,却一直杳无音信的一个大学朋友。正是前几天一次偶然得像是电影情节一样的机会,得知了她在国外的音信,试着留下了我的电话,让一位好心人帮着传递,原本不敢报什么期望,不料今天竟然就接到了她的电话。

1993年7月,经历了一个还不算糟糕透顶的高考,我考上了一所甚至连我们校长也不晓得名字的职业教育学院。入学那天,长途汽车颠簸之后,傍晚,等校车将我们拉到新乡市东郊荒凉偏僻的一角,开进一个如同工地一样的大门,“卸”在了一幢还算体面的教学楼前,我的大学生活由此正式开始。

从教育学院大门出来,是一条约两三米宽的水渠,据当地同学介绍那渠水来自黄河,所以大学几年自然也就从未见到过渠底。水渠上有一座小桥,说是“桥”,实在有点儿“美其名曰”,其实就是两块儿楼板搁在上面,两边护栏也不曾安装一个,以至于好多女生骑自行车从这里经过时,必须下车,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推车而过。

走过那座小桥,一条水泥马路直通新乡医学院三附院,左侧是录像厅、小饭店和商店,右侧并排三家书店,靠近水渠那家规模最大,不仅经营卖书、租书业务,兼还经营学习用品;中间一家规模最小,只卖新书和出租旧书。我是这家书店的常客,理由很丢人——穷!买不起书,只能“蹭”书。因为另两家书店不让蹭书看,为此还遭了不少的青眼和呵斥。我没有孔乙己的脸面,便再不敢去叨扰。

在中间这家规模最小的书店里,读者却可以随便翻阅。因此去看书的学生却很多,当然其中不乏像我这样的“蹭客”。书店主人通常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姑娘,常常低着头在哪里看书。她天生善良,从未见她因嫌弃而撵走“蹭”书看的学生的事情发生。

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的目标主要是“蹭”看正在出售的新书,因为那些言情、武打类的“旧书”,早在初、高中时期都已经猎读完毕。为了防止被她识破,我故意耍一些“诡计”-偶尔也租一两本旧书,但绝对是第二天立即归还,以节省费用。现在回想,她那么聪明,一定早看出了我的套路,只是照顾我的虚荣心,不言明而已。

有一天,在她的书店里看到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三册),墨绿色的封面,如同一块美丽圆润的古玉,像有魔力一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这是我梦寐以求想看、想拥有的一套书!自从在收音机里断断续续听到李野默老师那独特的声音徐徐播诵的《平凡的世界》以来,我就彻底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在高考的前一夜,《平凡的世界》我曾经匆匆看过一遍,当时好友江涛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套,特意从县一中跑来送给我,但是要求我必须连夜看完,第二天早上还给他。可怜我几乎一个通宵看完,第二天高考数学时再也撑不住,迷迷糊糊差一点儿睡着。

今天,再次看到《平凡的世界》,安静地躺在一排书籍里,墨绿色的书面,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我就像是一个小孩,蓦然又见到了一件自己丢失已久的珍爱玩具一样,立刻在衣服上擦一把手,小心翼翼地托起一册,还没打开封面,眼泪就涌了出来。

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农村上学孩子的挚爱!因为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在书里看到自己家乡和自己的影子,孙少平的梦想是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的梦想。我站在那里,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尽情走进《平凡的世界》里……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她叫了我几次,我才从书中走了出来,外面的天色早已完全黑透,店主小姑娘愣愣地看着我:“什么书?看得这么投入!像着魔了一样?我该关门了。”

我激动地告诉她,这是著名作家路遥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不断奋斗抗争的书,史诗一般,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感同身受,特别是像我这样农村出来的孩子,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家乡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书中吸取能量,学会善良、坚忍、拼搏、理解、宽容、为他,学会对待爱情……路遥是用生命在写这一部书,写完第三卷不久便英年早逝,其实他是为了写这部书累死的,或者说他是用生命写完了这部书。我第一次在一个不熟悉的女孩面前描述《平凡的世界》的故事情节,就像是在讲自己的故事。

姑娘认真地听着,接过我手里的书,莞尔一笑,“听起来不错,可是我要关门了。”

我恋恋不舍地把书放下,我担心,也许明天,这套书就会被人买走!但由于囊中羞涩,却没有能力把一套三册全部买回去,不由得心中充满了遗憾。突然冒失地问:“你能不能把书一册一册地卖给我?”

