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人适合开什么车?

 车聚网 2020-10-17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www.autoju.com


引言 | 懒人适合开“耐撕”的车。这个耐撕有两个含义:一是皮实耐撕,二是要足够NICE。

子曰,圣人无为故无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事无事,上德无为。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嗯,把“懒人有理”能说的这么清新脱俗、花样百出,也真不容易。还是马云直白:世界是懒人创造的。

比如,如果没有讨厌走远路的懒人,汽车就发明不了。不过,有的懒人也是懒出了境界。比如:在一次某豪华SUV试驾中,电台中传来一位女性媒体老师的声音,询问空调为何不制冷?车队教练倒也镇定,提醒她有没有把AUTO键按下,然后世界就清静了。

当时,车里有人就说:还有这样的人啊?我心里飘过一句话:怎么没有?那是你没见过平时懒得看说明书,也懒得问别人的车主。不要问那是谁,反正世界上至少有一辆S60的空调AUTO键,是在车主入手后一年多才被启动的。

事实上,沃尔沃已经是世界上最适合懒人开的车了。彼得·霍布里治下的S60除了悬浮中控上密密麻麻的按钮不适合懒人外,整车的“耐撕”性相当棒。一句话:开到现在整整2年,我从未打开过引擎盖。

而托马斯·英格拉特出手的新XC90,则更适合懒人--空调的开启直接用语音可以控制,而且是全系标配。

从观感上,新XC90已经像一部来自未来的时空机器。外观是简洁到极致的Box Design,内部是一块简单的大屏。各种照顾懒人的科技装备,已经让它接近半自动驾驶。“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与瑞典人的造车哲学不谋而合。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化繁为简

对于一个又懒又挑剔的人来说,一辆车的中控设计要同时满足丰富和简洁这两个特征,这听起来像是个既要牛产奶却不要牛吃草的流氓理论。更为流氓的是,像空调的AUTO键一样,S60中控上那密密麻麻的按钮我从来都没有临幸过。


虽然没碰过中控上的键盘,但我依然要接打电话、调节音量。好在,S60多功能方向盘上的滚轮还足够好用,让我继续保持它是一部好车的看法。

事实证明,做好一台车的人机交互系统,是一个化繁为简,由简入繁的哲学课题,这并不是我吹毛求疵的刻意挑剔。中控按键除了要满足操作简单之外,还要照顾驾驶安全——一切为了设计而设计的中控台,都是设计师的自嗨产物。

而新一代的XC90采用了极简范儿的中控大屏,取代了之前密密麻麻被人诟病的热键面板,基本上常用功能在这里用手指轻滑就可以实现。如果还嫌麻烦,XC90上SENSUS语音识别功能可以帮助你进行空调和多媒体的常用设置。再嫌麻烦,直接用SENSUS功能下的Volvo On Call,一句话就能让后台的小妹帮你人工导航。

“归反扑,则终身不辱也”——返璞归真

即便一台车的人机交互系统做得符合所有用户Intuitive的使用习惯,那也只是附加价值。它的核心竞争力永远都要回归本真——拼可靠性和安全性。

两年前买S60时,交完了款我才想起没试驾。好在两年来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值得我的盲目信赖——因为它从未让我失望过,没有摞过挑子、闹过脾气。我对它也没有任何格外照顾,一切都是买来时的素车样子。保养也是严格按说明书上的一万一公里。如果要打分,我给它打9分,那一分扣在偏大的转弯半径上,当然这也不是可靠性问题。


用Consumer Reports的话来说:沃尔沃是欧洲车里质量最好的之一。十年前,欧洲豪华品牌在美国的质量口碑普遍不高,宝马、奔驰、捷豹、路虎在质量可靠性上经常垫底。而沃尔沃、奥迪、保时捷也只处于中游水平。现在整个欧洲豪华车的质量有了整体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沃尔沃、奥迪,他们甚至成功打入了以往由日系统治的Top 10阵营。

就沃尔沃而言,最突出的是发动机质量。即使是出厂八九年的车型,发动机的故障率仍然很低。另外,以XC70为代表的车身整体质量(Body Integrity)也非常高,只是在电子配置、音响、四驱等方面与日系诸强略有差距。

上文提到的大咖傅雪峰老师,有一篇名为《一部车到底能开多久?》的大作,他在文中给出的答案是:480万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行驶最长的民用车记录了,确切说,是一个叫Irv Gordon的美国人开的一部P1800S车型。嗯,该车型的品牌正是,沃尔沃。


与沃尔沃同处于前列的奥迪,也有不错的得分。但不同在于年份的不稳定性。Consumer Reports说,奥迪A4在前三年的质量稳定性非常好,但在第4年到第10年,问题凸现比较多。比如A4的发动机在第4年有4%需要大修。

