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蓦然回首,谁的人生不是偶然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乡土文学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NO.1622

蓦然回首,谁的人生不是偶然



作者 | 张春雨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在我的过往里,二十岁时我都没有为自己认真规划过人生,谁知道将来靠什么过活,会在哪座小城又和谁白头偕老。
父亲主持别人家的婚宴时我还小,经常躲在人群后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努努力将来也许能接他的班,否则只能一辈子土里刨食。
1994年我上完了所有能上的学,从一所不出名的学校毕业了,看到即将奔赴各地的同学们摩拳擦掌,我也跃跃欲试,忽然好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离校的那一天终于到来,早上五点在同学的帮助下,把一个最大款蛇皮袋装满行李,从新村站拖上1路车直达长途汽车站。上演完汽车发动时的泪眼摩挲,从此沿路颠簸,接受人生的长途蹂躏。
炎热的暑假里,落实工作单位的各种颠沛流离,把我晒成一枚褐色恐龙蛋化石。不能继续赖在家里吃白饭,可分配的单位又不想去,我多想在城市某个角落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哪怕只是一间储藏室。
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归结起来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向怕羞,二是懒,怕跑腿,总之就是现在说的宅男癌。

我不如父亲,他脾气急躁,雷厉风行,走南闯北经历丰富,敢当着几百号人的面讲话,我是真不敢,肚里也没词儿。
直到现在,只要单位安排什么活动让我参加,我就本能地推辞,不知道的还说我谦虚。如果同去的人有十个八个,我就无比自觉地坐在最边上或最后排。我一紧张,就容易上厕所,半小时一趟。上主席台快落座时最紧张,好像一坐下就会迎来一顿拳打脚踢。
什么事都顺从自己内心,也不是个局。老大不小,都有人叫领导了,还那么胆小怕事,实在说不过去。有时我假装若无其事,就想象自己是仗着群胆去站场子,效果似乎也不错,可总觉得不真实,反而违背自己的内心。
我跟别人自作聪明地解释,其实我不是紧张。立刻就有人说:“这谁看不出来,你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不叫紧张叫激动?”我没办法只好乖乖承认,这么一来,内心反倒安静许多。
后来偶然调到现在的单位,就在机关大楼上,电梯、餐厅、走廊里见多见惯了大领导。
有几次在事故抢险现场,跟省部级、地厅级那些个平时只能在电视新闻里才能见到的大领导天天不知道见多少次面,有时我刚听完他们的讲话,吃自助餐时就和他们一前一后盛打餐食,盘里装着一样的豆腐花卷和章丘大葱。看来大人物也一会儿上得厅堂,一会儿下得厨房,习为日常,还紧张个啥。

时光荏苒,转眼四十多了,有衰老迹象,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常常会想起过去。刚上班的那几年,特别闲。你想啊,上了十几年的学,突然没书读了多寂寞,于是就迷上了看小说,自娱自乐。小说的故事情节容易引人入胜,序幕、发展、高潮、结尾,很符合我的心情,人生其实就这四个词。
上学其实就像人生序幕,刚入社会就好比情节发展,那时一切未知,你不知道自己会到哪,能到哪,一切都在上升的长途中跋涉。人生的美好,在于自己努力追求的过程。
一到高潮,真相大白于天下,是喜是悲昭然若揭,一切美好转瞬即逝。世上流传的最经典爱情故事,都是无局而终,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宝黛姻缘。鲁迅说,最有价值的是悲剧,我认为很有道理。什么是结局?画上句号圆满了,死亡才是真正的结局。
一个人可以选择不生,但不能选择不死,无局而终总给人无限遗憾,在路上的人生是最好的存在,管他什么功成名就,什么待遇级别。
人的一生都是偶然。你年轻时,好事似乎永远都是有资历的前辈们。他们离开了,天时地利人和也就都轮到我们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嘛。年轻有为的,很多人太顺利,一翘尾巴,多数也就没有下文了,所谓登高易跌重,现成的例子有很多。

上世纪90年代,大学门槛开始有松动迹象。委培、定向、走读、自费、函授、自考各种形式并存,招生名额有了浮动,招生数量开始增加,分数不够的可以多花点钱。
我一开始没打算参加应届毕业的高考,本来跟要好的同学相约复读一年的,没想到来了一份量身打造的录取通知书。既然有学上,就不能便宜了自己,于是阴差阳错就偶然去上了个学。
后来人们不把大学生当回事了,毕业分配能留在大城市、能进大机关才是很体面的事。
90年代末体制内开始陆陆续续招考,我就偶然考进来了。
那时要砸三铁,赶上国家大部制改革,撤一批改一批,职能发生很大变化,经济运行类工业管理类统统改为国家监管。很多企业不适应没有了“婆婆”的日常,接受监督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又敬畏有加。

我见证了这个过程,能代表那时人们普遍的心态,放松、乐观、对未来重新充满期望。上边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所以谁也不能辖制谁,大家都是法人单位,法律上平等的,所以就有了监察与服务相结合。

那时经济增长率很高很平稳,以前很多条块分割的状态被打破,部门权力法治化是必然。大家忽然发现,不是只有那些大领导、有门路的官二代孩子才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连我这样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都能进体制,谁不能呢?

我干技术出身,业务精熟,一心想着多做良心事不做糊涂官,可能我也当不上大官,即使当上代价也太大,活着该有多累!
出人头地的逢迎很劳心费神,与众不同的生活很精彩但也累人,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一个人安静地待着,读书喝茶。与著作者神交,与炒茶人神聊。有人说一捧起书,看不了几页就困了,我不会到那种程度,每天至少要看十几个文件吧。所以无论怎样搬家辗转,书架总有一个,茶具总有一套。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也不够闲,没有闲得让我拿起书就放不下的程度,人生的烦扰还是太多。所以一回到家不知不觉会熬到深夜。
一回家就宅,一出去就欢。说白了还挺爱热闹,比如偶然参团旅个游、三五好友海吹猛侃,大家全不必顾虑什么利益关系。我其实挺愿跟人聊,只要对方行,我就可以一直跟他聊下去,也能和他对答如流,至少能做到不冷场。
可惜最要好的朋友都天各一方,偶尔见个面还要约个三番五次,想随时见也见不着,只好相见不如怀念。

(全文完)

作者简介

张春雨,男,47岁,社旗县兴隆镇马庄人。现供职于某垂直管理机构驻山东单位,居济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