她苦笑着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买卖书的!再说,我把书拆开了,剩下的卖给谁呀?”

“还卖给我呀!等我凑够了钱,再买下一本!?”我急切地说。我第一次紧盯住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盼望着她同意。

现在想想,当时我做得太过分了!这是她哥哥的书店,她哪里做得了主?

她用一种我从没看到过的异性的眼神看着我,沉默一会儿,斩钉截铁地说:“你不用买!你可以一本一本地把它们借回去看,只是要爱惜!”

“借回去?这可都是新书呀!”

“没事!不过你保证一定要爱惜它们!不能弄脏弄坏!”

那一刻,我简直变成了书中得知可以看《参考消息》的孙少平,感动的一塌糊涂!也就是在此时,我才发现,她其实长得很漂亮:圆润的脸庞,清秀端庄;双眼皮大眼睛,善良的目光,特别是有一种独有的气质。

那一天,是我们第一次像朋友一样交流;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她是新乡医学院的大二学生,名字叫彩莲。

就这样,在她的允许下,用这种方式,我几乎看完了她那里所有我喜欢看的新书,如《复活》、《飘》、《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穆斯林的葬礼》、《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一大批经典名著。而她只象征性地收了我一丁点租书费用,并且还对此表示非常的不好意思。

时光在书香中匆匆而过,偶尔,我们也会在书店交流一些书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我夸夸其谈,而她只是静静地听,间或莞尔一笑。在灯光之下,我忽然觉得,她其实和《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竟有些像:善良、美丽、善解人意。

后来,随着她的学业渐重,再不允许她花那么多的时间照理书店;加之她哥哥要去省城读博,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书店,他们的书店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没有了书店的桥梁,我们见面越来越少,偶尔在医学院见她一面,匆匆打一个招呼,说几句话;再后来,听说她有了男朋友;而我,为了补因生病落下的功课,整天忙于补习之中,见面更加的少了。

临近毕业的一天晚上,当我从图书馆匆匆回到宿舍时,却惊奇地发现她在那里,见我回来,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开心地不得了。事后听宿舍老大学卿说,她已经在宿舍等我半个多小时了。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我送她回宿舍,自相识以来,我们第一次一起走在两个学校之间的小马路上,具体谈些什么,现在已记不太清,只记得那一夜月色清冷,我和她并肩而行,一直把她送到她宿舍的楼下。

在我毕业前,她还专门找来相机,为我拍照留念。

毕业后,我幸运地一步而达到孙少平多年的梦想,到商丘一家监狱担任司法警察,一下子成了“公家人”。但是15年后,在看惯了单位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后,终于完全背离了孙少平的路径,辞去公职到上海,到非洲闯荡,一路风尘,满心疲惫。

期间,和彩莲曾经通过书信,后来,彼此就音信两茫茫。但是,内心从未忘记这样一个朋友。终于,在毕业20年后,又有了她的消息:新乡医学院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和老公一起去了美国。

现在,读书还是我的最爱,虽然已不再有孙少平的豪情;无论我走到那里,只要拿起书,心中都有她的影子:善良、美丽、善解人意!都会涌起一阵暖意。
那不是我的初恋,因为有了书的陪伴,却比初恋更加的甜蜜。

作者简介:

杨森,47岁,中共党员,祖籍社旗县晋庄乡,职业经理人。爱交友、好游历,信奉“实话实说”。大学毕业后先做监狱警察,因无法适应官场文化,后辞职到上海、非洲,参与多项工程建设。喜欢文学和体育,却“讷于行”。曾有文章在省级内参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