这其中的原因,在我之前的拙作《谁是完美之车》中有涉及,即沃尔沃是欧系车中的日系车。既有欧洲车的扎实与厚重感,又有日系车的质量稳定性。事实上,沃尔沃车型中的日系零部件估计也是最多的。发动机管理系统是电装的,上一代的6AT和目前的8AT都由爱信华纳供货,发动机舱内与车身诸多配件上都可以见到Made in Japan的印记。

甚至,初期的XC90上使用的一款4.4升V8自然吸气发动机也有日系合作伙伴的贡献。这款内部代号为B8444S的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232kW,由雅马哈和沃尔沃共同开发,为XC90赢得了“鲸”动力的美名。之后还装载于第二代S80身上。如今它的后续版本依然为沃尔沃Polestar赛车队所使用。


至于沃尔沃的安全性,跟日系车的“不安全”一样,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肯定。写到这里我有点后悔上文揭露那么多Made in Japan,应该会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问我,为何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而事实是,在安全测试方面,沃尔沃全新XC90在今年Euro NCAP成年乘客保护方面,获得了97%的高分,名列该测评机构史上第二高分――自家兄弟V40与其上演了相煎何太急的剧情,三年前以98%创下第一高分。顺提,与XC90同时参测的奥迪Q7也获得了五星,成绩是94%。而在安全辅助方面,XC90获得了满分,同批车型在此项的平均得分是71%。

在美国IIHS今年的安全测评中,XC90以五项全优(Good)、前碰预防系统满分的成绩创造了历史。


如果把碰撞测试比作应试教育,那么沃尔沃与其他厂商有着明显不同。在瑞典哥德堡市郊的图什兰达工厂旁,沃尔沃特别阔气地建了一座汽车安全中心,该场所除了进行常规的碰撞试验之外,还有一个必杀大招——它拥有从60年代开始保存至今的车辆碰撞数据,主要功能就是模拟和再现各种类型的车祸现场。

沃尔沃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升自己主被动安全性的过程,像极了天天做摸底试题的优等生,而其他品牌则是通过一次次碰撞测试发现短板后再做改进——2012年,IIHS首次进行小重叠面碰撞测试时,BBA们纷纷折戟,这才开始重视这项高难度碰撞测试。这样的碰撞测试对于沃尔沃来说当然是毫无压力的,即便是第一代XC90这款12年前的产品,也轻松获得最高安全评级。

后来,沃尔沃安全中心还做起了“副业”——帮助阿斯顿马丁和瑞典军方用车提升安全性。

88年来,沃尔沃汽车已经成为了一个安全传奇,以至于,具有娱乐精神的国外牛人玩起了一个游戏,叫《如何摧毁一辆沃尔沃》: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天道自然

瑞典人视自然为人性,视人性为天性。自然环境的纯净度,直接反应在了社会生活中。这里的人简单、正直、温和、懒散。也许,正是这种顺其自然,造就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更低的横向消耗让他们在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中,也能创造出那么多高科技与伟大产品——沃尔沃也就这样水到渠成的诞生了。

1916年,拥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的阿瑟·格布里森(Assar Gabrielsson)加入了SKF销售部。在此之前,他在瑞典议会的下议院做了四年速记员――看来,政治敏感性和倾听能力是一个企业领袖的必备啊。1922年,31岁的格布里森被提升为负责整个SKF集团销售业务的销售经理。其实,按今天的公司制度来说,明明应该是销售副总裁嘛,最不济也是一个销售总监啊。但是,这个姓格布里森的年轻人就是这么懒,或者不在乎这些虚名,依然勤勤恳恳的帮SKF卖质量上乘的滚球轴承。

1917年,一个名古斯塔夫·拉尔森(Gustaf Larson)的工程师也加入了SKF,并和格布里森成为了好友。只不过,两年后拉尔森离开了位于哥德堡的SKF,加入到斯得哥尔摩一家叫Galco AB的公司,仍然从事技术工作。

之后五年间,俩人几乎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节奏。直到1924年8月,俩人在斯得哥尔摩一家名叫Sturehof的著名海鲜餐馆又相遇了。于是,天雷勾地火,组建沃尔沃的原始构想就着波罗的海的龙虾诞生了。

根据当时的口头协议,格布里森出钱出人脉,拉尔森出工出技术,一起做一部“造给瑞典人的车“。

格布里森当时的考量是,彼时欧洲各轴承厂都在向汽车制造商投资,以稳住并扩展自己的业务。而SKF地处北欧,生性冷淡,并没有这类打算。他做为销售负责人必须得做什么:既然董事会懒得和客户套近乎,那我们自己造一个汽车公司给自己当客户吧。

不过,可能北欧的日子太惬意了。这二位天才直到会面一年多后才达成书面协议。还好,预则立。大方向定好后,二人动手还是比较快,也主要是因为花的自己的钱。于是,1926年6月,第一辆样车ÖV4出来了。二人开着奔向了哥德堡的SKF总部,并得到了认可。

但问题是用什么牌子呢?

对格布里森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Björn Prytz先生灵机一动,想起1915年他就注册了一家叫Volvo AB的子公司。它的本意是专营美国市场,并且已有一定量的预售轴承刻上了VOLVO的商标,只是一直没对外正式使用。于是,老领导大手一挥,这家叫Volvo AB的子公司就地转产汽车了。两个创始人也欣然同意了。

一切都那么和谐自然。

其实,严谨的表述是:时任SKF董事总经理的Björn Prytz和格布里森签了一个转让协议,SKF购买后者所有的样车、图纸、数据等,注入到子公司Volvo AB中,并仍聘请后者当沃尔沃的项目负责人。

二人一听项目有靠山了,自然喜出望外。1927年1月1日,格布里森正式辞去SKF职务,加入Volvo AB任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而拉尔森也从Galco AB辞职,加入沃尔沃任副总裁兼技术总经理。于是,之后风靡世界88年的传奇,正式开始。

“是以圣人 光而不耀”——不露锋芒

瑞典人很低调,他们喜欢让产品说话,而不习惯于做太多宣传。一个例子是,最初在北京雾霾严重时,沃尔沃中国团队的人找到瑞典总部,提议把沃尔沃标配的IAQS+CZIS空气净化系统做一个亮点宣传。

瑞典人一听很困惑,这有什么好说的?嗯,天天待在森林覆盖率54%的国度呼吸天然负离子的人,当然不会理解PM2.5浓度动辄爆表的痛。


几经游说后,固执的瑞典人同意宣传这种他们认为“鱼会游泳”的产品卖点。于是李书福在2013年6月的财富论坛上第一次提出了“关门是北欧,开门是北京”的著名言论。

时至今日,这一环保卖点,已然成为沃尔沃增加销量、怒刷存在感的重要手段,大有超越几十年来有口皆碑的安全卖点。

也是因为瑞典人的低调,如果你没有接触过沃尔沃的车型,有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它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


比如XC90, 细节一:直瀑型格栅。虽然设计思路与沃尔沃的早期车型如出一辙,但更粗犷的镀铬条设计除了增加霸气外,还有更先进的实用性:可根据水温自动开启与关闭,这样起步时通过自动关闭让发动机更快达到工作温度,高速时自动打开以降低风阻。

细节二:车标。代表罗马战神玛尔斯、钢铁符号、男性符号的车标也有微调,其箭头和那一条经典的大斜线完全重合了,像早期版本那样。但是,事情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logo的下半部分仔细看是实心的,那是一个高清摄像头的所在。沃尔沃著名的City Safety、交叉路口自动刹车等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要靠它实现。

细节三:发动机。沃尔沃的第一辆车ÖV 4采用的是一款4缸发动机。嗯,全新XC90上一度备受争议的地方,也是一款4缸机。这是一种回归,但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回归。老4缸机的最大功率只有21kW,而新的Drive-E4缸机达到了惊人的235kW。如果考虑进T8的混动版,新动力总成总共可迸发出惊人的300kW的最大功率。


细节四:音响。沃尔沃不说,没感受过的人一定不知道听XC90的音响是一种什么体验。与Bowers & Wilkins合作之后,后者动作神速地把Volvo添加在了官网的汽车音响的子菜单里,这样该菜单除了BMW和Maserati,又多了一个高端品牌,这也算是为其自身品牌增色的跨界强强联合,比起沃尔沃,Bowers & Wilkins就积极入世多了。

如果采购一套高级音响装上车,对豪华品牌而言倒是简单,沃尔沃还不务正业地成立了自己的音响设计团队。他们与Bowers & Wilkins的工程师深度合作,创新性地将低音炮安置在了后轮拱中,在不占用空间的同时提升听感。硬件的提升只是一方面,瑞典专业音响公司Dirac Research最先进的音效处理软件对于XC90的音响提升也功不可没。只要一首Avicii的《Feeling Good》,或李健的中文版,分分钟都会让你鸡皮疙瘩立见。在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哪怕就在自家小区,穿着拖鞋,也能在慵懒中享受到哥德堡音乐厅的感觉…

车聚小结:

Less is more,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中心思想。

沃尔沃还在致力于一项让人车生活更为简单的终极事业:自动驾驶。2013年,它即在哥德堡开展了以实车为基础的自动驾驶试验项目“Drive Me”,而将于2017年上市的S90则可实现130公里时速下的自动驾驶。早先,这家隶属于吉利汽车的瑞典公司宣称,在2020年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全面商业化。

生活本该简单,不仅对懒人如此。不是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